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浅谈股权激励及加速行权

投资行思 投资行思
2024-09-22

今天以实际案例为参考,探讨一下股份支付中的以权益结算的股权激励,重点关注其如何影响利润。

股权激励通俗点说就是你给我干活,满足了我的条件之后,我给你股票。会计上将它分为几个重要的节点,我们先来简单解释一下,如图:

授予日:老板确定要给你制定股权激励的日子;

可行权日:你的工作满足了老板的条件的日子;

行权日:你获得股票的日子;

出售日:你卖出股票的日子。

员工提供了服务,获得了股票,企业却没拿出一分钱来(甚至还有可能收到钱),这样做不是皆大欢喜?当然不是,会计上会要求企业每年都要确认职工薪酬,怎么确认,确认多少呢?我们先通过一个暖场案例了解一下。

暖场案例

01


老王的烧饼摊越做越大,分店店长和区域经理加起来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为了将管理层利益与公司绑定,老王决定实施一次股权激励计划。

具体方案如下。

参与人员:区域经理和分店店长共计10人。

授予日:2023年1月1日;

授予日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30元/股;

等待期:自授予日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共三年;

解锁条件:三年年化营收增长率大于10%;

股数:每人1000股,共计10000股;

行权价格:24元/股。

每一份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30-24=6元/股

股权激励总体公允价值:(30-24)×10000=60000元。

对于这样的股权激励计划,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在等待期内的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即分别于2023、2024、2025年末确认管理费用。

至于确认多少费用,会计准则里说的很拗口,我在这里以上例为参照进行解释,分为三步:

①找到授予日当天的该股权激励的每股公允价值。对应上例,股权激励的公允价值为6元。

②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最终发到管理层手中的股票的总份数可能会受到管理层辞职或解锁条件不满足等因素影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预估最终的可行权股票数量。

对应到上例中,假设老王根据第一年即2023年的管理层辞职数量预计最终可行权的股票数量只有7000股,那么第一年末就要将7000股作为预计可行权的股票数量;

同样的,我们假设老王在第二年即2024年末预计最终可行权的股票数量为6000股;

另假设到了2025年末,实际最终有5000股可行权。

③将①和②确定的数值相乘,再乘以授予日到该年末的时间间隔占总等待期的比例,即可得出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

对应上例,授予日为2023年初,那么截至2023年末,该会计期间占总等待期三年的比例为1/3;

同样的,到了2024年末,从授予日2023年初到2024年末时间间隔为2年,那么该期间占总等待期三年的比例为2/3;

2025年末为3/3=1。

那么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分别为:

2023年末:6×7000×1/3=14000;

2024年末:6×6000×2/3=24000;

2025年末:6×5000×1=30000。

另:如果授予日不在期初,比如说在2023年10月底,那么就应该按月份计算,即从授予日起,截至2023年年末的累计时间间隔占等待期的比例为2/36,同理,截至2024年年末则为14/36,2025年年末为26/36,截至2026年10月底为36/36。这个得提前说,后面会用到。

④我们最为关注的结果终于要出来了,截至当期累计应确认的管理费用额减去前期累计已确认金额,即为当期应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

对应上例,每年应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为:

2023年:14000元;

2024年:24000-14000=10000元;

2025年:30000-24000=6000元。

怎么样,最简单的例子了,各位有没有被绕晕呢?

好了,到此基本原理都讲完了,下面我们对照实例来看看股权激励的费用确认过程,大家注意力集中,我要开始变型了。

上市公司实例展示

02


我们以绝味食品2021年股权激励方案为例,看看财报中的数字是如何勾稽的。

简介

2021年绝味发行了首次股权激励计划,但由于当时解锁条件设定不合理,营业收入增长目标设定的太高,导致2021年底的营收不达标,管理层预计之后两年的营收目标也很可能不达标,于是在2022年中旬主动取消了该计划,并于2022年实施了一份新的股权计划,适当调低了营收增长目标。

2021年绝味食品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我们通过绝味的这份股权激励计划草案来复习一下整个计算过程。

该草案的具体情况如下。

参与人员:副总经理、财务总监、核心员工共计124人。

授予日:2021年2月下旬(因为是计划草案,所以授予日实际是一个预计的日期)

等待期:这份草案的等待期与我们的暖场案例有些区别,它将计划分为三部分:

自授予日起12个月后,即2022年2月下旬,如若解锁条件满足要求,则管理层可以获授总股票数量的40%;

自授予日起24个月后,即2023年2月下旬,如若解锁条件满足要求,则管理层可以获授总股票数量的30%;

自授予日起36个月后,即2024年2月下旬,如若解锁条件满足要求,则管理层可以获授总股票数量的30%。

解锁条件:相比2020年,2021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25%;相比20202022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50%;相比2020,2023年营收增长率不低于80%。

股票数量:559.8万股。

行权价格:41.46元/股。

公司股权的公允价值:即授予日(因为授予日在未来,所以不可能预测授予日当日的收盘价,所以一般在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发行时会选取一个测算日,用于计算,该草案测算日为2021年1月27日)绝味食品的收盘价,84.04元/股。

股权激励每股公允价值:84.04-41.46=42.58元/股

股权激励总体公允价值:42.58×559.8=23836.28万元。

所有数据列示完毕,接下来我要按照暖场案例介绍过的方法,解释下图的数字都是怎么来的:

首次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559.8万股不用解释了吧;

需摊销的总费用就是我们上面计算的股权激励总体公允价值;

后面的四个数字是接下来的四年中需要进入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的数字,会影响利润,因此是我们投资者最关注的数字了,为了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得出的,需要绕点路。

我们上面说过,这一整套股权激励计划的等待期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年解锁40%,后两年各解锁30%,但这样理解的话,就无法按照我们暖场案例介绍的方法计算费用了。

但我们可以换一个思路,把这一整套股权激励计划切分成三份。

其中第一份股权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数量占整体的40%,等待期为12个月;

第二份激励计划授予股票数量整体的30%,等待期为24个月;

第三份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数量占整体的30%,等待期为36个月。

分别计算每份股权激励计划所需要结转的费用,再在每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每年年末将他们所需结转的费用加总即可。

这样我们就可以套用暖场案例里的公式进行计算了。

2021年末,第一份激励计划所需结转的费用为:

42.58×559.8×40%×10/12=7945.43

第二份为:

42.58×559.8×30%×10/24=2979.54

第三份为:

42.58×559.8×30%×10/36=1986.36

三份加总为:7945.43+2979.54+1986.36=12911.32

稍作解释:1.公式中的10,是自授予日2021年2月底至2021年底的月份数;2.发行股权激励时对于最终可行权股票数量的预测一直是559.8万股,这应该是在偷懒,当然,也正因为偷懒,我们才有幸能够借机解释整个计算过程。

我们继续

截至2022年末,第一份激励计划累计所需结转的费用为:

42.58×559.8×40%×12/12=9534.51

第二份为:

42.58×559.8×30%×22/24=6554.98

第三份为:

42.58×559.8×30%×22/36=4369.99

总计:9534.51+6554.98+4369.99=20459.48

其中第一年已经确认的费用为12911.32,所以第二年应该确认的费用为:

20459.48-12911.32=7548.16

篇幅受限,再后面的两个数字,留着给有兴趣的小伙伴们自己计算吧。

解锁条件未达标,怎么办?

很幸运(可惜)的是,绝味食品2021年解锁条件未达标,第一年的40%的限制性股票未解锁,给了我们继续研究的机会(当然,绝味的股东可能不会这么想)。

在2021年的年报中,绝味给出了这么一张表:

们先来看这张表的上面两行,这两行对应的是股权激励计划草案中的两个30%的部分。表中没有列示40%的部分,是因为2021年末已经知道它不可能在2022年3月8日解锁,管理层预计可行权数为0,因此在2021年不确认任何费用。

2021年年报中,我们得知,该股权激励计划于2021年3月8日为首次授予日,因此上表中的每股公允价值71.80即为授予日的收盘价。转让每股作价没有变,与计划草案一致,为41.46。

股份数这里有点变数。年报中透露,原定的激励对象124人中,有4人放弃认购,因此限制性股票授予数量从559.8万股下调到559.4万股,管理层可能据此预计还将有人会放弃认购,所以这一栏中本来应该是559.8×30%=167.94万股,被下调3万股至164.94万股。

“本次产生的股份支付的金额”这一栏就是用限制性股票的每股公允价值乘以预计的股份数,即(71.80-41.46)×164.94=5004.2796万元。

2021年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即为股份支付总金额乘以摊销月份占比:

5504.2796×10/27=1853.436889万元。

同理,2022年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为:

5504.2796×10/39=1283.148615万元。

表中的下面两行是该次股权激励计划中预留的部分,我上面略过没提,这里只要知道算法都一样,最后计算股份支付金额的时候,把它们加上就行了。

这里我们要记住表中两个关键数字,后面会用到,一是在2021年末这个时点往后看,本次股权激励计划需要支付的总金额为108948237元;二是2021年已经确认的费用31652904.27元。

更幸运(可惜)的来了,绝味于2022年中自认为当年的解锁条件制定的太苛刻,后面两年均解锁无望,于是主动放弃了2021年的股权激励计划,也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颖的词汇——加速行权。

加速行权

03


在解锁条件无法完成的情况下,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等待计划自然作废,二是主动取消该计划。前者的好处在于管理层每年年末可以以“预期最终可行权股票数量为0”为理由,不确认期间费用,但弊端在于需要等待至股权激励计划执行完毕,亏了时间不亏钱;后者的好处在于可以立即重新发布另一项激励计划,但弊端在于必须加速行权,即将今后两年需要确认的费用提前一股脑全部确认,可能会对当期利润造成重大影响,赢得时间亏了钱。

我们来看看绝味在2022年是如何执行加速行权的:

这里只需关注第一列数字,第一个108948236.99,我们上面提过,是本次激励计划的总成本。

第二个数字77295332.73由,三个部分组成:①2021年已经确认的31652904.27,②2022年度需要确认的费用13694538.96,③是需要加速行权的部分63600793.77。

这里①上面说过怎么来的,②要怎么计算呢?

与暖场案例的方法一致,根据2021年报中股份支付金额表里的数字计算,这里就我只列算式了:

50042796×14/27+50042796×14/39+4431322.5×5/26+4431322.5×5/38-31652904.27=13694538.96

总费用中,扣除2021年已确认的费用①,再扣除2022年主动取消激励计划前已确认的费用②,最终需要一股脑全部确认的加速行权的费用为③,即108948236.99-31652904.27-13694538.96=63600793.77。

通过加速行权的计算过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绝味食品加速行权扣除的这6360万元,实际上没有任何现金支出,它也不能代表员工为企业做出了等量的贡献。

举个例子吧,我们原定下周三要去看电影,结果电影院于周末通知要重新装修,持续一周时间。电影看不成了,本来要花出去的电影票钱真正损失了吗?并没有,然而会计准则在股权激励场景下会要求企业把这“损失”写进利润。

这么做的原因,是防止企业随意取消激励计划,从而调节利润——还记得吗,当期费用的计算方式为截至当期累计需费用减去前期已确认的费用,这意味着如果在第二年取消激励计划(截至当期累计需确认的费用为0)而第一年已经确认了部分费用的话,当期费用就可以是负数,也就是美化了净利润。

所以加速行权是一个惩罚性措施,督促管理层制定更审慎的解锁方案,不然可能会导致员工的损失厌恶情绪,同时还会让公司的利润受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投资行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