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拥有更高级的思维?试试你学过的辩证法吧
首发于“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微信公众号
每周二原创:职场学习类干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6
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辩证法
有一种说法,中国的学生缺乏“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这句话,要一分为二的看。
一方面,这个说法的证据是不充分的,作为高考科目和大学必修课的政治,还有高中历史,最核心的思维方法——辩证法,就是标准的“批判性思维”。
“辩证法”的过程又被称为“正——反——合”:你分析一件事,首先要找这件事的“正题”,再找到它的“反题”,接着去分析“正题”与“反题”的对立统一关系,最后得到一个比“正题”和“反题”都更有高度的“合题”。
比如我们总结民族资产阶级,基本模式是,先说民族资产阶级相对封建阶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再说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动本质,这两个命题的对立统一就是,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两面性,在一定时期是可以结成统一战线的对象,一定时期又是改造的对象。
很多人喜欢用意识形态的角度看待“辩证法”,将其视为“正说反说都是你有理”的诡辩,这是无知啊。
“辩证法”是黑格尔对哲学做出的最大贡献之一,不但上得厅堂——是一种高级的哲学思维方法,而且下得厨房——也可以被简化为一种“批判性思维”的实用工具。
另一方面,这个说法的结论又是正确的。
因为教科书上教“辩证法”的目的不是让你有“批判性思维”,纯粹是一种僵化的意识形态语言,绝大部分同学只是拿来应付高考,应付学分,就像八股文一样,根本不觉得它有什么用处,自然不能与实际工作生活结合。
但从实际用途看,不论是国企民企外企,你要证明你有资格进行专业研究,就必须掌握更高级的“批判性思维”。虽然对于批判性思维而言,辩证法实在是太高级了,但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哲学思想,可能就是你目前最快能掌握的“批判性思维”了。
2/6
否定之否定的“以原则为本”
很多人把辩证法看成老子的“反者动之道”“有无相生”(历史书称之为“朴素辩证法”),或者是和稀泥——既看到积极一面、又看到消极一面,既要坚持原则,又不可钻牛角尖,既要顾大局,又要抓重点……
这就是读死书了。
黑格尔辩证法的重点,不是“不能片面地看待事物”,而是“不能静态的看待事物”,就是我们常说的,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事情。
黑格尔认为,新思想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与旧思想斗争的过程中出现的,这个过程而是在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下面用一个管理学的例子说明辩证法的具体过程:
最早期的管理理论和实践,都要求加强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把重点放在流程改造、提高效率上,我的之前的文章《管理学的第一位大师,他的理论决定了麦当劳应该烤多少个汉堡》有过介绍。
包括我国早期的民营企业、国企改革,方向都是强化企业管理制度,改变过去那种人浮于世,吃大锅饭的局面。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管理,以制度为本”。
不过,如果我们的管理理论一直停留在“制度建设”上,就不是黑格尔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了”,想要进步,你就要先找到反对的理论——
但很快,有管理学家提出,人不是机器,人的想法不可能完全用科学去设计,人的行为不可能完全用制度去约束。
这就逐渐形成了“人本派”管理理论:“管理,以人为本”。
“人本管理”的核心主张认为,管理应该以适当的方法激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的工作。
“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就是一对冲突的“正反题”。
按照中国人思维的习惯,接下来就要中庸之道了,既要讲原则,又要有灵活性,既要讲人道主义,又要大公无私,正因为有了这些模棱两可的说法,才让人觉得辩证法是诡辩术。
但黑格尔是哲学家中的哲学家,没有人比他更懂逻辑。找到了反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要让正题与反题相互攻击,不断碰撞,才能产生出新的理论,真正完成理论的进化。
这个过程,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对立统一”。
对立很好理解,“统一”是什么意思呢?
“以人为本”和“以制度为本”,如果是“对立”的,那么,这两种说法一定在某个层面是“统一”的,否则不可能对立。好像黑和白是对立的,它们的统一面都是颜色;善与恶是对立,它们都是一种道德标准。
想要找到更好的管理思想,必须把这个“以人为本”和“以制度为本”更高层面的 “统一”因素给找到。
先看对立面:“以制度为本”,目的是让制度和体系更好地组织员工进行工作;“以人为本”是要让人去主动做好工作,管理者的工作重点不同。
但是想一想,做企业为了什么?难道是为了让员工高兴?肯定不是。难道是为了搞出一堆规章制度,让每个人都循规蹈矩?当然也不会。
管理者的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不管是“以员工为本”,还是“以制度为本”,都是要办成事。不管什么样的管理者,最终都要“统一”到企业战略层面,既不去绕圈子,又不应该陷入琐碎的目标。
于是,更高层面上思考企业管理的思想在这种对立观点的碰撞中,不断出现,比如达里奥的“以原则为本”。
很多人把达里奥的“原则”理解成“个人成功方法”,其实这里“原则”是介于“个人方法”和“企业制度”之间,以《原则》的第三部分“工作原则”中“建造并进化你的机器”一部分的第二款中的规定为例:
10.2 应对每个问题的手段都要服务于两种目的:
(1)让你与目标更为接近;
(2)能够对机器(人和设计)进行培训和测试
a. 经历的每件事都是一个案例。
b. 如果出现问题,要在两个层面进行讨论:
(1)机器层面(该结果怎样产生);
(2)案例层面(如何应对)。
c. 制定规则时,要解释清楚背后的原则。
d. 你的政策应当是你的原则的自然延伸。
e. 尽管好的原则、政策几乎都会提供良好的指南,但要记住每条规则都会有例外。
这些原则非常类似于“个人成功方法论”,区别在于,在桥水,这些原则常常被设计成一套严格的可执行的算法体系,属于半强制的制度。
这些原则跟一般的企业制度相比,它规范的不是迟到早退、工艺流程一类表面行为,而是与目标管理高度相关的行为。这些层面,以前都被认为无法量化管理,只能通过员工激励,让员工自我管理的内容。
所以,如果你只是静态的看《原则》这本书,看容易认为它是一本“个人成功学”的教材;如果你用辩证法,站在管理学的历史长河中,你会发现,“以原则为本”是“人本管理”和“制度管理”的一次统一,是管理思想的一次进化。
“制度为本”要求员工遵守每一项制度,“以人为本”,要求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而“以原则为本”,要求员工不断用目标检视过程,实现自我进化。
桥水会给员工开高于同行的薪水,但达里奥不认为这是什么激励,而是员工应得的,达里奥并不在乎员工的发展目标,他认为员工应该为自己负责,公司对员工的责任就是要找到能自己为自己负责的员工,并安排在最合适的位置上。
很多人可能觉得,“以原则为本”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或者,达里奥也就是嘴上说说,根本做不到,很好,这正是辩证法的希望你做的——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不存在永远不变的真理,任何真理都可以找到“反题”,通过“对立统一”生成更高级的理论。你如果能把批判“以原则为本”的理论和原理论结合起来,你也能成为管理大师。
可以发现,辩证法有一套严谨的过程与逻辑,它不仅是一种思想,也可以是一种实用的“思考方法论”,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
3/6
做产品要有“辩证法”思维
2016年,支付宝的“集五福”活动第一次亮相,大家应该还有印象,全民集体找“敬业福”,但因为“敬业福”太少,引发全民大吐槽,包括阿里集团内部也有质疑,很像一次失败的活动。
支付宝那几年为了对抗微信支付,想了很多“不务正业”的功能、产品和活动,这些“创意”在得到了不少恶评之后匆匆消失。从当时的反应看,“集五福”很可能成为这些短命活动产品之一,因为“集五福”这个活动有着此类活动的先天缺陷,即造成“正题”与“反题”的“对立”:
正题:活动的参与人数大大出乎意料;
反题:活动如耍猴,恶评如潮;
对立:当奖池金额固定,活动人数越多,中奖率越低,参考者的满意度越低。
一般的分析也就到此为止,凡是有利有弊,似乎也可以当成结论,但下一次活动呢?只有“对立”没有“统一”,等于什么结论都没有,就浪费了一次“危机”,无法产生更好的想法。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对立”都能找到有意义的“统一。用水救火,要么火被扑灭,要么水被用干,大部分对立的东西“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以“集五福”为例,正常情况下,这种对立只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参与者因为找不到“敬业福”而放弃活动,一个是活动本身的参与性让参与者自我说服,这些都是对立的自我消除。
真正有意义的是,为什么在“集五福”中,参与活动者一边抱怨,一边乐此不疲地找福呢?
实际上大部分参与用户并不真的很在乎奖金,就像微信红包一样,抢到十块钱红包的快乐远远大于工资多发了十块钱。
参与者真正在乎的是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扫到“福”,与亲戚分享彼此缺少的“福”,教会父母孩子找“福”,这种家人亲友之间的互动,不正是支付宝希望建立的“关系链”吗?
这是对立之上的“统一”,也就是这两个矛盾的双方能共存的原因。
找到对立之上的“统一”,新思路就顺理成章,既然大部分参与者更在乎社交参与,那么降低参与者抱怨又不提高活动成本的方法,就是提高中奖率,降低中奖额。
“集五福”的第一年, 79万人平分了2.15亿元现金,人均得到271.66元,结构是绝大部分人因白忙一场而感受被耍;
2017年除夕,“集五福”的第二年,1.68亿人分了2亿元,奖额不等,最高666元,最低几毛钱。1.68亿人都中奖,效果不错,但“几毛钱”确实有点污辱人格。
这个效果鼓励了支付宝加大投入,2018年,2.51亿用户瓜分了5亿元,人均中奖金额提高了,同样最高666元,最低提高到了1.08元——终于找到了平衡点。
“集五福”从此也成为支付宝知名度最高的活动IP。
做产品要有“辩证法”的思维,发现矛盾的“对立统一”,才能找到产品真正的闪光点。很多划时代的产品刚出来都是用户一边骂,一边用,骂得越凶,用得越起劲,骂得最多的功能刚好是用得最多的功能。
4/6
辩证法的人生
如果你当年政治考得很好,下面论述逻辑一定不陌生:
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二、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本文还原了黑格尔辩证法最初的逻辑后,你应该明白,这两句话,并不是政治说教。
在黑格尔之前,所有的哲学家尽管理论彼此对立,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希望找到一套永远正确永远不变的理论。
所以辩证法带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一个旧思想通过“正——反——合”,产生一个新思想的进化过程,永不停息。
辩证法告诉我们,面对反对的声音,应该心怀感谢,将其视为一次提升自我认知的机会,在正反理念的碰撞之下,升华自己的思想。
一个人的成长同样如此。某时某事让他有了这一阶段的人生感悟,可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后,现实又让他经历了相反的事情,他经过痛苦的自我怀疑、反思,通过在对立面中寻找统一的道路,他终于有了新的人生感悟,进入下一个人生阶段。
有意义的人生,就这样经历否定之否定,周而复始,螺旋式上升。
相关文章
人神
共奋
颠覆你对职场的看法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