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之后,谁是风口?
作者 | 谷青竹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编辑 | 陈莹
以计算机为标志的信息时代,数据正成为社会第五大生产要素。通过将海量信息转化为“0 1”数字,算法可以源源不断地爬取和发掘出更多经济价值。于是,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站在了超级风口。
不同于二进制数字的“炽手可热”,图像作为数据的另一种存在形式,却迟迟没能借信息革命的东风实现重大突破。
诚然,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图像载体已实现跃迁。从长视频走向短视频,图像的加工方式也在跟随移动传播时代的用户使用习惯发生变化——15s时长成为法则,弹幕与表情包等亚文化盛行,相对于专业媒体人(PGC)的Up主等用户内容生产主体(UGC)崛起。
年轻女子在家拍美妆产品视频
但是,在成像方式光电化、图像处理个性化的发展背后,单镜头成像始终局限着图像数据的获取量。摄影者的拍摄视角则直接决定了后期加工的操作空间。
从获取的源头,图像数据局促的数量、角度和景深都宣告了一个想象中的全场域大视频时代尚未形成气候。
当个人向、定制化的浪潮涌来,图像技术的沿革步伐还能否跟上时代节拍?
安科迪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王惠东认为可以。
王惠东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以及美国移动通信(Mtel)公司中国区总经理,美国奥泰(Octel)通信公司中国首席代表,美国朗讯科技(Lucent)公司中国业务总监等跨国公司高管。
2015年,他跨界视觉成像和图像处理领域,致力于推动全球阵列式多尺度超高清计算相机技术的研发,通过主镜头+N个微型镜头打造类昆虫复眼式结构,从而实现360度大视角环摄效果和播放端个性自由视角、任意图像处理以及3维“让子弹飞”等特效编辑效果,以期在5G传输条件和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等外部技术条件到位的大环境下推动成像技术迈入计算机视觉时代。
日前,王惠东接受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访。他强调,以光学成像为先决条件,这项技术将有可能颠覆并重塑视频技术生态链。
始于全球技术创新合作
作为哲学与管理学学者,王惠东的学术兴趣在于研究全球资源禀赋和跨国公司全球资源配置方面的问题。不同于研发出身的企业家更多关注技术痛点,投身通讯业多年的王惠东曾见证了全球通讯巨头及其重点项目的兴衰,对于技术迭代引发的产业革新和企业起落有更宏观的感知。对产业和技术的观察和理解,以及积累的人际资源,都为王惠东跨界创业的关键决策提供了底层支撑。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您在通讯业高科技公司工作20余年,为何会选择跨到成像技术这个看起来关联性不大的领域进行创业?
王惠东:其实2015年底我通过北大的同学第一次接触到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时候,并没有完全理解这个技术,因为多维度、多景深、多焦点拍摄这个概念太新了,和常识中摄影者通过单镜头聚焦拍摄带来的平面图像视频效果完全不同。但我在全球顶尖的高科技公司工作多年,养成了对新技术的高度敏感,加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使我在初次接触这一技术时便为之着迷。
2016年初,我到杜克大学实验室拜访了全球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主要发明人David Brady教授,第一次看到了200个镜头组成的全球第一台基于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实验室样机,才认识到这项技术可以彻底突破单镜头对拍摄图像空间范围的局限,在拍摄端满足人们个性化、场景化获取大场景全覆盖空间的图像数据的需要,在用户终端则即将创造交互视频这一全新概念——允许用户以个人偏好进行选择。当时我就判断,这是革命性的突破——正如数码时代终结了胶片时代那样,多镜头摄像逻辑上也必将终结单镜头时代。
基于以往工作经验积累的对技术生态的理解判断,我认为这项技术生逢其时。每一项技术突破和广泛应用都与产业链上下游密切相关,技术发展有先有后,发展趋势同步才可能形成技术生态。对于单一科技来说,有没有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很多时候不是技术本身决定的,而是它在技术生态链当中扮演的角色决定的,要根据外在技术生态链的约束来定义和开发产品。
在数据主义时代,阵列(多摄)计算成像技术终结了单镜头时代数据采集的限制,极大地丰富了图像数据的采集能力;5G的诞生保障了海量图像数据传输的带宽和速度;人工智能的发展赋予了多镜头图像数据处理和分析的能力,共同推动了多摄技术的广泛应用。
即便如此,作为一项新技术产品,其产业化和商业化的应用能否成功仍需要多方面考量。
此外,由于获取了多维度的图像数据,对同一场活动,很可能每个人剪辑出来的视频会由于关注角度的不同而异彩纷呈。所以,这项技术有可能带来一个多样化个性化的交互视频时代,这是符合趋势的。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所以当时您已经能判断,这项技术值得产业化了吗?
王惠东:在起步的时候其实很难做出精准判断,新技术从出现到产业化的过程伴随着各种不可预测的随机性因素,只能从技术趋势判断前景。
安科迪要实现两个“零的突破”。首先,技术研发要从零起步,哪怕有了概念,克服技术痛点也需要很长时间。其次,技术的产品化也要从无到有,我还必须进行商业价值层面的预判。
埃隆·马斯克的宏伟计划Sky Link计划通过几千到上万颗卫星实现全球无死角全覆盖通信。其实,类似构想20多年前摩托罗拉就曾规划过,当时叫做“铱星计划”,而我也是最早的筹备人之一。
当时我和摩托罗拉的总裁Junior Galvin讨论该计划时就提出过疑虑:能在太平洋和喜马拉雅之巅接收讯息固然好,但是有这种需求的用户太少,市场规模有限,收支严重不平衡。果然,这个计划3年后便无以为继。
所以,技术领先并不一定意味着商业上的成功,若不能很快地被市场接受,开发者也会成为先烈。技术进入市场涉及到周边环境、市场接受度、成本、价格、团队推广能力、进入时间点等太多因素影响,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大多数人其实很难做到对技术商业化的精准判断,这可能也是技术创新失败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阵列计算成像技术的应用潜在领域,包括了手机、无人机、自动驾驶和机器人视觉等,市场广泛灵活。仅短视频一项,根据抖音和快手用户量估算,如果可以实现手机在内的多种多摄直播成像,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剪辑和呈现据预测就有8亿左右的潜在用户。
很显然,阵列计算成像技术改变、影响和颠覆了包括图像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应用的视频技术全产业链。这一点激发了我强烈的兴趣,也符合我喜欢挑战自己的天性。所以我选择撸起袖子,迎难而上。(笑)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万事开头难,安科迪如何打破两个零?
王惠东:作为创业者,迈出第一步的过程我很幸运。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原主要负责人、上海久有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龙,作为安科迪的第一位天使投资人,大力支持安科迪自他的故乡安徽省萧县从无到有发展起来。
在时任昆山市长(现任无锡市委书记)杜小刚支持下,昆山政府引入了美国杜克大学,为Brady教授来华从事教学科研提供了可能性。也因此,安科迪研发中心“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研究中心”得以在昆山工研院落成。当时市长本人多次来安科迪研发中心考查指导工作,给予我们极大的鼓励和支持。
昆山杜克大学计算图像技术研究中心
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安科迪2016年注册成立,2017年初正式投入运营,2018年底成功开发出全球第一代亿级像素阵列计算成像产品。
毫无疑问,第一代产品作为产业化的试点,只代表技术开发的初步完成。产品总体成熟度不够,还存在很多需要结合行业需求进行完善的细节问题,客户满意度也不高。但作为成像技术的突破性产品,市场和媒体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安科迪开始具备影响力。王煜全教授在《中国优势:抓住全新创新生态新机遇》这本书中描述了我和Brady的这一项目合作的创新意义。罗振宇先生在其2020年跨年知识演讲中又将这次跨国技术开发合作引为全球技术创新资源融合与整合的成功案例。
艰难时期
创业之路,黑天鹅说来就来。开局顺风的王惠东在第一幕高潮后迅速遭遇三重危机。
在中美贸易和科技摩擦的背景下,美国国家电视台和《华尔街日报》对安科迪的跨国技术研发合作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负面解读。受到各种因素影响,Brady离华回美,安科迪失去了技术来源的支持。华为遭遇制裁,海思芯片价格一夜暴涨10倍,产品开发的成本遽增。新冠疫情爆发,内忧外困之下又出现人才流动和贸易活动的严重停滞。
在低谷期,王惠东悟出了无悔、无惧、无虑的创业“六字真言”,也在“哈姆雷特之困”——容易的事和正确的事之间毅然作出了选择。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一下子遇到这么多意外打击,当时您的心路历程是怎样?
王惠东:非常难熬。一切决定关乎公司的生死和未来的发展,我面临难题——是根据协议继续依靠Brady教授和美国研发团队远程指导技术开发?还是另起炉灶从头来过?
显然继续依靠Brady教授和他的美国团队,在操作上绝非长久之计。但技术是有基因的,要消化他人发明的技术其实并不容易。能否依靠本土团队实现技术自主?公司的资金能否支撑到看见曙光?业绩下降投资人能否理解?我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自主创新”的口号是美好动人的,但现实是骨感残酷的,在面对公司的生死存亡时,抉择无比艰难。
在最困难的时期,我卖了一套房、抵押了一套房,所以有太太的支持也真的很重要。但尽管如此,我也不能肯定能不能熬出来。和许多创业公司一样,我们也经常少了上顿没下顿,发不出员工奖金是常事,毕竟只有活下去才有成功的可能。团队陪伴我经历风雨起落,我要感谢他们的辛苦付出。
创业真的是一件反人性的事情。你得有发自内心的动力和勇气去面对困难,你得有抵御压力的能力和心态去解决问题。你得有觉悟随时可能倒在黎明前,你得有准备创业之后永无宁日,你得有本事不管什么情况都睡得着觉吃得下饭。所以我通常不会鼓励别人创业,因为有勇气创业的人不用鼓励,需要鼓励的人就别创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面对难以预见的困境时,有后悔过创业吗?现在回望,怎么看待当时的抉择?
王惠东:对我而言创业是件有意思的事,因为看着自己的想法一步步变成现实是美好的事情。干了就不要后悔,否则遇到困难就会倒下。我只专注在解决问题上,根本不去想那么多,四年半就是这样一点点坚持下来的。
有团队的支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在原美国引进技术基础上的全面超越,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新一代2.0版本的产品。现在看来,这是最正确的决定,建立了完整的知识产权体系架构和敢想敢拼百折不饶的团队,为公司打下了自主可控、长期发展的坚实基础。
到今年初,我确定我已经闯过了这一关,焦虑感就基本没有了,睡觉香喷喷。(笑)我们和中兴通讯已成功联合申报北京冬奥场馆的多镜头环视直播系统,将要通车的扬州五峰山大桥也会使用我们的产品。我认为,这是智能阵列多摄计算相机从新事物成为标准产品的标志性转折。
“让子弹飞”
很多企业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会想要做大做全做通,打造旗舰型龙头。王惠东不然。他非常明确地将安科迪定位为科创企业。这意味着随着安科迪的技术发展,虽然还会保持全产业链业务的持有,但产品端反而会出现一定的收缩,公司布局整体向技术浓度更高的产业链上游延伸。商业模式整体呈现从专用走向通用、从工业级走向消费级、从产品走向供应链、从硬件走向平台的四个趋势。
明己所长,博采众长,有舍有得,是王惠东的理念。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安科迪以后有计划扩张应用端的产品门类吗?
王惠东:我们还在寻找更丰富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升级换代,对产品进行小型化低成本化芯片化的改造,推动该技术进入消费级等更多领域。
不过,我从产业化第一天就清醒地意识到,那么多行业和应用,安科迪不可能通吃,必须通过供应链升级,与其他公司合作,共同把多摄计算技术推广应用到更多领域。
同时,由于多摄技术带来的前端多维图象数据的采集,极大地改变了视频播放端的用户体验,今后的视频软件不会只有一个简单的播放键,功能会变得复杂——用户可以任意选择个人偏好的画面,放大个性化关注的视点;还可以通过计算机视觉渲染将几十个不同视角的同一动作进行接合,从而产生立体动作感,时髦说法叫“让子弹飞”。安科迪为7月中旬开幕的北京冬奥科技馆展示的首款交互视频App,就是为开发下一代交互视频应用迈出的第一步。
未来,公司一定会采用技术输出的模式,走向产业链上游,通过技术平台支持对接下游应用开发。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基因和禀赋,安科迪作为一家科创型企业,随着产品稳定、产能扩张,我们会选择将生产外包给更擅于生产管理调度的代工厂去做配套。这也意味着,在技术生态链重塑之外,安科迪可以带动生产制造链的重新整合。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那么安科迪接下来发展技术的核心点是什么?
王惠东:今年3月,时任安徽省委书记李锦斌到安科迪萧县工厂视察时也问起安科迪未来的发展及供应链改造升级的问题。
就技术发展的未来方向而言,要实现多摄镜头的消费级应用,必须实现轻量化、小型化、低成本化和芯片化。这一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基础工作,目前也正在向政府有关方面申报项目支持,当然我们也希望得到无锡市政府、经开区政府和其它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我们尽快在供应链升级改造方面完成实质性突破。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处于上升期的安科迪为何会选择在无锡进行发展布局?安科迪又会在无锡的科技发展中发挥什么作用?
王惠东:第一,无锡是长三角重要的板块,政府营商环境、产业链完整度、人才储备量都比较好,安科迪在无锡可以得到很多外部支持。第二,公司开始进入市场,而无锡的市场环境和用户质素都相当成熟。第三,区域体量也正好。体量太小,科创企业就得不到必需的支持。体量大如上海,人才聚集、要素齐备,但是竞争激烈,安科迪在现阶段还难以获得较高关注。所以目前,安科迪与无锡正好匹配。这样一个技术、生态、人才、市场共享的环境,是很有吸引力的。
无锡正在高度关切科技发展。安科迪的技术发展方向契合无锡的产业布局,并且站在引领前沿的位置上,可以带动很多相关技术发展。目前,我们已经在和无锡的企业进行合作。多摄专用芯片与无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合作开发。此次参加雪浪大会,我们联合了无锡一家研发智慧城市交通应用智能解决方案的公司进行联合成果展示。
后记:这是一位很爱笑的企业家。即使在和笔者谈及低谷经历时,他的脸上也没有失去笑意。对待创业,言辞间王惠东经常以“有意思的挑战”来表达创造新事物的乐趣。“创业不一定能成功的。如果以后可以多一些有趣的经历讲给孙子听,我觉得就挺好。”他乐呵呵地对笔者说道。
谷青竹
文理兼修的区域产经好奇家
微信号 : gqz13651596506
加微信请注明来意
作者 | 谷青竹
编辑 | 陈 莹
视频 | 查一鸣
排版 | Danielle
图片 | 部分来源于网络
E N D
『南风窗·江南智造总局』 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商务合作:0510-8810272 / 18925369074(微信同号)
投递简历:dinglq_nfc_wuxi@163.com
推荐阅读
区域观察
政策观察
产业观察
时事观察
会议观察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创立于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江苏省无锡市,由被誉为“中国政经第一刊”的《南风窗》与长三角区域新锐无锡经济开发区联合共建。
南风窗长三角研究院专注于长三角新兴产业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城市营商环境改善的研究与观察,在中央权威政策解读、政商学媒“四维一体”资源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第三方咨询和城市及企业品牌传播等领域,为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提供一流的智库服务。
『江南智造总局』为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
点击在看分享您的新“智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