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潜力股”,后劲十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秦朔朋友圈 Author 睿愚
原文作者 | 睿愚
文章来源 | 秦朔朋友圈
去年12月初,笔者去了趟昆山做调研,当地陪同领导有安徽籍的,聊起安徽这几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众人皆服,但合肥一城独大也有点发展不够均衡的味道,刚好这位领导最近问过安徽省发改委的一位处长朋友:合肥之后,安徽还有哪座城市潜力比较大?朋友答:滁州,它这几年新上的大项目比较多,发展后劲很足。
说来惭愧,作为北方人,我对滁州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欧阳修的千古名句“环滁皆山也”上面,甚至都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小岗村就在滁州,小岗村的名气太大,以至盖过了滁州。
但2019年进行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却让声名不显的滁州站在了聚光灯下,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全国经济普查每五年进行一次,在大规模经济普查后,要根据详细的普查资料对地区生产总值数据进行修订,这既是国际惯例,也是核算制度规定。
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按照统一的方法,国家统计局对2018年全国各地生产总值进行了修订。
这次修订,从省域来看,最大赢家是安徽。2018年安徽修订后的GDP比初步核算数增加了4004.1亿元,增加值排在全国第一,修订后的GDP一举超越了北京和河北,成为了年度最大黑马。
而从市域来看,最大赢家是滁州。2018年滁州GDP初核是1801.7亿元,在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后,国家统计局对其修订为2594.1亿元,上调了792.4亿元!增加值排在安徽第一,而修正率43.98%,排在全国第一!滁州的省内排名也一举超越了钢城马鞍山以及昔日“长江五虎”之一的安庆,由第五跃升至第三,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我们不禁要问,滁州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修正率?
根据滁州市统计局的官方解读,原因有三:
一是规模以下单位数增加较多。四经普全市规模以下小微企业数比三经普增长2.3倍(全省增长1.8倍)、个体户增长103.2%(全省增长39.3%),增速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使规模以下单位占比较高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三个行业增加值增长较多。
二是异地产业活动单位得到全面反映。这次普查提供了翔实的异地产业活动单位数据,把一些所属法人在外地的产业活动单位补充了进来。
异地产业活动单位是统计学的专业术语。举个例子,一家在滁州市进行工商注册登记的酒厂,在江苏南京、扬州等省外多地设立专卖店进行销售,那这些专卖店就是异地产业活动单位。
三是这次普查为行政事业单位核算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四经普之后,国家决定各地的GDP不再由各地自己核算,而是由国家统计局统一标准、统一口径、统一核算,这样,滁州的实力再也藏不住了。
2017年,滁州自己核算的GDP排名全国147;2018年GDP国家修订后,滁州首次闯入全国GDP百强城市榜单;2019年,滁州排名全国92;2020年,滁州再次提升4个名次至第88。
而2021年前三季度,滁州以2559.20亿元的成绩位列第80名,排名超过了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河北保定,以微小差距紧紧追赶着广东茂名、浙江湖州、江苏连云港和宿迁,并且在增速(16.45%)上全部超越了前四者,大有继续逆袭之势。
艰难方显勇毅,疫情这两年,滁州不仅没有停下发展的脚步,排名反而提升得最多最快。
问“滁”机缘在何方,大树底下好乘凉。
进入滁州,你会看到“对接‘大江北’、融入长三角、实现大跨越”的标语俯拾即是。
“大江北”是指201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十三个、江苏唯一的国家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
从地图上看,滁州位于安徽省最东侧,紧挨着南京江北新区。滁州下辖8个区县市中,有全椒、来安、天长以及南谯和江北新区直接接壤。
所以国家级江北新区一设立,滁州立马看到了自己家门口的重大机遇,滁州市委提出改革开放后的滁州已经走过了“大包干”“大扬子”“大滁城”时代,迎来了“大江北”时代,“对接大江北,建设新滁州”开始成为滁州的发展主旋律。
滁州主城区距离江北新区核心区直线距离仅40公里,从南京南站乘坐高铁到滁州主城区仅需20分钟,即便如此,滁州仍在不断拉近与南京的距离。
一方面滁州市区在向东南方向(南京方向)扩张,另一方面加快修建滁宁城际铁路。这是我国第一条跨省建设的市域城际铁路,西起京沪高铁滁州站,对接江苏省正在规划建设中的新南京北站,线路全长54.4km,其中滁州段全长46.25km。就在刚刚过去的12月28日,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工程二标段全线轨通,距离2023年正式通车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目前滁州与江北新区衔接的省际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4条、普通国省干线公路15条,与南京相连的多个“断头路”被打通,一个内联成环、外联成网的大江北“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
除了从交通上进一步拉近双方的距离,滁州还在产业发展上全面抱紧江北新区的大腿。
滁州以苏滁园、市经开区原创城、汊河科技新城、南谯科创城“一园三城”为主体的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依托,形成对接江北新区的产业承接平台,重点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产业方面做好招商承接,推进与“大江北”产业协调配套和错位发展。
结合江北新区产业定位与自身优势,滁州还做了详细的产业协同规划。
滁州经开区负责承接南京智能制造转型智能家电、智能设备、智能家居等产业;苏滁产业园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结合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智能装备制造的原材料、部件供应环节;滁州高教科创城坐实智能电网设备制造、高端制冷制造、新材料主导产业地位,并结合江北新区新材料研发化工新材料低碳、绿色、无害的下游涂料产业;全椒、天长结合主导产业与南京对接,发展智能装备、机械制造业。
仅仅2020年,滁州就承接沪苏浙转移或合作项目240个,占全市新签约项目的50%以上。
去年底,滁州对接“大江北”再添重磅利好,国家发改委亲自“做媒”,发布了《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安排南京结对帮扶滁州。
接下来,从干部互派挂职到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从资本与项目对接到民生共建共享,南京和滁州的大手和小手将会牵得更紧更牢。
回顾滁州过去的发展,无论是农业“大包干”、工业“大扬子”还是城建“大滁城”,都是在自身内部做文章,难免有些局限,而全面对接“大江北”则是跳出滁州看滁州,站在更高的维度上发展滁州,格局一拓天地宽,滁州也确实迎来了飞速发展期。
过去几年,滁州除了向外借力,把区位优势发挥出来之外,还对内挖潜,做起了“资源换产业”的文章。
滁州凤阳的石英岩矿初步探明储量约100亿吨,二氧化硅含量达99%以上,储量、品位和开采价值均居全国第一位。
滁州抓住机遇,依托这百亿吨石英砂资源,建立起覆盖石英砂、硅片、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边框、封装胶膜、光伏背板、光伏电站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
2018年,光伏巨头隆基股份在滁州投建了年产13GW太阳能组件项目,在整个隆基股份体系中,滁州隆基乐叶是其最大的太阳能组件基地之一。除此之外,晶科能源、福莱特、福斯特、东方日升等光伏巨头也纷纷将核心基地“安家”于此。
2019年,安徽省政府将凤阳县列为省级硅基新材料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根据滁州市发改委的数据,截至目前,滁州已建成、在建、已签约开展前期工作和在谈光伏产业重点项目58个,总投资1920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4亿元。2021年1-10月,滁州当地光伏产业实现产值超300亿元,同比增长超100%,其中隆基股份光伏组件产值131亿元,福莱特光伏玻璃产值34亿元,晶科能源光伏组件产值52亿元。
几年时间,从无到有,滁州建立了一个投资规模大、头部企业多、产业链齐全的光伏产业基地,渐渐有了“光伏之都”的气象。
滁州还在安徽全省率先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实行“一套班子、一支基金、一个协会、一个研发平台”的模式,全力推动“多链协同”。其中,光伏产业链作为滁州八大重点产业链的首链,由市委书记亲自兼任光伏产业链链长。
2021年前三季度滁州共引进八大产业项目259个,占全部招引项目的70.2%,有力促进了八大产业的集聚发展。
春天只管播种,秋天自有收获。
2021年11月2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发布《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2021)》榜单,滁州成功上榜,位居第61名,远超其GDP的全国排名,彰显了滁州工业的实力和潜力。
就在同一时间,中国社科院城市竞争力课题组也发布了“2021-2022年度中国城市竞争力提升最快Top20”排名,滁州以上升62名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三。
悠悠清流河述说着滁州的历史,千年琅琊山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从欧阳修笔下的“环滁皆山也”,到今天“大江北时代”的“环滁皆产业”,滁州,正以“黑马”姿态刷新着人们的认知,告诉世人:一个现代化新滁州正在江淮大地上奋力崛起!
原文作者 | 睿愚
文章来源 | 秦朔朋友圈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本文不代表『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立场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