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八套音乐绘本,都是我娃常年“翻牌”的心头好

爱买书的莫妈 莫莫妈聊童书 2023-02-10





我们常会给孩子读故事书,读科普书,读英文书,作为一位建筑出身的老母亲,时不时还爱弄点【建筑类绘本】相关的书给娃读一读,但是鲜少有音乐美术艺术类的绘本被大家提及。莫妈作为一个买书5000+的号主,在这里就要拿出一点真实力,给大家分享一些美育类的绘本,这些美得不要不要的冷门绘本,也值得拥有一席之地的。



莫莫也算是我们家唯一的音乐人了,自从选择了钢琴,他也是能一直坚持下来,抛开孩子本身的性格和家长的督促,我想也跟一直以来,我们对他的音乐熏陶都是有关系的。除了去专门的音乐厅,我们也借着靠近大学的便利,经常去附近学校听听音乐会。


除了这些真实的体验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在家听音乐和进行绘本阅读了,以至于他很早乐感就不错,也对音乐相关的乐器、歌曲等很有兴趣。记得第一次去试听钢琴课,还给老师讲述了钢琴的构造,让老师对他印象深刻。


现在时节,艺术也被纳入中高考,应试之余,我们更应该做的,就是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不要让孩子觉得,这只是一门功课一份学业,而是多带他感受多带他体会。


生活里除了柴米油盐工作学习,还有音乐和诗歌。



最近买书正当时,莫妈也弄来了一些当当300-100优惠券,分享给大家,但是只限于下面小程序里的书可用,大家可以慢慢选。


当当优惠码9AXQSK



好了,接下来介绍我们今天的音乐类绘本喽~


01

《听,谁的音乐会》



一般我们常见的宝宝发声书,都是一些动物叫,字母拼读等,但这套书,是低幼小宝宝的发声书里面,比较少见的古典音乐类型的触控发声书。内容精选了4位古典音乐巨匠:维瓦尔第、巴赫、贝多芬、莫扎特作品中的24段经典乐章,截取了其中大家最熟悉的经典部分,作为触控音源,让小宝宝们耳濡目染,玩的过程中就接触到了最正宗最美好的音乐了。


图案简洁,色彩鲜明,很符合小宝宝的阅读习惯。除了音乐,还可以和孩子对比学习色彩,数量,高矮胖瘦,一本书读出多重功效。并且它的导读手册,也是专业人士田艺苗写的,看了挺涨知识。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不过这个触发声音按键是需要长按,久到让人怀疑人生。


适读年龄:1+


02

《大家来听音乐会》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即使没有听过正式的音乐会,家里也会有很多发声玩具,包括我们那个贫瘠的时代,年幼的孩子也都会有个拨浪鼓玩。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美妙的声音,嘈杂的声音,也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感受这个世界的一种渠道。


这本书,其实很像一个乐器图谱,介绍了长号,单簧管,小提琴等等常见的不常见的一些乐器。都说用语言介绍声音很难准确,但是这本数的用词和形容还真的是很讲究,比如小提琴的声音是“又细又高,好像飘在空中的细丝带”,单簧管的声音是“好像你闭着嘴巴哼歌那样”,低音管“是个爱跳舞的小丑,常常发出顽皮的低音”……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语言应用之精准,令人叹服。


适读年龄:3+


03

《我的音乐启蒙第一课》



这套是一位非常棒的资深音乐老师给我推荐的,看了非常喜欢。整套书一共有8本,每本是一种音乐风格,然后按照这种音乐风格讲述了一个故事,这其实传递了一个理念,音乐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场景,音乐是来源于生活里的,音乐是生活的浓缩。


每本书的故事后面,都很详细的讲述了用于演奏这类风格的乐器和历史,配套有光盘,可以对应着听为了故事专门做的音乐,有摇滚的,有古典的,有轻柔的,有凝重的,唯一的bug就是,现在找个播放CD的工具太不容易了。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适读年龄:4+


04

《大提琴之树》



这几年,估计一提起大提琴,大家都会想到欧阳娜娜这位音乐少女,同样的,这本书的作者也是一位专业的大提琴演奏者,所以她的书里,关于大提琴的部分总是那么自然舒展,那么浑然一体。


学乐器的人都知道,弦乐大多都是用木材制成的,好的乐器,对木材材质年份含水率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能被筛选成做乐器的木材,也是木中翘楚了。能自己种树,看着它成长,然后自己制作一把属于自己的乐器,那真的是音乐人无上的荣耀。


在这个故事里,爷爷当年种下的树,几十年后成了森林,父亲又用森林中的树木,制作音色上乘的大提琴,儿子用父亲制作的大提琴演奏出悠扬的乐曲,走上了教授大提琴的路。作者自己也说“制作一把大提琴,不是只把树砍下来就可以了,从一棵树到一把琴到一首曲子,要从大自然的生长开始。”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人类对艺术与美的传承力量,其实就是这样的,一代代耕耘一代代流传,音乐与提琴之外,亲情的流动,水粉柔柔的色调,也让人心生温暖。


适读年龄:4+


05

《永远年轻》



这本书,是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鲍勃.迪伦写给自己儿子的,亲情,也是激发创作灵感的绝佳来源啊。


这本书本身,来源于鲍勃.迪伦1974年写给儿子的一首歌,时隔二十多年后,这位爸爸请人把他改编成了一本绘本,分享给世界上更多的孩子和爸爸妈妈。



没有人可以永远年轻,但音乐可以。


孩子们用音乐在街头聚会,用音乐倾诉彼此,用音乐拯救世界,年老后,又把乐器和音乐送给更年轻的下一代人,继续传播音乐,继续散播能量,继续用音乐来拯救世界。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适读年龄:5+


06

《苏和的白马》



我刚开始听这本书的名字,以为是原创的国产绘本,但却不是(其实内心还是有点失望的),是日本作家赤羽末吉的作品,取材就是蒙古的传统乐器马头琴的民间传说,原汁原味的中国故事。


为什么这个乐器被叫做马头琴?其实真的是和一匹白马有关的,辽阔的大草原上有一个穷苦的牧羊少年,名叫苏和。他和奶奶相依为命。有一天,苏和在牧羊归来的路上捡到一匹白色的小马驹。在苏和的悉心照顾下,小马驹长成了高大英俊的白马。 


这年春天,王爷举办赛马大会上,苏和与白马一举获得了冠军,但背信弃义的王爷利用权势夺走了白马,还将苏和打成重伤…… 


苏和用死去的白马的皮和骨制作的马头琴,弹奏着苏和的悲伤,这寄托着蒙古族人对马的深切情感,还有那种音乐就是生活的态度。


画的也很中国风,小男孩苏和扁扁的圆脸,细长的眼睛,一看就是蒙族的后代,服饰也很有看点,不同人的着装,还有土黄色的背景,超长的构图,画出了蒙古的辽阔。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只是,我更希望这本书,是出自中国原创啊。


适读年龄:5+


07

《一起来听音乐会》



这套书和前面一套名字很像,很容易混。它一套共四本,包括《第一次看儿童歌剧》、《一起来听音乐会》、《我爱跳舞》、《各种各样的乐器》,通过男孩小保罗的眼睛和视角,观察到的他第一次来到音乐厅,第一次参加一场交响音乐会的演出的感受,而且他来到音乐会的幕后,认识了乐团中的各种乐器、演出服,还结识了很多出色的音乐家。


我们带孩子去看演唱会,其实也不是很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舞台和后台,这套书就很详细的介绍了这些,而且实用主义如我,真的觉得这也能算作一个看演奏会音乐会的礼仪用书,告诉孩子,要安静有序,不能迟到各种细节,很有实用的价值(一位真实老母亲上线了)。


(点击图片可看大图)


适读年龄:6+




此外还推荐一套《最美的音乐故事绘本》,这一套里面挺多的,我只买过《胡桃夹子》,它还有《天鹅湖》等,书的配图都非常古典唯美,是介绍世界著名古典音乐剧的,但是长期缺货,原版又很贵就一直没下手。


其实估计不少家庭买过故事版本的《胡桃夹子》和《天鹅湖》,内容很经典,版本也很多。但是这套是从音乐剧角度解读的,一幕一幕的格式很新颖。



有人说,我们汉民族人都比较拘谨,不擅长音乐。不可否认,多年的传统教育里其实真的很少提及这部分,学校里的音乐课,普通学校一般最多一周两次,作为点缀的学科,本身少的可怜的课时,在某些紧张时分偶尔还会被占用借用,也难怪大家成年后提起音乐,都是一副完全不会的状态。所以,国家最近提倡的美育,增加音乐、美术和体育,慢慢地,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综合素质必然会强于我们的。


但,除了国家和学校的重视,我们日常的家庭熏陶也挺重要,虽说普通父母,由于自身局限,一般很难给孩子提供资源,但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听一首曲子,一起聊聊各自的感受,可以看一看书,了解一些音乐方面的常识和故事,不仅为了孩子,也是让我们自己的精神更加富足。


大家看过什么好的音乐类绘本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莫莫妈好文推荐


语文这么难提分的科目,有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语文成绩拉开差距的时代,咱西安普娃的家长该做点啥?

上了小学后,我儿子居然变成了一个“渣”男

六岁小孩两年刷过的英文书单,纯干货

大家常问的英语启蒙问题,今天集中解答一下

亲子绘本阅读,其实也是一种美育

买5000+童书很费钱吗?还真不是

被瓜娃哭掉了两千块之后的选(sheng)班(qian)心得

什么样的书,才能称之为“一本好书”呢?

科(tou)学(lan)鸡娃,你值得拥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