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问题||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的三层含义

邓树明 传播学龙门阵 2022-10-10
近期,我将在这个公号发一些文章,和大家聊聊关于传播研究方面的一些感受。这些感受,来自于我在长期的学术期刊编辑工作过程中的思考。因为是聊天性质,因此我就想起什么问题了,就在此和大家聊聊,也不一定有系统性,不一定有深入思考,更多的是有感而发。请大家理解。此外,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拼凑空话套话,免得耽误大家的时间。也尽量说得明白一些,才符合这个“龙门阵”的风格。如何让学术表达尽可能地好懂,甚至有趣,这实在是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大家有什么要与我沟通的,可在文后私信留言;或者建议我聊什么话题,也可以在文后私信留言。我主要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即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我将其称为问题意识与方法意识。它们也是我长期以来呼吁重视的两个方面。我一直认为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研究者在这两个方面有所欠缺,这并不是夸张的说法,甚至可能比较保守了。从投稿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个状况。学术研究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那么就首先从问题意识开始聊。这方面的情况也不乐观,大多数的投稿并没有提出有什么价值的问题,即使作了大量的工作,最后基本上没有意义。其实,不少的文章做得很辛苦,我在自己即将出版的一本小册子中进行了一项调查,对投向《新闻界》的200篇未采用文章作过统计,平均字数都在11000-12000之间,可见前功尽弃还是挺可惜的。其中不少文章就是因为没有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我们经常听到人强调“问题意识”,可以说都被要求强化“问题意识”,但是并没有多少人深究“问题意识”到底是什么,因此这种强调其实是口号式的,是人人都可以说的,却解决不了实际问题。那么多的研究者缺乏问题意识,不就表明这种空洞口号的无用吗?所以,我们要对问题意识这个概念本身有确切的认识。所谓问题意识,我把它理解为“提出有学术研究价值问题的意识”。因此,理解问题意识不但要理解“问题”的含义,而且要理解“学术研究价值”的含义。可以从三个逐渐深入的层次入手理解。第一个层次,学术研究的“问题”是一个疑问。在汉语中,“问题”的常见语义,一是指有待解决的疑问,二是指存在的不足或困难,“问题意识”中“问题”的含义是前者,是需要去解答或回答的疑问。亚里士多德说:“古今来人们开始哲理探索,都应起于对自然万物的惊异。”[1]“惊异”就是好奇心,就是疑问。那时候哲学就是所有的学术,因此古代哲学家就认为学术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如果没有疑问,没有好奇心,没有怀疑精神,能够进行学术研究吗?比如有的历史研究投稿,仅仅是对已知史料的重新叙述,就只是叙述而无疑问。第二个层次,“学术研究价值”中的“学术”二字表明研究问题是一个理论疑问。这是它区别于非学术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提出的不是学术疑问,而是关于日常生活的疑问,或者关于操作性的疑问,比如“你今天作了几次核酸”“如何推动媒体融合工作”之类,都不具有理论意义。不是说这些疑问本身没有意义,而是说它们不具有理论意义,是日常生活疑问或具体操作疑问等。相当多投稿提出的是操作性问题,就没有理论研究价值。第三个层次,“学术研究价值”中的“研究价值”表明研究问题是一个能够推动创新的理论疑问。理论方面的疑问很多,我不知道的知识不等于没有人已经研究出来了,那些已经知道的知识就不需要再去研究了,否则就是重复研究。如果提出一个问题,费了很大的劲,得出的结论和原来的研究一样,不会有多大的理论意义。认识论学者林定夷[2]把已经研究得到的知识称为“学习性问题”,而把有待研究的知识称为“研究性问题”,学者要做的事情,就是提出研究性问题,获得创新性知识。然而,相当多的投稿是重复性问题,意义不大。总之,对研究问题的理解,可以循着“疑问—理论疑问—推动创新的理论疑问”这么一个路径理解,判断自己是否提出了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提出理论创新意义的问题,就意味着研究问题不能确立,或者叫不具有研究合法性。它就是所谓的“缺乏问题意识”。今天开个头,算是这个系列的引子。从下次开始,逐个具体问题地深入。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20:5-6.

[2]林定夷.科学中问题的结构与问题逻辑[J].哲学研究,1988(05):32-38.


支持原创,恭请分享。

在周四中午12点之前,将本号或本文转发到新闻传播班级群或年级群等并截图私信,将有机会获赠邓树明所著《传播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基于对180篇文章的观察》一书。限赠3册,以群人数合计前3名为获得者。

未经允许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侵权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