查看原文
其他

小学同步课程三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点击图标播放或暂停文章朗读


惠崇春江晚景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注释】

  蒌蒿:一种野草,多生在河滩,春天开白色小花,茎可以吃。

  芦芽:芦苇嫩芽。

  河豚:一种味道鲜美而有毒的鱼,加工处理后可食用。

  上:指鱼逆江而上。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赏析】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令人神往。

  诗的首句显示出竹林的稀疏,要是细密,就无法见到桃花了。其次,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诗的第二句,春水中,鸭儿在嬉戏;江水回暖的信息,它们首先感知到了。诗人这样写是为切合画上的风物,实际上也是表达他对春天到来的喜悦和礼赞。


  第三句不是泛泛地吟咏景物,而是诗人通过细致的观察,贴切地写这两种植物的情态,没有一字是闲笔。第四句是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画面上虽然没有描写河豚的动向,但诗人却从蒌蒿丛生,芦苇吐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河豚在春江水发时沿江上行的形象,使画面变得生动而活泼。诗人这样写就把整个画面勾勒得更为完美了,给人以严冬已尽、春到人间的喜悦。这一句不但使全诗灵动鲜活,也使诗和画的意境大大地丰富了。

  这首题画诗成功地写出了图画中早春时节的春江景色。诗人以其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到早春到来时的景物特征,抒发了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题画诗中的精品。全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给人以清新、舒畅之感。



【诗歌小讲坛】

题画诗


  中国的题画诗,可以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它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画面之有题画诗,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而且我国历史上有些优秀的题画诗,不仅是中国美术史上的宝贵遗产,同时还是文学史上可以继承与发扬的艺术珍品。

                                      

              

              

              

              

 本图文来自网络



小学同步课程指导

喜欢请点击右下方“好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