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豆瓣5.6分,我却看到了华语新现实主义电影的未来!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1-09-07
街头巷尾、日常琐事充满着感人事件,只要你悉心去注意,你就能找到艺术。——新现实主义电影理论奠基人柴伐梯尼
《偷自行车的人》

新现实主义电影,以关注底层生活百态,小人物命运为核心成为众多国际电影节的焦点。
 
不同国家的新现实电影拥有不同的美学倾向,但它们的精神却是一样的,那便是向世界传达一种人文主义关怀。

彭小莲在生前也感慨中国的现实主义电影太少
 
近些年来华语独立电影崛起与新现实题材也密不可分。
 
今天我们从《少年的你》和《少女佳禾》两部电影来探讨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商业上的成功、美学上的局限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少年的你》
明星光环、伤痛文学与危机结构
 
不论你喜不喜欢易烊千玺和周冬雨,他们都是票房的金字招牌,不论质量与否,影片必然会吸引粉丝前来观看。


 
另一方面,因为新现实电影力求展现底层人民的群像,需要演员展现人最真诚朴素的一面(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人设)。所以势必会吸引在成长期、并寻求在演技上进行突破的年轻演员或非职业演员加盟。
 
平时的金童玉女化身为街上的小混混和校园中的欺凌对象,对观众们的猎奇心态的把控也是商业新现实主义电影重要的一环。
 
 
美学上,影片前半段基于现实主义表达,手持摄影,更贴近生活(校园欺凌的叙事)利用手机和蒙太奇暗示躲避对自杀的暴力呈献

 
后半段跟更加具有魔幻色彩,立交桥下的木屋,更像是肮脏都市中的乌托邦。
 
叙事上来说,男女感情线进展理想化服务于剧情,淡化题材迎合大众。

导演曾国祥将私人表达和商业的完美平衡,对声音(例如,雨滴&耳机)的运用实则惊喜,主演们也贡献了职业生涯最好的状态。


然而,对危机结构的运用又使得本片丢失了新现实主义的核心。
 
所谓危机结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首先,影片经常将角色置身于较为极端,险恶的环境中。
 
周冬雨所饰演的角色不仅在校园内外受到欺凌,也在家中缺乏关怀。其母亲也欠债未还,导致经常有债主砸门,而这一切都要女主来承担。

 
其次,所有人物都是服务于戏剧结构的情节装置,他们的所作所为会引向可预测的结局。
 
最后,影片中会存在“决定性时刻”,这一时刻的重要性大于其它时刻且影响人物命运。
 
例如,影片中,陈念失手杀掉魏莱,小北试图顶罪,将戏剧性带入高潮。


作为商业片,它是成功的,这种阴暗,为爱献身的剧情让观众感到满足。
 
法国电影学者安德烈·巴赞在探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时,指出一部优秀的新现实电影应该摒弃危机结构,一部影片中任何段落都应该同等的重要。

只有这样,戏剧的本体论才能被打破。

安德烈·巴赞
 
确实,不知大家在观看电影时,有没有感到每一滴打在角色脸上的雨水,每一个打在角色脸上的拳头都经过了导演精心的调整和控制呢?

 
钟表般精确的情感表达让观众没有丝毫的思考空间,一切都是戏剧的导向。1+1=2的思维模式放在新现实电影中,是令人遗憾的。
 
《少女佳禾》
稚嫩的诗意现实主义
 
相较于名利双收的《少年的你》,《少女佳禾》在豆瓣上只收获了5.6分的成绩,这虽然是一部稚嫩、略浮于表面的新现实主义作品,但是我在其中看到了中国现实主义的未来。

 
本片讲述了佳禾在目睹弑母仇人遭过早释放后,试图使用各种手段让其获得应有的惩罚,而在这一过程中,佳禾对社会正义的思考也进一步加深。
  
影片中有两个场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开头中被猪血浸红的泳池,二是佳禾在脑中想象将杀母仇人从楼上推下去的场景。

 
这两幕场景虽在处理上略显粗糙,却展现了一种布努埃尔式的诗意现实主义

布努埃尔不同于巴赞,他认为潜意识也是新现实主义表现的重要一环。这样的处理手法在黑白片时期是前卫的,而在现今的影视制作中也是大胆的。

路易斯·布努埃尔短片《一条安达鲁狗》 

突兀的跳接很容易让观众陷入困惑,甚至会让影片看起来虚有其表,但是这种手法带给了影片的结局一种模糊性、暧昧性。
 
传统的戏剧架构会引导观众思考(意图伸张正义的少女+侥幸释放的杀人犯=伸张正义),而诗意现实主义将角色内心的情感视觉化,这使得观众总能在最恶的场景中找到一丝善良,在最善良的场景中找到一丝恶。

这部电影的“平庸”恰恰是它的“闪光点”,虽然影片中充斥着闪回等剪辑手法。


大多数新人导演对自己的第一部作品往往是要稳扎稳打,将故事讲好从而诉求最稳妥的叙事手段,大胆实验的人是不多见的。


闪回不同于更深层次的蒙太奇手段,只是提供对过去一段事件的重现,从而被大多数电影采用。久而久之则变得陈词滥调了起来。


 
而从另一方面分析,本片所启用的时年12岁年轻演员邓恩熙,在展现佳禾内心活动时的“稚嫩”,却是难能可贵的。
 
新现实主义主张启用非专业演员,强调即兴发挥的艺术。

在如今商业驱动的影视行业中这样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太可行,非专业演员需要导演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而即兴发挥为剧组的创作则带来了太多不可预料性。
 
这样一来,有了折中的办法:通过启用经验不多但专业的新人演员,使得角色的那一股羞涩和纯真感得以保留。


这一策略,也在第十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上得到了印证:电影《我心雀跃》中,新人演员孙伊涵斩获了当年的最佳女主角奖。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柴伐梯尼曾作过如下概括:

1. 不虚构,不典型化,如实表现生活中的人和事;

2. 重细节,不重情节,要完整地再现现实,由观众自己去体会解释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3. 重视日常性,反对离奇曲折的故事,任何一个普通事件,只要善于挖掘,都是一个“金矿”;

4. 不要给观众提供出路的答案;

5. 走出摄影棚,到街头去拍摄;

6. 编导合一,不应该有专门负责写剧本的人;

7. 不要职业演员,不要由一个人来扮演另一个人;

8. 不要塑造“英雄人物”,每一个普通人都是英雄;

9. 要使用自然语言,特别是方言。
……
40-50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代表作有《沉沦》《偷自行车的人》《罗马,不设防的城市》等;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说:《偷自行车的人》符合1946年以来从最优秀的影片中提炼出来的全部原则。

《偷自行车的人》中的儿子
是从路边看热闹的人群中发掘的

而在90-00年代的中国也涌现出像贾樟柯的《小武》、李杨的《盲井》、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等片,它们或多或少受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响。

《小武》


《图雅的婚事》

《盲井》

受限于篇幅,本文在很多方面都没有展开,例如巴赞所推崇的长镜头理论,西翁的声音理论,德勒兹的时间影像概念,开放影像理论等等。
 
然而,电影是实践的艺术,理论的存在是为助力影像的发展。

我们与主流新现实电影的差距仍然存在,华语新现实主义电影仍然缺乏像肯·洛奇一样的领军人物。

肯·洛奇的电影语境,对于中国观众仿佛是自身历史和现实的一面镜子。

1993年肯·洛奇凭借反映底层失业工人生存处境的影片《石雨》获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电影人阅历的增长,我们影像中的直白性会逐步褪去,取而代之的会是由内而发的内涵性。
 
同时,想要进步,离不开对电影的爱,正如巴赞所强调的那样:

新现实主义电影是与爱紧密相连的艺术,每一帧影像都应该展现对角色之爱,社会之思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展望。
 
德烈巴赞(左上角画像)的电影批判和理论
对侯麦(几乎所有电影人)影响深远


撰文 | 张瀛
排版/运营 | 佐爷
策划 | 后浪电影编辑部


后浪电影「会员年卡」重磅上线

6.21-6.24下单获超值限时礼包

 


Contact Us
投稿 | 合作
houlangdianying@hinabook.com

欢迎随·意·打·赏‍‍‍‍‍‍
 有生之年,一键三连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