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联盛丨学生到股民:游走于投资与投机之间

jjxjcz 经济学家茶座 Teahouse 2023-08-27






作者简介


郑联盛,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本文原载于《经济学家茶座》2009年第4期(总第42辑)。


全文5010字,阅读约需11分钟


学生到股民:

游走于投资与投机之间

当上证综指重返3000点大关的时候,我和大部分投资者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心里充满了艰辛之后的那种释然。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经历过了很多之后,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日子。回顾这两三年来的际遇,发现其实自己的所谓快乐与幸福并非那么的单纯,也感觉自己从一个学生已经成长为一个股民,但至于是否是一个合格的投资者,自己都在质疑。

金属学与金融学

本科的时候,我学的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庸俗一点的名称就是金属学。刚刚上大学,来到大城市,莫名兴奋,发现大学真是丰富多彩。可惜,大一上学期,就大红灯笼高高挂,搞得自己紧张兮兮。

经过发奋图强,研究、探索和实践之后,才发觉考试的发挥比努力学习更加重要,考个及格其实也不那么困难。而且,后来证明金属学还是挺有意思的,我的毕业设计是氧化锌晶须强化的铝基复合材料的物理特性分析,学到了很多很好玩的概念,见识了物质的微观组成,还得了优秀毕业设计,得了一小笔奖金。

学会了考试之后,发现时间多了起来。由于那个时候还不懂得谈恋爱,体育又没有特长,所以就开始去泡图书馆了。学校有一个阅览室,放的是最新的书。大家可能都知道,最新的书一般是紧跟时代步伐的经济、时尚之类的书籍,我当然主要看经济类的书籍杂志。

不知道出于什么感觉,我开始对经济学有莫名的兴趣,但总是觉得貌似有点不务正业。开始旁听一些与之相关的课程,其中就包括证券投资学。

那时候的课本基本是用复旦大学的,我到现在都留着宋承先教授的那套绿皮书,还有那本《证券投资学》。上课的老师是一个非常搞笑的老师,搞得投资就像享受一下,他也推荐一些暴涨的股票。不过这些曾经暴涨的股票,我们也在怀疑这是不是他自己研究出来,抑或是举例说明财富神话。不管如何,自己还是把经济学学习了一遍,看懂了K线图。

在上大学的时候,正好是世纪之交,那个股市并不是太好。周围有一些学友,就有买股票的。那个时候手机很少,但是BB机比较流行,还能订股市新闻,每当看着学友上课的时候都在关心股市,感觉还是蛮好玩的。不过我是山沟沟出来的,吃饭都成问题,更不用说买股票了。

毕业的时候,去了一个科研机构,专门研究飞机适用的金属材料。工作轻松得一塌糊涂,但也是无聊得一塌糊涂,连上网都被限制。平时看一些财经报纸,也在了解股票市场的行情。不过,当时在科研机构,收入低,房租贵,半死不活的,又不能上网,就没有入市。后来,才发现我错过了中国股市历史上最好的建仓机会。

工作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住在复旦大学边上,有些晚上也去听听课,兴奋的是见了很多位以前只在书本封面见过的人,算是补偿了自己考不上复旦的遗憾。混了两年日子,就考了研究生,当时决心不是很大,所以不是报很大希望,幸运的是真考上了。来到北京之后,算是开始了从金属学到金融学的转变过程。

宏观与微观

等我上了研究生才发现,我的金融学和股票投资相差太远。金融学下面有很多方向,我的方向却是国际金融。本来觉得国际金融应该是投资香港、新加坡、美国等股票市场的股票,后来才发现这是一个严重的概念错误。由于之前没有什么专业基础,上了学之后才看了点书,尤其是接触了很多国外的教材。慢慢地,开始对经济学和国际金融有一些迷迷糊糊的感觉。

在我周围,有很多很好的老师,尤其在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内。正好赶上中国的汇率改革,在导师的带领下,做了一些全球经济失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篮子货币、外汇储备等相关的题目。对经济运行机制以及各个经济体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认识了投资储蓄缺口与贸易项目失衡的关系,还了解了中国双顺差、美国双赤字的由来与关系等等。

但是,我发现上述这些热点问题在周围的同学中并不是那么流行,同志们热烈讨论的股票市场。我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为了参与热烈的讨论,我就开始关注股票了。由于这个时候,做课题、做兼职赚了点小钱,貌似没有地方花,就开了账户,开始了股民生涯。

说得客观一点,我对股票是不了解的。开户之后,就懂得怎么买卖,买什么主要看各个门户网站的介绍,或者是报纸的相关推荐。估计是赶上好时光,股票账户的银子呼呼地往上涨。虽然总数很小,但是那个感觉棒极了。这个时期,估计是我至今感觉最富有的阶段。

渐渐地,觉得光看报纸和网站是不靠谱的。其是上证综指上了3000点之后,市场开始有看空的观点了。当市场存在分歧的时候,这正是考验一个股民的时候。这个时候,自己看了一些专业的报告,我也陷入了迷茫的阶段。觉得自己作为一个金融学学生(虽然是学习宏观的),作为一个“专业型”选手,应该有自己独立的观点。

至此,我就将选股的参考从报纸、网站向报告转移,同时又一次奋发图强,开始学习金融学基础、证券投资等专业知识。慢慢地,开始以净资产、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率、市盈率等财务指标和资金流入流出、缺口、MACD、KSI、K线分时图等比较专业的技术工具来进行个股分析。

可能是自己运气好,经过我分析之后选定的股票,涨势真是不错,同学们开始有人称呼我股仙。虽然,觉得同志们是在忽悠我,但是还是觉得很高兴。在股市里面,这也算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需要被赞扬。所以,在讨论股票的时候,总是有两种情况发生。

其一,每次都有选股高手。讨论的时候,一定会有哪位同志说,你看我选的股票,昨天买的,今天就涨停了。同志们一致热烈赞扬。但是,实际情况可能是,这位高手只买了1手这个股票。其二,每次都有遗憾高手。某位同志经常会说,我关注哪个股票好长时间了,昨天干啥去了,所以没有买,NND今天涨停了。其实,我也有这种思想在里面,推荐了很多股票,但是自己买得不是很多,而且往往没有等到涨停的那一天。

天堂与地狱

2006年入市的我,经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渐渐有些感觉了。同学朋友开始被财富效应所感染,纷纷投入股市。没有时间的兄弟姐妹纷纷掏出腰包里面的银子,投入到我的账户之中。几个月之间,我从一个学生演变为一个私募基金经理。我掌握的“资本”从我自己的四位数涨到五位数,再到六位数。

看着资金池越来越大,自我感觉真是很好。2007年的春节,真是过了一个好年。本来坐惯火车硬座的我,这次坐大飞机飞来飞去。俨然一个商务人士的样子,抑或说是暴发户。实际上,从2006年年初入市,到2007年春节,我的平均收益率就只有60%多,比基金都要差很多,因为我是所谓的“短线王”。不过,这些收益已经足够一个学生“挥霍”一把了,而我的股东们也觉得不错了。春节减了一点仓位,分点银子给大家过年,大家幸福极了,争先恐后要请我吃饭喝酒。

遗憾的是,我的好日子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2007年5月底,股市疯狂上涨至4000点。在石油价格猛涨、大宗商品屡创天价、粮食价格更是遭遇历史上少见的疯狂的条件下,股市疯狂、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的势态让人日益担忧。政府决心要给大家降降温。这就有了“530惨案”,财政部宣布上调证券交易印花税从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三,当日股市重创6%多。

幸运的是,我以我以前所学到的货币方面的知识,也觉得股市太疯狂,可能滋生了一定的泡沫,我在4月25日全部清仓,认为必须回调至少10%下才算是比较安全的边界。但是,不幸的是,我在5月31日又进场了,我当时认为,股指下挫10%多了,已经差不多了。

有趣的是,我当时正在财政部实习,不过我澄清我是不知道内幕的,我当时的领导们估计也不知道。5月31日那天,实习的那个处特别特别忙。可我觉得应该下跌差不多了,我应该坚决入场。因此,在股市快要闭市的时候,找个机会去洗手间蹲着打电话下单。殊不知,全部成交了。

后面的行情大家都历历在目,我账户的钱少了近30%,亏损近10%。对我而言,打击最为沉重的事情发生了。我的一个最大的股东要买房子,打电话给我急需银子,第二天就要,我只好含泪卖出几近跌停的股票。那两天的行情大家也很熟悉,可谓是惊天大逆转,早上还在跌停板趴着,下午就急速翻红了。大股东的银子给出之后,剩余账户的亏损额度已经超过20%。我以惨痛的经历得出一个教训:炒股应该用自己的钱,而且应该是闲钱。

即使经过一番苦心经营,账户的银子此后也没有再次回到530之前。因为,530之后的行情变得复杂了,以前买什么什么涨,现在买啥就跌啥。那个时候,我才明白我并不是一个成熟且成功的投资者,此前能赚点钱,虽然有些专业成分,但是主要靠“百年一遇”的牛市行情。尤其到了5000点之后,大象起舞的年代,我还傻傻地在二线和小盘股那里静候大跌。

之后的股市,可能和大多数散户一样,从6100点上方的喜马拉雅山到1664点的马里亚纳海沟。在这轮“百年一遇”的熊市中,我甚至从来都没有考虑过斩仓出场。甚至,我在4000点的时候还将微薄的奖金拿去补仓,当然是补出一个大窟窿。当时,有一个短信描绘出了类似我这样天真的股民的无奈与无知,我是深有体会啊。“人人都以为股票价格都跌到地板价了,没成想地板下面有地下室,地下室下面有地狱,地狱竟然还有十八层”。这个时候,似乎显示了一个逆境中的人性特点:虽然现在很艰难,但是好日子一定会到来,我需要的时间和等待。

投资与投机

我们知道,2007年夏天开始,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问题逐步演化为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主要发达国家的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应声下挫。新型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成为了遭殃的“池鱼”。其中,中国遭遇了全球金融历史上最严重的“股灾”之一。

我当然是这场股灾的严重受害者。大家都知道,股市疯狂上涨和急剧下跌是一种财富创造和缩水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财富再分配的过程。在学习了经济学和金融学之后,我坚信自己应该是一个投资者,一个稳健的长期投资者,像巴菲特那样。因此,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我坚决不也舍不得割肉,股票这个时候简直成为我的身体一部分。

但是,股市的疯狂上涨和下跌之后,我发现实际情况并非那样,因为巴菲特也卖股票。在这个过程中,我亏了很多钱,但是巴菲特赚了很多钱。因此,我发现投资并不一定需要长期持有,而且这个长期的概念非常含糊,一年也可以算长期。

我是本科是学金属的,我对它有特别的偏好,到后来我就养成了对金属、资源类股票的钟爱。回顾一下我的“投资”经历,有色金属(包括黄金)、资源和房地产三类是我的最爱。这个过程中,我倒真是应用了我最基本的经济学知识和国际金融的知识。其一是需求供给的基本原理,三类股票都是这个情况,这个经济学常识大家都懂;其二是商品的定价机制,这个主要和金属与资源相关,因为金属和资源都是用美元计价,而我觉得美元应该要走向疲势,因此这两类产品的价格应该是上行格局。这些是基本的理论,大部分投资者都有认识并实践,这也算是我坚持的“价值投资”理论吧。

但是,现实与理论总归是不一样的。我在价值投资的指导下,其实做得是短线投机。我最为经典的投机例子是盐湖集团和盐湖钾肥。2008年6月底,经历一番急速下跌之后,在媒体的吵闹中,我发现这两个股票应该是不错的,而且是重大的重组题材。可以说,我在比较低的价位重仓了两个股票。经历过半年的平静,我迎来了最为猛烈的暴风雨,账户的银子在2009年新年年初又缩水一半。

即使不是投机重组,我也在平时的操作中希望买低卖高。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一直看好山东黄金和江西铜业,但是在我频繁的短线操作中,我的收益率比基金还差,即使是在强劲反弹的2009年。因为短线操作过程中,经常是没有享受到最疯狂的上涨阶段,却遭遇了比较严重的下跌。做了大半年,收益率仅仅是两个股票上涨幅度的一个零头,才发现自己在操作中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投机。

现在,股市又回到3000点以上了,我的神经又敏感起来。想起上一次3000点,高歌猛进,而这一次又将如何?市场做多情绪一度高涨,“满街尽是看多的人”。大部分分析机构和分析师都比较明确地认为,3000点以上仍然是可以狂欢的盛宴,股市继续上扬是大概率事件,这无疑又给市场注入了新的兴奋剂。

而我则安静地把我的山东黄金和江西铜业卖了(还是没有享受到最疯狂的上涨阶段),全部还给我的投资者,并向他们致以最为诚挚的歉意,他们的钱经历了两年才回本,比存银行差多了。并且告诉他们,我觉得这次股市的上涨主要是流动性推动的,而我在过去两年对美国金融危机的跟踪中,我最大的感悟是:流动性是易变的,流动性是会骗人的。或许,我是错误的,但是我已经深深地感觉到:游走于投资和投机之间是不明智的。

郑联盛: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小窍门
郑联盛:卖方研究员与买方研究员
郑联盛:会虫
郑联盛:他国办卡记
郑联盛:汉堡包与人民币升值


以经济散文传播经济学思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