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安的摩天大楼真的太多吗?还是太少?

李翀 界面陕西 2022-12-17

前段时间西安古墓又上热搜了。

新闻挂在热搜上,大部分外地人看了会觉得又新奇又好笑,甚至还有点种草,想去西安玩玩。但西安人看了,多半都是哭笑不得。为啥?来看一组数据:去年一整年,陕西累计完成考古勘探约1180万平方米,发掘古墓葬3956座、古遗址10.58万平方米。

这平均每天发现10座古墓的架势,哪里是机场扩建才会“偶遇”,分明是城建中动辄“遭遇”。挖出古币、陶俑、石雕、盗洞、甚至墓葬和墓葬群,哪怕没有考古价值也多少会影响工期,而存在考古价值的就更加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地铁,居民楼,城中村改造……它们无形中影响着西安人的城市生活。

西安人常说,西安有沉重的“历史包袱”。他们说这话时,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神色中除了抱怨,显然还有一种矜傲。因为这些“历史包袱”正是西安本身。城建与古墓的遭遇战只是这种“甜蜜负担”的冰山一角,城市规划中还有更多的“显性因子”——曲江池、大雁塔、大明宫、未央宫、城墙……占地面积大,不能移动,不能下穿,就连绕行都要小心翼翼,地处发展已趋饱和的城市中心,既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又是西安的“名片”,人车流量大,要兼顾保护、开发和发展……

不得不说,这些难题集合在一起,世界范围内都很少有城市能够直接提供参考答案,但城市的问题究其根本往往只有一个:资源不够。

摩天世界

不仅是西安,放眼全世界都是如此:地面不够用,地下不好用,那就往天上去。越是城市中心的位置,建筑物就越高。摩天大楼就这样成为了城市现代化的象征。在好莱坞大片中被各种灾难一次又一次毁掉的地标建筑们,就这样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最前线,被展示、标注、然后摧毁。

不过人们修建摩天大楼,当然不仅仅是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开拓更多的空间,或者为了彰显权利和财富。

杰弗里·韦斯特所著的《规模》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自然界中简单而普遍的规律:哺乳动物体重每增加一倍,心率降低25%。它揭示出规模和能量消耗不是简单的比例缩放关系。而由这一点延伸,得出的数据和结论是惊人的:一座拥有1000万人口的城市与两个各自拥有500万人口的城市相比,需要的基础设施数量要少15%,这是材料和能源的巨大节约。

再继续延伸就得到了城市发展的规模法则:城市的人口总数与其他变量之间存在着1.15次幂的关系(其他变量包含GDP、居民收入、研发投入等等)。也就是说,一座城市原来的GDP是一个亿,人口再增加一倍之后,GDP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一倍,而是1亿的1.15次方,16亿。人口规模的增加,会给城市各方面带来的效益是指数级增长。

摩天大楼对城市更大的贡献,其实是提供了一个最集约的方案,使得人口可以大规模的聚集,进而形成强大的规模效应,带动城市的发展。

所以,哪怕摩天大楼会给城市管理带来挑战,它依旧是城市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必然产物,因为它能够带来的规模效应远不止一栋建筑物这么简单。

“摩天热”和“限高令”

将目光放回我们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进程,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比起人口稠密、最先把摩天楼盖得仿佛电路板一样的曼哈顿,中国的摩天大楼虽然起步晚,但借由人口优势,凭着数量和高度,已然迅速制霸榜单。

世界最高的10个项目中,有6个项目来自中国。据统计,2020年一整年中,中国竣工的摩天大楼(200米以上)项目数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一,共56个。

世界最高项目排名

2020年全球竣工建筑数量、高度。以上数据来自CTBUH

但断层数据的背后并不是高歌猛进,摩天大楼作为一种城市现代化的解决方案,并非所向披靡。它的造价往往是天文数字,且对资金的回流不利,连曼哈顿的摩天大楼空置率都一度高得离谱,甚至还有很多盖了一半就修改设计降低高度甚至直接烂尾搁置的例子。

比如“烂尾地标”天津117大厦——结构高度达596.5米,比上海中心还高10米,在过去的13年里,它经历了所有危机:停工、复工、资金不足、转让,至今没有下文。还有成都熊猫大厦从677米骤降到488米,南京江北第一高楼也从600米削减到498米,更有长沙838米的世界第一高楼天空城市无限期搁置……

这些项目在高度上的执念并不难理解,从东方明珠到上海中心大厦,外滩对岸的天际线已然成为一条“金线”,这个由摩天大楼群构成的组合地标象征着太多东西,一种有一条就是:浦东新区成为了世界范围内都难以复刻的神话。地标性建筑的噱头不仅会引来众人关注,也会带来GDP增长——地标性建筑能够成为城市“名片”,带动外来投资,以及实力企业的进驻,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就像硬币的两面,建造摩天大楼风险与收益并存,而且这里的风险和收益往往都以十亿、百亿为单位。这种情况下,要如何确保项目不盲目,不冒进,不会成为下一个天津117呢?

去年4月,国家正式出台了摩天楼“限高令”,叫停新建500米有上高层建筑,特别要严格限制各地盲目规划建设超高层“摩天楼”,很多人由此猜测,中国的摩天楼热潮是否会被泼上凉水。

但事实上,再回过头去看一看前文的数据,不难发现大家虽然对那些地标级的超高项目更为熟知,对500米以上的摩天大楼如数家珍,而出现问题的摩天大楼也无一例外都在500米以上。可是计算2020年竣工的56个项目,其平均高度落点在252.1m,这个数字更加代表了大部分超高项目的身高,一个规划合理、投资与效能更加匹配的身高,和“限高令”上规定“严格限制”的红线高度250米几乎重合。

从这一层来看,“限高令”其实并非“限摩令”、“限楼令”,它更像是某种保护,而不是一刀切的禁止。毕竟比起广场、公园和高档住宅,摩天大楼云集的CBD更加代表着一个城市的中心。对西安来说,同样如此。

西安的超高项目

“限高令”到底对西安有什么影响,从以下一前一后两个项目或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第一个是限高令发布前已经动工的国际丝路中心大厦,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绿地501”,位于高新区的西邻沣东新城,预计2024年完成建设。

这个项目从立项起,就因为“高效率”而被广泛关注。自从去年6月底启用了中建八局一公司自主研发的“空中造楼机”,更是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目前进度喜人,核心筒钢柱已经突破120米。

在上月刚刚发布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的重点任务有这样两条: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丝路科创中心;2.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国际丝路中心大厦即将落成在这样一个重要节点上,集合了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还拥有绿地集团的全球平台和资源优势。去年9月,绿地集团与华为、阿里、信德、平安、德恒、国际医学、汽车集团、新荣记、711等全球知名企业达成入驻中国国际丝路中心意向。去年10月,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正式与国际地产顾问“五大行”签署合作协议。“五大行”将为中国国际丝路中心项目提供全方位、专业化、国际化的高端管理顾问服务……

虽然受到限高令的影响,将原本的结构高度从501降到了498,但可以预见的是,国际丝路中心大厦不仅会成为大西安新中心的地标建筑,更会作为大西安城市创新引领轴的重要板块以点带面,大放异彩。

第二个是限高令之后,2020年11月签约完成的曲江新区重点建设项目——西安文化CBD国际商业中心,设计高度280米。虽然超过了250米的“严格限制”线,但规划合理,并不算冒进,比起之前规划的“世贸701”和“华润666”,脚踏实地了很多。

而且西安目前有好几个在建的项目,都跟西安文化CBD高度相仿:曲江东门户地标——238米的曲江文创中心(双子塔),高新区CBD板块核心地段——214.4米的泰信大厦,西安中轴线上明珠——270米的荣民金融中心,全运会赛事指挥和新闻媒体中心——262米的陕西国际体育之窗,沣东新城大商贸板块——246米保利国际广场……

这些项目都在300米以下,并不以“最高”为噱头,但在地段和用途上已然可以看出其巨大的潜力,非常值得期待。

每年,世界高层建筑与都市人居学会(CTBUH)都会出版一份研究报告,对上一年度竣工的所有200米及以上建筑进行分析。横向对比全球各大城市在2019和2020年两年的数据,排名靠前的城市中不乏有很多我们国家发展势头较好的城市,但其中都没有西安的身影。

2019年

2020年

而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西安迈进GDP万亿俱乐部,在地区生产总值破万的城市中,更是以5.2%的实际增速名列第一。

以这样的增速来看,西安的摩天大楼并不算多,横向对比其他城市,再考虑到西安特殊历史造就的特殊环境,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更多高度合理、规划合理的摩天大楼耸立在西安的蓝天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