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选调生的红利已经消失了吗?
前言
其实一直不太想写这种过于宏观的问题,因为我认为是非常没有意义的。
我敢说网络上也没有人敢拍着胸脯跟你说——他能分析全国定向选调生的发展形势。
真的掌握了数据和政策,能够做分析的人,他做的分析也不是给你看的。
定向选调生发展到现在,其复杂和分类程度已经不是大部分人可以想象的了。
我就这么说,能够做好一到两个省份定向选调生辅导业务,就足够养活一个机构了。
能够养活一个几十上百人机构的东西,你指望能有一个所谓全能专家帮你免费分析出来,这是根本不现实的。
而且,说到底,即便我告诉了你宏观的趋势,即便你也真正了解了。然后呢?
这种大而全的概括分析,对于个人关于某个具体省份,具体城市,具体岗位的报考,其帮助是非常非常有限的。
更不用说每个人的院校学历背景,家庭背景,个人意愿,都是完全不同的。针对不同的背景,给出的建议也是完全不同的。
我举个例子,比如你问全国房价,我回答你说总体还要涨。对于你在鹤岗买房,还是南山区买房,根本没有实际意义。
不过,虽然我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回答。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一些,通过经过现有情况推测出来的趋势。
一、3个总体大趋势。
首先说的是总体趋势,也就是无论哪个地区都统一存在的,统一适用的。了解总体趋势,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家在选择定向选调生的时候,能够有一些基本的了解和认识,不至于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主要有3个总体趋势。
【政策红利总体减弱,竞争越来越激烈】
其实,说人话就是,好的岗位越来越少,提拔的机会越来越少。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最开始兴起于80年代的“优大生”,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定向选调生的前身,吸纳了相当一批80,90年代毕业的大学本科生。
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填补特殊时期过后领导人才的断层。而当这个目的达到以后,90年代中后期,这个计划就戛然而止。
那么,现在的定向选调生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呢?
就是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吸纳名校高学历的毕业生加入到体制内,填补国考省考所没有解决的问题——领导干部名校化,高学历化。
那么,当这个目的满足之后,也就代表定向选调生一个阶段的使命告一段落。优大生的前车之鉴,就是定向选调生可能的结果。
从2009年的首批定向选调生开始,定向选调生的历史已经超过了十年,其历史任务已经在逐步的完成。
这意味着,越是后期上岸的朋友,好的岗位和提拔机会肯定越来越少。这在各个省份定向选调生的岗位分配情况中都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大趋势。
但是红利期结束了吗?我认为还没有。尤其是广大的中西部地区,人才的引进和提升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所以说,假如你的目标是定向选调生,那么越早上岸,就意味着你能踩到政策红利期的可能性越大。
这也是我认为,定岗定向选调生本科生就去报考,非定岗定向选调生硕士生就去报考,不建议为了走定向选调生去读博等等观点的根本原因所在。
【定向选调生的竞争由“假竞争”向“真竞争”转变】
虽然近几年来,有不少观点说定向选调生竞争越来越激烈。但是我个人认为,这种竞争实质上是一种泡沫,也就是所谓的假性竞争。
原因有两个。一个方面,能够参加定向选调生的名校生,实质上在体制内外都有不少选择。这一点在咨询我的海外留学生中最明显。
海外留学生因为没有三方的约束,所以很多人报名定向选调生的理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反正offer不嫌多,拿到了也不一定去。这也是很多中西部省份定向选调生毁约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另一个方面,因为定向选调生既没有像国考一样统考,也没有省考一样的联考,时间跨度很大。所以很多有资格报名的同学都会同时报名多个省份的定向选调生。这一点在咨询我的国内名校毕业生中尤其明显。
比如清北的硕士。拿到两个以上省份定向选调生的offer以及多个人才引进的offer,简直是标配。但无论拿了几个,最终都只能去一个。
综上,这些最终导致了定向选调生的假性内卷泡沫——就是俗称的涝的涝死,旱的旱死。
但是,这种假性竞争泡沫正在被逐步戳破,定向选调生将逐步转为真竞争。
比如,不少省份开始将定向选调生与省考选择在同一天。像四川,就把定向选调生与法检联招考试选在同一天。
另外,还有不少省份的定向选调生公告中明确写出,已经和其他省份签约的学生不得再报考。去年也确实存在一些省份已签约的定向选调生,后来考上了中央选调,但是省委组织部也坚决不放人的例子。
还有,针对海外留学生,不少省份也开始出台承诺书制度。不签三方协议就签承诺书,如果违反承诺书,同样要记入诚信档案,五年内不得报考省内公务员。
综上这些因素,导致了定向选调生从假性竞争逐渐转变为真的竞争。也就意味着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而且是刺刀见红的那种。
【名校将形成内在排序】
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将清北与其他选调名校分开招录。比如四川和山东定向选调生,今年都专门针对清北毕业生进行了提前批的专项招录。
而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将名校分阶层的招录形式将会越来越多。
当然,这种趋势也意味着,在定向选调生招录院校中,名气没有那么大的院校可能会更吃亏。
二、两个离散趋势
说完了三个总体趋势,我们再来说说两个离散趋势。
所谓离散趋势,就是针对某些问题和人群,各个省份的政策导向截然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四个字——背道而驰。
【第一个离散趋势——考试筛选机制的重要程度】
正面:
一个正面趋势是,有不少省份在定向选调生招录中,不断强化笔试面试的筛选机制,逐步弱化院校背景和简历等影响。
比如四川定向选调生,已经将上岸依据全部放在笔试,面试成绩,而且笔试,面试都是双盲。也就是说,你能不能上岸,跟你的院校背景和曾经经历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我也接到了不少咨询,问自己的院校背景能不能上成都。我只有一个答复,能不能考上成都,全看你自己考试到底表现的怎么样。
又比如重庆定向选调生,则直接将成绩作为分配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考试成绩越高,排名越高,那么你分配到主城区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这些省份,定向选调生开始逐步向国考,省考的标准化筛选机制靠拢。这对于非名校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情。
反面:
而一个反面趋势则是,考试成绩被不断弱化,考核准入制逐渐演变成申请审核制。
典型的有江苏,广东。比如江苏的名校优选,直接让简历筛选成为了第一道难关。我所了解到的,去年就有北大硕士没有通过简历筛选。
这就是说,假如你简历关没过,你可能连参加笔试,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同样的,还有中山333人才引进。去年同样也有清华的硕士没有通过简历筛选。
而广东定向选调生中,珠三角地区的面谈机制,也是从侧面说明了你的院校及其他背景对于录取可能性的影响。
这在这些省份的定向选调生报考中,可能你需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己的简历,让自己的简历能够脱颖而出,从而给自己一个参加笔试和面试的机会。
【第二个离散趋势——对于海外留学生的态度】
从四川面向海外留学生招收定向选调生开始,各个省份就展现了对海外留学生参加定向选调生截然不同的态度。
正面:
一个正面的态度是,不断扩大并完善海外留学生参与定向选调生的机制。比如说从毕业时间,条件要求,报考岗位等等政策上给予完善和倾斜。典型代表有四川,重庆,广东,山东。
反面:
而一个反面的态度则是,慎重考虑海外留学生参与定向选调生,甚至直接不允许海外留学生参与定向选调生。典型的有湖南,从2020年之后直接不再执行海外定向选调生的政策。
以上这些矛盾的态度,也体现了各个省份在定向选调生招录中,对于海外留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考虑。
三、总结
总体来说,你问我定向选调生的红利期过没过,我的回答很肯定——没过。
但是竞争是肯定会越来越激烈的。而且,各个省份的定向选调生政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这也意味着,假如你打算报考定向选调生,那么必须要明确你的目标省份,并且认真研究目标省份的政策,才能让自己真正判断清楚到底要不要走定向选调生。
国考、省考、选调生录取后,是不是就有公务员编制了呢?这个真不一定
体制内入门指南,一个公务员群体创作的公众号,只有干货,没有废话。
回复“考研” “待遇” “选调生”“事业编” “省考” “报名” “笔试” “面试” “体检” “政审” “入职”“辞职”“公检法”“税务”“事业编”“国企”等关键词,可以查阅相关历史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