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村金融研究》2022年第4期目录及内容摘要

编辑部 农村金融研究 2023-10-24

  ● 数字普惠金融专题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研究

张文娟 张正平

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财产性收入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

张林 周舒影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何超 关伟


 ● 农业经济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收入的影响分析

刘力 朱晓 胡春艳 阮荣平

乡村振兴下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朱泽钢 王虎 李珂岩 宗庆莹


 ● 金融论坛

农业生物资产抵押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罗博文 胡杰 李晋阳 罗剑朝

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

田雅群 孙同全 范亚辰


数字普惠金融专题

1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研究

张文娟 张正平

作者简介:张文娟,中国人民银行西宁中心支行金融研究处处长、高级经济师;张正平,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工商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数字鸿沟

数字普惠金融、城乡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与财产性收入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作者简介:郭利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倩、刘雨晴,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低收入人群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推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从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论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金融市场参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分散程度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其原因可能是以“工具排斥”“自我排斥”以及“营销排斥”为表现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抑制了农村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的可行性。根据以上结果,论文从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数字鸿沟

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减贫效应的传导机制与实证检验

张林 周舒影

作者简介:张林,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普惠金融与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周舒影,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贫困缓解;中介效应;门槛效应

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与路径研究

何超 关伟

作者简介:何超,中国农业银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关伟,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论文利用2015—2020年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贷款数据,研究了宏观层面的政策支持、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以及银行层面资源对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中小企业发展指数、LPR、社会融资增速和中国数字经济指数显著影响了普惠金融贷款增速,疫情期间,商业银行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维护“六稳六保”政策;2.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以及降低贷款业务费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普惠金融;货币政策;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济

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收入的影响分析

刘力 朱晓 胡春艳 阮荣平

作者简介:刘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讲师;朱晓(通讯作者)、胡春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士研究生;阮荣平,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

「摘要」基于一项全国性家庭农场的调查数据,论文分析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并从生产投资(生产要素投资、生产技术投资)环节、管理环节、销售环节、品牌建设环节等中间环节考察了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收入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能显著提高家庭农场总收入、农业收入以及非农收入,不过与其对农业收入的提升效应相比,农村产权抵押对非农收入的提升效应相对较小。此外,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亩均净利润并没有显著影响。论文分析结果还表明,生产投资效应(包括生产要素投资效应、生产技术投资效应)和销售环节改善效应是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收入产生影响的重要机制,管理水平提升效应的作用不是很大。

「关键词」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家庭农场

乡村振兴下农村电商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及内在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朱泽钢 王虎 李珂岩 宗庆莹

作者简介:朱泽钢,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虎、李珂岩、宗庆莹,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农村电商的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尤其在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着突出贡献。但是,农村电商的发展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论文以扎根理论的方式探索影响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的原因,建议通过横向发展的方式减少竞争以及加强企业间交流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农村电商产业集群;乡村振兴;发展思路


金融论坛

 1农业生物资产抵押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罗博文 胡杰 李晋阳 罗剑朝

作者简介:罗博文、胡杰、李晋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罗剑朝(通讯作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村金融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农村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摘要」积极将农业生物资产引入抵押担保范畴,对于有效拓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渠道、激活农村金融市场、解决“三农”发展资金约束有重要作用和意义。论文在厘清农业生物资产抵押价值评估方法的基础上,以果树类和畜禽类生物资产为例,通过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和生物经济模型对其抵押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农业生物资产具有抵押价值,可成为金融机构抵押标的物的新选择。据此,提出积极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适当引入农业商业保险;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现代农业建设,完善风险防控;完善农业生物资产抵押相关法律、法规,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等建议。

「关键词」农业生物资产;价值评估框架;抵押融资;生物经济模型


 2金融科技发展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基于多重中介效应的机制检验

田雅群 孙同全 范亚辰

作者简介:田雅群,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同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范亚辰(通讯作者),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摘要」鉴于金融科技发展赋能银行新业态及中小商业银行在地方金融稳定中的重要作用,论文利用2008-2020年178家中小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对金融科技发展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第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有利于降低其风险承担水平。第二,市场势力和信贷结构作为影响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制,发挥着部分中介效应。其中,提高市场势力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50.77%,增加信用贷款占比对降低风险承担水平的相对贡献度为24.53%。第三,政府干预力度强弱对金融科技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具有明显异质性。在强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对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不显著;而在弱政府干预地区,金融科技能显著降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关键词」金融科技;风险承担;市场势力;信贷结构;中小商业银行

文字来源:《农村金融研究》2022年第4期


关于我们

《农村金融研究》创刊于1980年,是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目前,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

本刊侧重于农村金融、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金融理论与实践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探讨。为了进一步提升本刊质量和学术影响力,欢迎社会各界学者、专家和广大金融实践者积极投稿。

投稿请登录http://ncjr.cbpt.cnki.net

欢迎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