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翻译界马拉松选手何海交丨不追光,成为光

人物专访 舜禹环球通Transphere
2024-09-09


人到中年,河流入海。很多人依然被困于俗世纷争,少部分人做到了接受与不惑,还有凤毛麟角的人从未放弃让热爱与坚持产生丰盈内心的力量,从容且睿智地行走世间。而何海交无疑属于最后者——这个曾经并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很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的文字工作者。


▲舜禹环球通赛事总监/何海交


🖊


1974年秋,广东梅州大埔县双坑村,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小婴儿呱呱坠地。


也正是这一年,适逢中美建交,曾为国民党抗战老兵的何老先生在海外漂泊多年后第一次写信回家,而之前家人一直以为他早已不在人世。小婴儿因此被取名为海交,以纪念失散而又重新联系上的亲情,期许这个孩子将来可以投身国际交流。


何海交没有辜负祖父的殷切期待,他果真走出国门,并在学习了一番本领后归来报效祖国。


▲何海交于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英语新闻栏目现场工作照

▲(上图)何海交与美国外教共同创办的英语学习杂志

(下图)何海交为部分国际体育赛事承担翻译审校的工作成果


从早期和美国外教共同创办英语学习杂志,再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英语新闻栏目八年历练,以及为多场国际体育赛事承担翻译审校工作,何海交默默地为国际交流事业发光发热。


「被眷顾的微光」


何海交常常觉得自己很幸运。


何海交生在贫穷小山村里最普通不过的人家,却一路打破了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


他的母亲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父亲是当地一所初中的教工,负责试卷的誊写。誊写员的主要工作是将试卷誊写在蜡纸上再油印出来,这个职业极其考验耐性。在何海交的童年记忆里,很多个深夜醒来,昏黄的灯光下,父亲仍端坐书桌前刻钢板。神奇的是,连ABCD都不识的父亲,辨别英语手写体的能力却很强,誊写的英文试卷也是异常工整。何海交也未曾想到,多年以后,自己和弟弟竟都会踏入与英语相关的领域,而自己从事笔译工作的一身定力,那份几近能把板凳坐穿的专注,也得益于从小的耳濡目染。



父母给何海交带来可称之为「传承」的基因并不止于此,善良厚道是何家的底色,何家祖屋至今仍悬挂着「孝友传家」的家训,何海交始终铭记于心。他最喜欢的一句话便是「善缘无为而结」,他始终认为与其费心张罗自己的社交圈子,不如花精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正如这句英文所说,Who you ar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who you know.


而何海交始终觉得,自己能够在语言行业做出一点点成绩,更多是仰仗幸运。他很感激一路走来遇到的恩师们,譬如小学时期的语文老师,把他的写字本在全班传阅,极大地激发了他想把字练好的积极性;在高中的时候偏科厉害,高考只超过重本分数线不到30分,却恰好赶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招理科生,他就这么顺利地进入了优秀院校的王牌专业;踏入工作岗位后,他屡屡遇上贵人相助,工作未定时有并不相熟的合作伙伴要给他推荐工作,后又被良师益友引导进入让自己打心底里喜欢的赛事语言服务领域……


「在自己选择的战场狂奔」



理科生何海交曾经认真思考过理科和语言学习的差别——理科讲究规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存在任何的模棱两可;而语言学习就是存在多种可能性,照他高中英语老师的说法,英语语法就是“条条漏水漏气”,如:valuable与invaluable都可以指无价的,flammable与inflammable都可以用来指易燃物。当费心背这些条条框框的时候,何海交常常觉得又好气又好笑,但他就是爱上了语言世界,以及语言转换过程中的无限精彩。


▲何海交的书房一隅


他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太清楚自己喜欢什么,却很清楚自己不喜欢什么。在何海交初入职场的前十年里,前八年都在英译中领域,再往后就进入了中译英领域。源于自知,以及他性格中的执拗与倔强让他放弃了职场道路可能会更加顺遂的计算机编程,也谢绝了朋友相邀去做外贸的好意,甚至在专业的选择上,也未曾考虑过在旁人眼里更加赚钱的口译。如他所说——「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名马拉松选手,真正的学习从离开大学以后才开始,而在拒绝与坚守的纠缠中,我也越发清晰自己的真正宿命,那就是做一名用心的文字工作者。」


电影《师父》中,南派宗师陈识北上天津开武馆,后来与天津武林发生了火拼。起初,在空旷的武馆里,陈识的咏春刀法没有办法与北方刀法抗衡,因为战身刀在重量与力道上都占优;他于是选择了逃跑,拼了命地跑,跑到一个狭长的巷子里。在这个巷子里,笨重的战身刀没有办法发挥特长,陈识“一寸短一寸险”的刀法却能在狭小的空间发挥得淋漓尽致,他最终一举打败了众多武林高手。 (图/网络)


《师父》是让何海交感触颇深的一部电影,他写过这样一段观影记录: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老在我的脑海里萦绕,嘴里念叨的就是这几个字「在自己选择的战场狂奔」。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天赋,或种花,或炒菜,或打麻将,老天总赋予每个人异于常人的天赋。我们需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选择。实话说,要做到这点还真难。回想自己一路走来的各种选择,更多是懵懂而莽撞的。在我刚入职场五六年的时候,第一次听一个美国人说,Doing the right things is more important than doing the things right,直到后来有人直白地把这话译成「选择比努力重要」。坦率说,我厌倦选择,我更愿意安心坐下来,相信努力与汗水,静候花开。


其次就是狂奔。你得跑啊,因为不进则退。我还记得大学刚学打羽毛球时,一位师兄戏谑的一句「平时不流汗,战时多流血」让我一生铭记。道理就是这么朴素直白,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使你天赋异禀。奔跑就奔跑,为什么要狂奔呢?因为撒丫子跑的时候你必须得专心,调整好呼吸,专注你手脚的平衡;当你自顾不暇的时候,你自然不理睬路人的不理解,甚至是指指点点,你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就能自动屏蔽各种干扰。🖊


当然,即便是自己选择的战场,人生路上,该有的曲折,一点也不会少。


1998年,何海交前往英国利兹大学念应用翻译硕士,头一个月,他沮丧得不得了,自己说的英语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也听不懂。当地人一见面,喜欢说「hi ya」,还常常把「Yes, love」挂在嘴边。何海交总是暗自苦恼,这些人竟如此不讲武德,完全不按口语教材书里的规定动作出牌!而在课上做中译英练习更令他泄气,往往是自己鼓捣了半天的译文却又长又臭,而那些英国同学仿佛眨个眼的时间就能写出特别生动、简练的句子。


▲于家中工作的何海交


进入到体育赛事翻译工作的领域之后,何海交更是历经了太多惊吓时刻,但这也倒逼着他更加潜心地去钻研业务。


2010年广州亚运会,何海交以社会专业人士的身份进入广州亚组委,因为碰到的稿件五花八门,涉及反兴奋剂、竞赛、媒体、礼宾、医疗等等,而每个领域都有各自专业领域内的术语,每个部门更不缺英语方面的优秀人才,导致何海交在最初的两个月过得痛苦不堪,他翻译审校后的稿件屡被质疑。痛定思痛,何海交开始死磕各种赛事材料,多哈亚运、北京奥运……并不断地向各个专业领域的能人请教,渐渐地才开始站稳脚跟。最后领导充分授权,宣称只要何海交看过的材料,他都会闭着眼睛签名。


▲何海交于广州亚运会工作照


也正是因为在广州亚运会的这段经历,让他在之后的翻译过程中如鱼得水。有一回他给某政府机构翻译《招商指南》,翻译完成后,何海交向机构提出组织一次见面会,与相关人员探讨一些文字理解上的问题。该机构很重视,专门请来了发布具体政策的海关与检疫业务口人员。在现场何海交问了很多内行的问题,一位检验检疫的官员非常惊讶为什么这个外来人员彷佛如内部人员一般了解情况。最终该机构欣然接受了何海交的意见,对文字表述进行了相应修改。


何海交把此后无数次类似经历也都归功于曾让他倍感痛苦的广州亚运会——广州亚运期间,何海交校对了一份天书般的海关与检验检疫政策。校对这份文件时,一位广州海关的处长就坐在何海交的身边,两人就这么逐字逐句地校对中英文。而当时的「如坐针毡」,也成就了何海交职场上一个又一个高光时刻。


「个人与平台的互生共赢」


在广州亚运会之后,何海交在广东广播电视台做了八年的英语新闻编辑,离职后他原想去报效武汉军运会,后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2019年6月,舜禹环球通总经理单杰邀请何海交到舜禹南京总部与舜禹翻译团队分享赛事语服工作经历,何海交也因此与舜禹结缘。暂且不论舜禹在业界是块金字招牌,他觉得单凭舜禹能够连续三年服务亚沙与亚运这一点,就着实让自己心动。入职舜禹,相当于广亚十年后,何海交又领到了一张可以参与赛事的外卡,而单总的多次诚恳相邀,也让何海交坚定地开启了与舜禹的「彼此成全」之旅。


在舜禹这样专业的大翻译公司目睹大稿件的拆分与处理,对何海交来说是很新鲜的体验。每个项目都是千头万绪般复杂,但舜禹各个部门勤奋、踏实又专业的伙伴们总能通力合作,完美地在质量、时间、成本之间维系着平衡。何海交亦很感激每一位领导和同事对自己的巨大信任,所以他说「惟有努力,不负同行者。」


采访最后,何海交讲述了迄今为止在舜禹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2019年11月28日,三亚亚沙会倒计时一周年纪念日,组委会在三亚和北京同时举行了吉祥物「亚亚」的发布仪式,那是我亲历最惊险也最折磨人的一次翻译任务。之前几天我已经在广州帮忙审校了一些稿件,并在27号当天中午飞回南京。一下机看到新稿件井喷式地涌过来,放下行李后我赶忙心惊肉跳地回到单位,没想到就一直呆到了次日凌晨四点多。

 

这也是我与舜禹翻译团队联手打的第一场遭遇战,越到后面给的稿子越重要,文字量也越多,包括领导讲稿、主创人员的创意介绍、主持人串词等,中间不乏文绉绉的句子,如「前方有光,召唤我们勇往。我们愿静听,那些跃动的新声,和自己炽热的心声。明眸澄澈,矫健灵动,你的心为吉祥物萌化」云云。涉及的译员、审校在天南地北。好在舜禹的项目管理团队很给力,有条不紊地派发稿件,几个年轻的姑娘谁也没有抱怨,自动自觉地加班。

 

晚上一点半左右,最重磅的领导讲稿与创意介绍来了,加起来有接近一万字。但客户表示,这还不是最终稿,暂时不需要翻。那次会的口译也是舜禹做的,组委会领导早早提要求,「这场会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口译一定要尽善尽美。」为了保障口译任务,我在请示领导后主动要求,不管客户给不给钱,这两个稿件我们优先翻译。考验我的是之后的两个多小时,因为还有后续的稿件过来,不断有内部译员反馈,能否先不做这两个稿件?我的态度异常坚决,就是要继续翻,可我能清晰地感受到译员的怀疑。快到四点的时候,客户把轻微改动过的那两个稿子发了过来,说十分重要,一定要翻好。


我如释重负的同时也暗自庆幸,幸好自己在凌晨一点半的时候折腾译员,假设真的在四点定稿时再翻,那就真来不及了。后来,那场会的口译进行得很成功,公司收获了好评;而我,也算是通过实战,赢得了内部团队的信任。🖊


那惊心动魄的一晚,何海交忙完往住所走了很久,才惊觉北风凛冽。自己穿的单薄,一路哆嗦,还惦念着老实走地铁中胜站的地下通道过马路,发现通道被锁,只能无奈地横穿马路。到家后,因为处理完工作后的兴奋,毫无睡意的何海交爬起来发了条朋友圈——「刚写完的大脑是无法冷却的核反应堆」,收获了组委会、舜禹翻译团队超多朋友的点赞。


何海交很喜欢诗人刘年,刘年在《王村》里这样写——「喜欢土地的诚实,锄头的简单,四季的守信」,何海交说这就是对舜禹以及自己最美好的祝福,相信汗水的力量,并且相信「相信」的力量。


问及舜禹同事们对何海交的印象,几乎每一位伙伴都很开心得以与他共事。何海交常把自己的工作称为「玩」,「文字很有趣,大家一起来玩」是他工作中的口头禅。而超强的专业能力与谦逊温润的性格,也让何海交这颗有趣的灵魂成为了广阔世界里众多光芒中的一束。


▲生活中的何海交

▲何海交的收藏


生活中的何海交总是笑眯眯的,爱好撸猫、看书、收藏、摄影、养花种草、打羽毛球、暴走以及在朋友圈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或许因为是发自内心地热爱生活,他的眼睛里有总如婴儿般澄澈的小星星。

采访最后,问及何海交,希望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呢?笔者原本期待着一个来自翻译大咖的「五年规划」,他却一如既往地扬起嘴角,眼睛里满是期待与快乐,俏皮地回答,「猫肥娃壮又一春」。

神仙offer等你来!大型洲际赛事项目牛年首招

干货| 有哪些值得翻译人果断收藏的网站?

▲语言类专业毕业,我们在做什么?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舜禹环球通Transpher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