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信建投◆政策简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增3000 亿额度,国常会明确实施稳经济接续增量政策——824 国常会解读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 胡子de全球观察 2022-09-29

微信公众号声明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摘要

本次国常会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部署稳经济接续政策,会议明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确定“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并从投资与基建、保障粮食、房市及能源安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等6方面作出要求;对于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的财力物力支持,并决定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以支持相关工作。

一、部署稳经济接续政策方面,会议确定“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增加后续有望更好解决网络型、产业升级型、城市及农业农村建设等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更好发挥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扩需求等方面的综合效应。用好专项债限额有望在后半年加大增量财政政策力度,有望在防范专项债及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助力国家稳经济大盘。针对中央发电企业的债券融资对于水电网输入输出的建设有较大助力,后续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极端天气下电力负荷缺口问题。二、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方面,本次国常会要求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的财力物力支持,要求重点向民生、农业等关键领域倾斜。后续,在100亿元中央预备费的支持下,群众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有望得到保障。 风险提示: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正文


‍简评:

8月24日,国务院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有两项内容:“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的接续政策措施,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部署进一步做好抗旱救灾工作,强化财力物力支持”。
本次国常会指出,“当前经济延续6月份恢复发展态势,但恢复基础不牢固。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对于部署稳经济接续政策,会议明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确定“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并从投资与基建、保障粮食、房市及能源安全、压实地方政府主体责任等6方面作出要求;对于做好抗旱减灾工作,会议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的财力物力支持,并决定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以支持相关工作。
一、部署稳经济接续政策方面,会议明确“及时果断施策,保持合理政策规模,用好工具箱中可用工具,加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又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确定“在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同时,再实施19项接续政策,形成组合效应,推动经济企稳向好、保持运行在合理区间,努力争取最好结果”。主要包括:一是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持续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传导效应,降低融资成本。二是核准开工一批基础设施等项目,项目要有效益、保证质量,防止资金挪用。出台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平台经济发展。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为商务人员出入境提供便利。三是对一批行政事业性收费缓缴一个季度。四是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再发放100亿元农资补贴。五是持续抓好物流保通保畅。六是各部门要迅即出台政策细则,各地要出台配套政策。国务院即时派出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工作组,由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赴地方联合办公,用“放管服”改革等办法提高审批效率,压实地方责任,加快政策落实。
点评:本次国常会明确后续将推出19项稳经济接续增量政策,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同时,本次国常会在此基础上再次强调不搞大水漫灌、不透支未来,力争实现最好结果,与7月28日政治局会议精神一脉相承。
投资与基建方面,本次会议继6月1日国常会提出“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6月29日国常会提出“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但不超过全部资本金的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之后,在国开行、农发行等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基本投放完毕的背景下,进一步明确“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
8月22日,央行行长易纲主持召开部分金融机构座谈会,会议指出“政策性开发性银行要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对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相关项目的支持力度,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并带动贷款投放。”此次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的增加后续有望更好解决网络型、产业升级型、城市及农业农村建设等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更好发挥投资在补短板调结构、稳就业扩需求等方面的综合效应。
8月16日,国家发改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在8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近期已组织地方报送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本次国常会要求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实则是为新一批专项债项目匹配额度,进一步贯彻落实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关于“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地方政府用足用好专项债务限额”的要求。根据财政部数据,截至2021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18.2万亿,余额16.7万亿,仍然存在1.5万亿专项债结存额度。今年在继专项债靠前发力后,进一步增加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力度,后续有望在防范专项债及地方债务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助力国家稳经济大盘。
保障粮食、房市及能源安全方面,本次国常会延续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精神,决定再发放100亿元农资补贴。中央财政已于3月、5月两次决定发放农资补贴,累计金额已达300亿元,同时还面向农民投放100万吨国家钾肥储备,并于7月29日国常会明确“今夏再度发放农资补贴”。本次国常会系进一步明确了农资补贴发放额度。年内三次发放农资补贴有望切实缓解因俄乌冲突导致的化肥等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夏粮丰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
国家统计局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9462亿元,同比下降6.4%;商品房销售面积7817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3.1%;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88770亿元,同比下降25.4%;房地产开发经济指数创近一年来新低,房市相关指标均继续维持颓势。在此背景下,本次国常会延续7月28日政治局会议“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明确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但同时指出“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仍然继续坚持“房住不炒”红线,坚持对房市“托而不举”。
能源方面,近期川渝地区因干旱、高温等原因,为全面保障民生用电,采取了有序限电措施。8月23日,中国气象局调派高性能飞机驰援重庆增雨抗旱。本次国常会提出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尽管在短期内较难发挥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该笔债券融资对于水电网输入输出的建设有较大助力,有望为今冬和明夏可能出现的电力短缺提前做好准备,后续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极端天气下电力负荷缺口问题。
二、做好抗旱减灾工作方面,本次国常会要求进一步强化相关工作的财力物力支持。科学调度水资源,多措并举增加抗旱水源。优先保障群众饮用水。保障农业灌溉用水,指导农户抗旱保秋粮。中央预备费拿出100亿元,重点支持中稻抗旱。抓紧研究推动晚稻丰收举措,中央财政持续予以支持。
点评:近期,川渝等地因高温极端性强、降水少、江河来水少等原因造成旱灾,造成近20个市125个县600多万人受灾。本次会议在7月29日国常会要求落实地方主体防汛抗旱责任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强化财力物力支持,重点向民生、农业等关键领域倾斜。后续,在中央预备费的支持下,群众饮用水、农业灌溉用水等有望得到保障。
本次国常会聚焦部署稳经济接续增量政策、做好抗旱减灾工作。展望后续,重大项目资本金到位难等问题有望通过增加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用好专项债结存限额得到解决,有效需求将藉此进一步扩大,助力稳经济。粮食、能源安全,人民群众及农业用水等问题均有望得到保障。


文章来源

报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增3000 亿额度,国常会明确实施稳经济接续增量政策——824 国常会解读

时间:2022年8月25日

机构:中信建投证券 

作者:黄文涛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

胡玉玮

中信建投政策研究团队负责人。经济学博士、牛津大学博士后、欧盟访问学者。曾担任中国证监会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西班牙对外银行(BBVA)驻华代表(养老金与保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顾问专家,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客座研究员。参与或主持多项国际、国家和部委重大经济金融领域研究课题,多篇政策研究报告获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或批转。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国际金融、资本市场。

冯天泽

中信建投政策分析研究员,北京大学理学学士、金融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硕士,曾任职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中金公司,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宏观政策、金融监管、汇率及外汇储备等。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微信号:胡子de全球观察)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胡玉玮政策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本订阅号所载内容仅面向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中信建投不因任何订阅或接收本订阅号内容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信建投的客户。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订阅号发布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