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淮南三叛(三)夏侯玄的决断

握中悬璧 握中悬璧 2022-03-18

↑↑↑

喜欢的话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我哦


在解决了曹爽一党并对朝廷完成整肃后,司马懿立刻对准了下一个目标——雍凉。

从231年曹真去世到238年出征辽东,司马懿在雍凉战区当了整整七年大都督,在此地无论人脉还是声望都根深蒂固,不过此时雍凉却并不在司马家的掌控之下。

曹爽当政时期,为了征伐蜀汉,他和司马懿做了权力交易,以任命司马师担任中护军换取自己的表弟夏侯玄出任雍凉都督。

不过随着伐蜀失败,夏侯玄声望大跌。再加上曹爽一党遭到毁灭性打击失去了朝中的支持,夏侯玄逐渐成为了孤家寡人。

相比起完全渗透不进去的淮南,雍凉可以说是更加容易下手的,因此司马懿选择先拿它开刀。

司马懿的动作相当迅速,在诛灭曹爽一党后,立刻开始行动,召夏侯玄回京城转任大鸿胪,而让自己的铁杆郭淮接替雍凉都督的职位。

爽既诛,司马懿召玄诣京师,以雍州刺史郭淮代之。(资治通鉴魏纪第七)
爽诛,徵玄为大鸿胪,数年徙太常。(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这很明显就是在剥夺夏侯玄的兵权,要知道当时夏侯玄可是征西将军,还是持节的大都督,虽说新职位大鸿胪也是九卿高官,但在实际权力上和之前相比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不过他这样激进的行动就不怕逼反夏侯玄吗?精明了一辈子的司马懿当然不会这么冲动,他对夏侯玄非常了解,因此有把握能让他屈服。

夏侯玄这个人虽然不会打仗,但也不能说是个庸才,他还是有一定才干的,这里就得说一下曹爽时期主导的正始改制。

当时曹爽重用的是在魏明帝时期遭到打压的浮华党,这批人因为互相吹捧互相标榜结为朋党,同时经常对士人进行品评,于是影响了朝廷对官员的任命,从而遭到魏明帝的打压,夏侯玄就是其中之一。

曹爽当政以后,夏侯玄立刻复出,准备实现自己的抱负。

在三国志夏侯玄的本传中,有一段他和司马懿就时政进行交流的两千字以上的长篇大论,这在一向以吝惜笔墨著称三国志中还是比较罕见的。

但凡陈寿这样记载,就一定是要表达某种意思,在这里他就是借着两个人的书信阐述曹爽和司马懿两派不同的执政理念。

夏侯玄的政治观点基本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是限制中正官的权利,第二是裁撤郡这一级的行政单位,第三是反对奢靡崇尚简朴。

不过夏侯玄想得太简单了,第三条倒是没什么,不过第一条和第二条完全是冲着地方上的世家豪族去的,这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更何况曹爽征辟的官员中也有很多来自于世家豪族,因此这些政策虽然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非常好的举措,但却是根本不可能顺利推行下去的。

司马懿回复非常圆滑,他表示你说的太对了,不过一下子变更过来有点困难,不如等到有贤能之人执政的时候再说吧。

恐此三事,当待贤能然后了耳。(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耿直的夏侯玄对这种说辞自然是嗤之以鼻的,他的回应里说司马懿有伊尹周公之才却不作为,几乎已经明明白白在指责司马懿尸位素餐了。

犹垂谦谦,曰'待贤能',此伊周不正殷姬之典也。窃未喻焉。(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客观来说,夏侯玄的说法虽然也有一定道理,但司马懿毕竟是他的姻伯父,对长辈说这样的话就显得有些失礼了。由这件事可以看出夏侯玄就是个直来直去的人,而且他有理想有节操,不屑去虚与委蛇。

另一方面夏侯玄对自己的名声极为重视,他宁可得罪皇帝也不对外戚假以辞色,最终被贬官。

尝进见,与皇后弟毛曾并坐,玄耻之,不悦形之於色。明帝恨之,左迁为羽林监。(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世说新语中说夏侯玄和毛曾坐在一起就是是芦苇倚靠着玉树,名扬天下的夏侯玄怎么可能正眼看这种凭借外戚身份飞黄腾达的暴发户呢。

另外世说新语中还有这样两个小故事,一个是说夏侯玄站下树下,结果树被雷劈中,帽子都烧焦了,旁人吓得趴下,夏侯玄却不为所动。另一个故事说他被捕后受尽拷打不发一言,临刑时面不改色。

以上这些可以看出夏侯玄视名声高过生命。不过现在司马懿已经出招了,他该如何接招呢?

此时夏侯玄有三种选择,第一是认清形势乖乖接受新的任命,第二是起兵讨伐司马懿,第三就是逃亡到蜀汉。不过对于夏侯玄这种重节操、重名声的人来说,他只有可能做出第一种选择。

首先逃亡蜀汉是肯定不可能的,他连皇帝的小舅子都不给面子,这样强的自尊心,是不允许他到蜀汉去摇尾乞怜的。

起兵讨伐司马懿同样不成,因为毕竟司马懿控制着皇帝,即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也是叛逆。夏侯玄作为宗室成员,又是享誉天下的名人物,一旦成了叛逆,那么他苦心打造的人设就会崩塌,这是骄傲的夏侯玄决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过夏侯玄做出的这一决定却不被夏侯霸认可,夏侯霸是夏侯渊的儿子,论起来他还是夏侯玄的叔辈。

夏侯霸认为夏侯玄入朝后凶多吉少,于是希望让他跟自己一起逃亡蜀汉,但被夏侯玄拒绝了,他表示不会为了苟且偷生而投奔敌国,按照他的性格来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魏氏春秋曰:初,夏侯霸将奔蜀,呼玄欲与之俱。玄曰:"吾岂苟存自客於寇虏乎?"遂还京师。(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

夏侯霸见夏侯玄被夺了兵权,而且自己又跟新任雍凉都督郭淮不和,再加上自己跟蜀汉皇室有些姻亲关系,最终还是出逃了。

霸闻曹爽被诛而玄又徵,以为祸必转相及,心既内恐;又霸先与雍州刺史郭淮不和,而淮代玄为征西,霸尤不安,故遂奔蜀。(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

那么夏侯玄决心去洛阳接受任命就表明他当时死志已决了吗?其实也不是,毕竟他也不是个蠢人,司马懿了解夏侯玄,同样夏侯玄也非常了解司马懿。

早年间司马懿和夏侯玄的父亲夏侯尚颇有渊源,当初曹丕还没即位的时候,两人同为曹丕的亲信,是有不错的私交的。后来曹操去世后,这两个人同时被任命护送曹操的灵柩回邺城。

及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帝纲纪丧事,内外肃然。乃奉梓宫还鄴。(晋书宣帝纪)
太祖崩于洛阳,尚持节,奉梓宫还邺。(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

曹丕刚刚即位后肯定要培植自己的势力,护送曹操灵柩这件事相当于是白送的功劳,肯定要给自己人,夏侯尚和司马懿经过这件事关系更加密切,于是准备联姻。

司马懿选择与夏侯尚联姻是因为可以同时搭上曹真这条线,因为曹真的妹妹德阳乡主正是夏侯尚的夫人,这次联姻等于是一举两得。

也就是说夏侯玄和司马懿两家人是世交,夏侯玄认为自己并没有和曹爽走得太近而是长期在地方工作,再加上自己的父辈和司马懿交情深厚,如果顺着这条台阶下来接受现实,司马懿就不会太过为难自己。

有人可能会说司马师毒杀妻子后,跟夏侯玄一家就已经决裂了,其实这种说法尚存疑虑。

司马师的妻子夏侯徽死于234年,这一年司马懿还在跟诸葛亮鏖战呢,司马师更是受浮华案影响只是一届白身。这时候夏侯徽就看出司马师“非魏之纯臣”,确实有点说不通,因此我还是倾向此事待商榷。

其实夏侯玄的判断应该说大体不差,因为司马懿在之后的日子里确实没有除掉他的意思,这也是两个相互了解的人默契的体现。但可惜他算漏了一点,那就是司马懿的寿命。

当时夏侯玄四十岁,正常来看他至少还有十几年寿命,而司马懿都七十岁了,他还能保你几年呢?

司马懿虽然杀伐决断,但有些时候也是会念旧情的,但司马师就不一样了,此人心狠手辣的程度更胜过其父。

过了几年司马懿去世后,夏侯玄对许允表示对此事的担忧,结果他的判断又对了,不过那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太傅薨,许允谓玄曰:"无复忧矣。"玄叹曰:"士宗,卿何不见事乎?此人犹能以通家年少遇我,子元、子上不吾容也。(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第九,裴注)

现在司马家的对手只剩下淮南了,老奸巨猾的敌人逐渐露出了狰狞的面目,对司马懿来说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他又将如何应对呢?


前文请看这里

淮南三叛(一)司马氏集团的形成

淮南三叛(二)为什么叛乱发生在淮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