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兄弟,怎么没人知道?
作者 | 彭艳秋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 | 陈 莹
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中国农村发展典型的江浙地区,孕育出了著名的“苏南模式”和“温台模式”。与名气颇高的温州相比,台州显得低调很多,很多人依然将“台”读为二声。
知名度上,台州似乎是个“小透明”,而从经济上看,“和合圣地”台州其实一直不差。台州常年为城市50强,高过哈尔滨、南宁等省会城市,2021年上半年,也是超过洛阳的。
拥有山魂海魄的台州,怎么“存在感”就有些偏低呢?
台州是努力的
史晋川在《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中认为,台州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最为迅速且最具自身特色的地区之一。
台州,是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鲜活样本。今年的6月15日,随着绿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台州的上市公司数量达到65家,也为台州A股的第60家。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
1978年台州人均GDP只有224元4角4分,是全省最后一位,大幅落后于自古富庶的杭嘉湖地区。在七山一水二分田,土地少、自然资源少、大学少的条件下,台州的民营经济从小散弱和块状经济,走向了产业集群。
事实上,从整个浙江改革开放后逆袭式的发展,能够看到,除了杭嘉湖宁绍拥有较大面积的平原,浙江的大部分地方都是丘陵偏多,这带来了优越的自然景观,却也限制了发展。“穷则思变”,敢闯敢拼是浙江自身禀赋锤炼出的气质。
温台又因地处东南部沿海,海洋文化孕育出四海为家、喜欢闯荡的个性。开办工厂、家庭小作坊、外出做生意,成为温台两地最为常见的谋生方式。
虽然企业个头小,做的产品小,但从“一穷二白”的农业社会,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却也赤手空拳硬是闯出一片天地。杰克股份,从小作坊起家,20多年来一路小跑,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缝纫机制造商。
路桥乃至台州的汽车产业、摩托车产业,萌芽在李家村。李书福从路南街道李家村创业起步,最开始开照相馆、生产冰箱、装潢材料,再到后来制造摩托车,最后创办民营汽车吉利集团,写就了从台州起步并走出台州的故事。
农民“打硬股”集资办厂,路桥成为“温台模式”的首创地区和股份合作制的发源地之一。民营办市场、开银行、造汽车、做智能马桶盖……在市场经济很多领域,台州都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台州在全国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以“两水一加”为起点,即水果、水产及其加工业,以发展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要形式,承接工艺品、鞋帽服装、罐头食品、模具塑料、医药化工、阀门水泵等产业。
一直以来,台州的民营企业占到市场主体的99.5%,企业工厂遍布全球。
智能马桶、缝纫机、小水泵......就是这样的小产品,走向全球,台州上百个细分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为何下滑了
上世纪90年代初,台州经济总量一度跻身全省第三。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台州改革的先发优势逐渐消退。2019年嘉兴反超台州,台州丢掉了保持了十几年的第五名,如今又被金华迫近。
这是为何?
三台星分野处的台州,得名于境内的天台山。南以雁荡为屏,西以括苍为巅,东面抱海,自然风光秀丽,然而三面环山,广阔连绵的浙闽丘陵对台州形成包围,这在地理上,使其几乎与浙江其它城市相隔绝。
交通对资源、物资流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另一方面,从地缘上看,台州紧邻宁波和温州,离杭绍也不远,周边的城市拥有的吸引力,对台州也形成了一定的人才的虹吸压力。
除了外部因素,还有内部自身的困难之处。
台州区域内部发展不平衡,北部的三门、仙居、天台三个县与南部的温岭存在差距。2018年温岭GDP已经破千亿元,综合实力属于浙江县级市的第一梯队。2020年,温岭市GDP再次位居全市第一,领先第二名临海市398.39亿元。而2020年,天台县GDP仅为301.70亿元,三门县,273.39亿元,拥有“神仙居”的仙居县更是仅有260.50亿元。
风景奇绝,然而,“神仙”也要操心柴米油盐。
而另外一个内因恐怕是工业升级的进程与速度。“温台模式”,是温台地区富起来的原因,但在外贸市场具有不确定性的外部背景及工业转型慢的内部因素下,小而散、作坊式企业众多,也成为一个掣肘。台州,正在寻求突破。
改革之初,台州人靠敢闯敢做走在前面,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占得先机,在经营上有充分的自主权、经营成果,有了属于自己所有的资本,在不同程度上发挥着企业家所承担的整合和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社会职能,创造了物质财富。
而如今,附加值、科技含量,成为产品激烈竞争下的重要衡量指标,物质生产已走向产业更高层次阶段,所谓的“好不好”,对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精”,也要有高附加值,才能有发展后劲。
正如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周德文认为的,“土地、劳动力、资本要素是边际效益递减的,但是技术驱动是可持续的。”他说,“需要通过内部自主转型升级积极谋变,促进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才能更好地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环境,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民间还有一个争议颇多的原因,解释台州经济增速放缓:台州行政中心从临海迁到椒江。
台州的临海,得名于三国东吴的“临海郡”,千年以来都曾是台州首府,直到1994年台州设立地级市,台州地区将行政中心从临海市迁往更靠近大海的椒江区。
搬迁动机不难理解,临海北邻大山,南面灵江,在古代易守难攻,是极佳的府城之地,而到了现代,处于“山坑”的临海,面积有限,交通不便,真正“临海”的椒江、路桥则有打开未来想象空间的可能。
只是,椒江、黄岩、路桥三区融合缓慢。不是台州不努力,只是作为一个因为地形原因被迫成为“组团型”的城市,要跨越帽峰尖等一大片山,三区融合的难度属实不低。
椒黄路三区各自发展,中心城区内交通设施、商业中心、产业板块等分散分布,缺乏一个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名片。“台州没法从夜晚集聚的都市灯光中,看出城市的CBD在哪里”,而北部的三县,天台、三门、仙居,离行政中心椒江距离遥远。相对于一般城市来说,台州城区显得更为分散。
台州人也不讳言,常常自嘲,“台州的中心在哪里?”
台州的那股劲
这种疑问,有望得到解答。
近年来,甬台温铁路、金台铁路、杭台高铁等项目迅速铺开,台州的交通状况,在逐渐改变。8月15日,我国首条民营控股高铁杭绍台铁路开始静态验收,标志着该铁路建设项目正式进入竣工验收阶段。
便捷交通联系带来的“虹吸效应”,也对台州城市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缺少展示形象的名片和窗口,加上交通状况改善下的城市化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台州规划了建设“高铁新区”。
用台州自己的话来说,这个区块“生来”便承担着树立台州门户形象、促进三区融合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依托长三角湾区高铁大动脉开发建设、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经济圈的时代重任。
台州的制造业家底厚实、门类较为齐全,“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优先”,成为台州全市上下的强烈共识。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单打冠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不少企业也在推进数字化转型。
未来,有想象空间,更需要一些时间去兑现。
台州是硬的。鲁迅评价柔石,有“台州式的硬气”之语;台州的古城墙气势轩昂,临海老城古韵沧桑,也与婉约的江南景致似有不同。若追溯台州的历史,能够发现,台州人的祖先大多是外地移民,逃难而来背井离乡,刀耕火种,骨血之中流淌着倔强的基因,台州人的骨子里,是进取的,不服输的。
这种硬,在细雨的江南,也格外别致厚重。
改革开放以来,温台两地及浙江的人民,在环境受限之下,依靠自己的头脑和胆识,走出自己的风格。而今,经济面临新的发展阶段,在质量与科技能够发挥更大生产力的今天,依然可以相信,他们有智慧,拼出新天地。
彭艳秋
城市个体,皆为志趣
微信号 : Gilia0815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作者 | 彭艳秋
编辑 | 陈 莹
排版 | 沈沁心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