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丁华锋: 高校可探索“双元制”教学模式
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预计将达到1158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目前社会关注的重点,这也是全国政协委员丁华锋一直思考的问题。
又是一年春招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通过在各大高校的密集调研,了解学生们的就业困扰。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去没去过企业实习?去过哪些企业?”
学生:“我在大三去的是武汉本地的武汉建工去进行的实习。”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你学的这些课程和企业实习做的工作之间,你觉得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
学生:“企业他所需要的是你能为企业创造一些经济价值,学校可以在课程设置多注重一些实践上的培养。”
如何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关键。调研中丁华锋发现,人工智能、计算机、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就业率,远远高于公共管理、艺术类等专业,在丁华锋看来,这种现象,意味着在供给侧,高校专业设置存在不合理的问题。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有的专业在以前,几十年前是很好的专业,但是在目前的情况看,它也不太适合社会的发展,所以这些专业我们要不断地转型,甚至有的专业要关停。”
而在需求端——作为用人方的企业,他们对于人才培养又有什么期待?为此,丁华锋走访了不少龙头企业。
企业方:“高校培养的人才,他在实际的动手能力上可能会弱一点。我们希望企业和高校之间,我们更多地互动。”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就是联合培养人才,可以搞一些项目式的合作,一起培养人才,把新产品的开发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
企业方:“对,从企业的角度来说,这是最大的诉求。”
调研中,丁华锋发现,近年来,全国各地虽然都在推进校企合作,但大都聚焦于科研方面合作。在德国游学期间,丁华锋调研了当地的“双元制”职业教学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校企双方一方负责理论教学,一方负责实操培训,双方均是教学主体。丁华锋觉得,这种模式,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加契合企业的现实需要。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建立这样一个‘双元制’的教学模式,聘用企业专家担任新工科应用类的专业教师,学生在企业内接受培训,培训的经费很多企业是愿意承担的,同时,负责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师来自学院,教学费用由学校承担,教材也可以组织一些企业的专家协作共同来编写。”
丁华锋还呼吁,要让龙头企业牵头成立校企联盟,真正实现产教深度融合。
住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院长丁华锋:“解决就业供需的痛点问题,其实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高校以及社会、企业各方面,建立起更加有效的协调协作机制,解决供需不对称问题,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的充分就业。”
编辑:省委会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