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们都在编织着一张性别的网

Lucas 性别友善校园 2021-01-12

导语

本文预计阅读7分钟

12月的南方,虽不像冰天雪地的北方,但在街头依然能够感受到迎面而来的冷风,让人不禁裹紧了身上的外套。因此友善校园基金选择在一个温暖的社会创新空间内进行第十六期的师资培训,我们期待与十七位来自不同地区的老师共同点燃一把“性别友善”之火。


教师各抒己见,探讨了对于这种性教育方式的看法。这篇文章记录了老师们的观点交流。


这么短时间的培训,就能让ta们成为性别友善的老师吗?

 

作为本次培训的志愿者的我,带着疑惑,与老师们一起参与了这场为期2天2夜的培训。

1

如果能够在我毕业前

听到这样一节课多好

培训第一晚的内容是“破冰工作坊”,老师们通过空间游走,性别教育九宫格,小组焦点讨论等方式,与接下来两天将共同学习的其它老师快速地建立联系,并相互分享了参加性别教育培训的动机。“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名学生”、“如果性别教育是道菜,会是什么?”“欺凌中被欺凌的人有责任吗?”这些问题引发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



有一位老师说,她来参加培训是因为:“有一名初三学生,我虽然没担任过ta的班主任,但是ta经常找我分享自己的性别生命故事、成长中的困惑以及在班里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我想要帮助和ta一样的学生。对我而言,ta不仅仅是学生,更像一位朋友。ta听说我来参加性别教育的培训,ta很感动也很支持,说了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话:“如果能够在我毕业前听到这样一节课多好。”

这位老师的话让我感受到了性与性别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性别友善教师的重要性——没有学生是有问题的,他们需要的是倾听、信任和帮助。

2

人生活在结构下面

我们都在织这张性别之网

第二天上午,我们邀请老师通过”性别之网“的互动参与方式,一起探讨不同的社会角色如何用偏见和恶意编织成一张网,将一位同样由老师扮演的少年紧缚其中。老师们分别扮演少年的父母亲戚、教师、同学、心理咨询师以及社会的媒体记者,每人用两句负面的话对这位出生分配性别为男,自我认同性别为女的少年进行语言上的伤害。



扮演父母与亲戚的老师说:

”你怎么回事,明明是个男子汉为什么要穿女装,真是气死我了,我还指望你娶老婆生孩子。“

”儿子,你好好一个男孩子,怎么有这么变态的想法,太让我失望了。“


扮演老师与同学的老师说:

”你给我老实交代,前段时间女生宿舍丢东西是不是你偷的,你怎么这么恶心啊。“

”你是变性人吧你好恶心啊。“


扮演记者的老师说:

”我打听到你遭遇过性侵,这和你有异装癖有关吗“

”我代表网友提个问题。我们特别的好奇,一个男人想要女人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心情呀?是跟你小时候经历有关吗?还是有什么刺激呀。大家太想知道啦。“


红色的绳子穿过每一位发言的角色的手,慢慢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巨大的网,而扮演少年的老师只能默默站在网中,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负面情绪与话语攻击。扮演少年的老师开始抽泣,紧紧地抱住自己,ta感受到了少年的无助,也感受到了少年的痛苦。



在短短的十多分钟里,扮演少年的老师形容自己体验到了自我否定的黑暗力量。


“一开始我心想,我不如死掉算了。大家都说爸爸妈妈怎么办,怎么没人问我怎么办?网友问我我的定位是什么,我也不知道,好像没有我的位置。还有一些媒体,问我有什么问题,这真的是我的问题吗?没有一个人关心我怎么样。”

 

由于时间的关系,性别之网的体验到这步就告一段落。培训的协作者带领老师从这个角色扮演的游戏中抽离,紧接着,问ta们从这个自己亲手编织的大网中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一个人为什么最后会崩溃,来自于ta所处的环境没有一丝丝接纳和包容。”


“当看到这张网越织越密的时候,我其实是很想松开这张网,但我往周围看了一下,发现大家拉的都很紧,我又忍不住拉紧了。”


“每个人或关心或责骂的话,像一把把利剑刺过来,不仅刺向了少年也刺向了自己。”


“大家把ta当做制造问题的根源,但其实ta是一个受害者的。没人关心ta遭受了什么伤害。”


也有老师思考“我感受到了恐怖。我了解到未来我不了解的东西,我不评判。我不能阻止别人参与,但至少我自己可以不参与。我不想这个网中有我的一根线在那里。”


但是不参与,这张网就会消失吗?人无法选择不生活在社会结构之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编织这张网。


短短的一个小时,我看到了老师们情绪的变化,从一开始对于互动体验的困惑,到进入角色环境后的“真情流露”,再到因说出伤害的话而懊恼,到最后每个人或沉默或若有所思。在这个网边上的每个人,包括网外的我,都能够感受得到来自少年身边每一个社会关系所带来的压力以及偏见带来的伤害。一根根鲜艳的红线,清晰而立体地告诉每个人,ta们的行为,ta们的话语是如何编织出一张巨网,将人紧缚其中。而现实中这些网网网更加的巨大,这些话更加地锋利,更加地伤人于无形。

 

社会中为何频频出现少年抑郁、自杀?不仅是这个互动体验中的案例问题,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相类似的状况,将每一个人都困的密不透风。作为老师的ta们,能够在这样的事情里面起到什么作用呢



“我觉得我不仅不能拉网,还要剪断它,我要帮助ta,能为ta做多少做多少。”


“我觉得这张网络也可以变成支持的网,社会的网无处不在,它可以伤害我们,但也能支持我们。”


这一个小时的体验,老师的声音,让我看到了性别友善环境改变的希望。

3

实践出真知:设计课程


相较第二天以情动人,帮助老师打开性别之眼的过程,第三天培训注重实操。在性别教育方面经验丰富的几名培训者带领参与者,一同进行深入讨论,将前两天所获得的知识转化成可以在课堂开展教育的工具包,自行拟定出了一套可行的在学校开展性别教育的执行计划。


讨论时,老师们分成六组,各自选择切入点设计课程。我最喜欢的一组是“同理心及人群中的少数”,参与者们计划从记录片导入主题,讨论“少数”的定义,和“正常”与“不正常”的区分。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的讨论,老师们还结合培训的内容,列出了一系列针对课堂可能提出的异议(比如同性恋是否正常)的回复。接下来是课堂实践环节,类似于性别之网,所有人写出感觉自己身为少数的时刻。


之后,老师们将结合案例,告诉学生同理心并非仅仅是同情,也要感同身受,带领学生进行同理心实践。这组课程体现了友善校园基金开展性别教育的理想方向: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得出自己的定义,而非粗暴地将理念灌输给学生。我们希望学生能发自内心地理解,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种程度的少数,但大家都想被接纳。


另一组令我印象深刻的课程设计是基于职业刻板印象的讨论。老师们计划带领学生讨论女性优先车厢、职场男女比例、工作特质等社会现象,给学生深入思考平时可能会被忽视的性别问题。因为课程设计面高中,老师们还计划将文理科选择、职业规划等内容纳入讨论,满足学生更实际、更迫切的需求。


通过设计可以立刻使用的课程包,老师们将从友善校园基金获取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这就像传递火炬,一点火花就带来无限的光明。


4

象征着幸运的七色彩虹旗

三天的线下培训进入了尾声。我们让老师围成一圈,复盘整理这三天培训的感受。


“我们在做的这些事情很重要,要为自己骄傲,希望我们能走更远。”


“希望自己老了之后能够依然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不断学习新事物,因为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相信他们的力量。”


“性别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可以从自己家庭中开始实践。希望所有人都能生活在性别友善的社会里。”


“保护自己的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护别人的孩子,希望未来的大环境是友善的。”


老师们每说完一句话,便拾起一支代表平等、多元、尊重与理解的彩虹旗。一面面旗帜汇成一条长虹,象征着师生之间的连结。我想友善校园基金的课程就是这样一座虹桥,给有心创造友善校园环境、帮助受欺凌的学生但苦于缺少方法的教育工作者们指明了迈出第一步的路径,带领他们一同去思考、创造。


性别教育,从来不是通过一场培训就可以完全掌握,更不是几个专家拟定一套教学系统就可以照本宣科。性别教育是不断摸索前进的过程,我们更希望与老师们共同创新,讨论、学习与探索,在性别教育领域中扎根开花。


2021年性别教育教师培训正在预报名中,填写预报名表单,获取培训的最新资讯

http://lxi.me/nd28z

也可以扫描我们的二维码:

报名登记的教育工作者们请添加课程主管微信


About Us

关于我们

“友善校园”公益基金,是国内首个关注性别教育和推动校园性别友善包容环境的专项基金。我们主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案研发、课堂教学、学术研究等方式来推动本土的性别教育发展。我们隶属于被民政部2010年评为“十大先进社会组织”的无锡灵山慈善基金会,由其批准设立和监管。


目前,我们与来自武汉、长沙、杭州、广州、佛山、上海等18个城市的400余位教师合作开展性别教育和欺凌应对的工作。并每年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联合举办全国性别教育年会,搭建行业交流网络。合作伙伴涉及10多个城市的学校、妇联和教育部部门。


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值得被爱。让教师成为孩子的一道光,创建友善和包容校园。


想了解我们更多欢迎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关注友善校园微信公众号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