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铸造守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守护盾


2023年6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我院邹立业教授的署名文章《重视体育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价值》,文章强调了体育锻炼在青少年身心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并从生理与心理的层面剖析了体育锻炼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影响,最后就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文章分别从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体育设施与体育资源、社会关注与传播三个角度提出了建议。


邹教授在文中指出,为了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优化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学校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与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二是增加体育设施和资源投入,为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提供资源保障。一方面,学校和社区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供良好的运动场地和设备,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体育锻炼条件。另一方面,学校应注重体育的全面发展,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程以及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并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的体育锻炼机会,使学生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


三是推动家、校、医、社、企联动,倡导体育健康观念。家长、学校、医疗机构、社区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健康,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营造支持和鼓励参与体育运动的氛围及环境。教育系统、媒体、社会和健康科技企业应共同倡导健康体育观念,传播正确的体育理念和健康的运动方式,消除不良竞争、过度训练和草率评价的现象,让体育真正成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邹教授最后指出,为了有效利用体育锻炼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体育应该注重个体差异和多样性,让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喜欢且擅长的运动项目,并将体育与其他心理健康支持措施相结合,以形成综合性的干预模式。同时,积极评估和监测体育活动的效果,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工具,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锻炼前后效果,这对于优化体育教学方案和改进体育实践非常重要。




-END-


欢迎关注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文字来源 | 心理学院

图片来源 | 心理学院

学生编辑 | 龚东琦

初审 | 辛斐

审核 | 郭田友、吴健辉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