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的尾声(七)湘水之盟
喜欢的话点击下面名片关注我哦
↓↓↓
前文在这里
建安的尾声系列目录 (1-6)
215年曹操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彻底拿下了汉中。而在此期间,刘备除了试图招降张鲁以外,几乎毫无作为,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段时间刘备在东线遭遇了重大危机,而此事的祸根早在数年前就已经埋下。
赤壁之战后,周瑜经过与曹仁长期的艰苦作战,终于拿下了南郡,此时荆州的形势大概是曹操拥有荆州北部的南阳;孙权占据荆州中部的江夏和南郡(南郡江南地区的公安属刘备);而荆南的零陵、武陵、桂阳和长沙四郡则是刘备的地盘。
在这个时候,刚刚走上人生巅峰的周瑜,心中酝酿出一个极为大胆的计划。
周瑜的计划简单来说就是全据长江,两分天下。具体来说就是向西吞并益州的刘璋和张鲁。
周瑜敢于制定这个非常激进的计划,他的底气就是占据了江夏和南郡。也就是说长江中下游皆为东吴所有,而且自东向西已经连成一线。此时若想更进一步,就应该逆流而上,将长江上游也收入囊中。
不过周瑜的进取心虽然值得肯定,但他这个计划的可行性却不是很高。
首先周瑜判断曹操经过赤壁之败,内部动荡,短时间无力出征,这个结论就不是很靠谱。因为曹操在赤壁之后的三年中有两次大规模出兵,分别是209年进兵合肥,211年进兵关中,并不存在周瑜所说的情况。
另外,周瑜认为刘璋和张鲁不堪一击,这也是个误判。刘备在已经进入四川盆地,相当于跨越了第一道天险的情况下,仍然鏖战了两年多才拿下西川,而曹操逼降张鲁也用了大半年。
所以就算周瑜再怎么能征善战,也几乎不可能在三年内完成他的战略目标。因此他所说的等拿下益州再回师与孙权共取襄阳一事,就更是纸上谈兵了。等待他的最有可能的就是在益州深陷泥潭时,曹军从襄阳大举南下,将东吴拦腰截断。
孙权对这个想法很有兴趣,但他也不敢单独行动,而是希望和刘备共同出兵。
不过我想共同出兵只是个说辞,如果真有诚意的话,应对取得益州后的战果分割做个约定,所以这很可能是孙权单纯在忽悠刘备出兵而已。
这就有点异想天开了,刘备怎么可能为孙权做马前卒?到时候益州不一定打得下,若是战事不利,东吴再背后捅一刀,那就万事皆休了。
因此刘备这边给出的答复也很巧妙:“贵方的计划非常好,但我们刚刚打下荆南四郡,需要休养生息,难以再动刀兵。”
你要打益州,我双手赞成,但我不会出兵相助,只要你有胆子就尽管去吧。
孙权自然是不敢的,虽然说南郡大部在他手里,出兵益州也并非是“越荆取蜀”去打一块飞地,但他也无法放心把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
主要原因就是公安在刘备手里,公安和江陵实在太近了,只有一江之隔,一旦大军出动,江陵空虚,此时难保刘备不会出兵偷袭。
就这样,第一次出兵益州的计划在双方的互相猜忌之下胎死腹中。而献帝春秋这部作品中提到孙权派孙瑜统领水军西进为刘备所阻一事,我认为并不太可信。
权不听,遣孙瑜率水军住夏口。备不听军过,谓瑜曰:"汝欲取蜀,吾当被发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使关羽屯江陵,张飞屯秭归,诸葛亮据南郡,备自住孱陵。权知备意,因召瑜还。(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裴注)
首先当时刘备的实力还不足以和孙权叫板,这样公然对抗实属不智。先让东吴军队过去,反正他们也不可能轻易拿下西川,后面伺机行事即可,何必撕破脸呢。
另外后面记录的几个地理位置也值得商榷。其中刘备驻孱陵没有问题,孱陵就是公安。张飞屯秭归这个无法确定。但关羽屯江陵就很有问题了,因为江陵压根就是周瑜的地盘,此地是在鲁肃时代才借给刘备的。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三国志吴书九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至于诸葛亮据南郡则更是莫名其妙,江陵、秭归和孱陵都是县,而南郡则是郡,上述三县都属于南郡。
这样一来,主公驻扎在一个县,而下属占了整个郡,这样的描写给人一种此书作者地理概念混淆的感觉。虽然这段描述为资治通鉴所采纳,但我觉得还是有些漏洞的。
不久后周瑜病逝,第一次荆州危机也就这样有惊无险地过去了,此次危机虽然并没有激起什么波澜,但却为后来的第二次荆州危机埋下了伏笔。
之后鲁肃上位,在他的主张下,东吴的策略发生了一定改变,将整个南郡借给了刘备。
这样做的原因我想除了鲁肃所说的扶植刘备共同对抗曹操以外,也是因为孙权已经彻底放弃了西取益州的想法。
有刘备在一旁虎视眈眈,无论西征还是北伐都难以全力以赴。另一方面,拥有南郡的一方还要承受曹操南阳方向的军事压力,毕竟南郡的门户襄阳还在曹操手里。而在东线合肥,曹操也压得孙权喘不过气来
这样一来,南郡在孙权手里的意义就没有那么大了,将之借给刘备,总好过两面受敌。
但到了214年,形势又发生了变化。此时刘备已经取得西川,反而孙权一无所获,当初弱小的刘备势力如今已经发展到可以和自己分庭抗礼的地步了。
孙权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因此派诸葛瑾为使者前往刘备处讨还荆州诸郡。
如果单单讨回南郡,对于东吴来说益处并不是很大,因为当初借给刘备的也只是南郡江北部分,也就是江陵,就算要还,长江南岸的公安也是没有道理归还的。
即使收回当初吴属南郡,也相当于形成一个突出部,不仅难以利用它作为出击的跳板,还需要加强兵力去防守,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相反,南郡对于刘备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刘备两块地盘荆州和益州的连接处,如果丢掉这里,荆州和益州的联系就被切断了,刘备是万万不可能放弃的。
孙权也知道这一点,因此他并没提出要南郡,而是在荆南四郡上做文章,希望得到长沙、零陵和桂阳。这应该是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方案。
对于东吴来说不仅可以得到一些回报,还不会影响同盟关系,对刘备来说,也保持了领地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我认为还是有一定诚意的。
不过刘备却推辞说等拿下凉州就归还荆州。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孙权提出的条件并非没有商量的余地,你哪怕讨价还价一下也好,比如从三个郡还到一个郡,至少说明你是想谈的。
二十年,孙权以先主已得益州,使使报欲得荆州。先主言:"须得凉州,当以荆州相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第二)
这样回答在孙权看来简直就是耍无赖了,也别怪孙权愤怒,毕竟刘备连汉中都没有得到,取凉州根本就是没影的事,事实上直到蜀汉灭亡也没能取得凉州。
更何况就算刘备取得凉州又如何,到时候难保他再次借故推脱,比如“须得长安,方还荆州”云云。
此时孙权已经有些心态失衡了,这大耳贼简直是在戏耍自己,他认为必须要教训一下刘备以解心头之恨。
其实这种想法也是人之常情,当你看到昔日落魄之人爬到自己的头上,心中对他的痛恨会远远超过看到一个本来就有钱有势的人在作威作福。
不过孙权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政治家,不应该以常人的思维来行事,在政治家的立场中,利益必须要在个人情绪之上。
如果他希望继续维持同盟,那么即使刘备有些不仗义,他也必须要忍,因为在这种观念下,同盟是一切利益的根本,失去同盟则会被各个击破。
如果不想在分蛋糕时产生冲突,那么就要想办法做大蛋糕。暂时放弃矛盾,一起攻打曹操,从刘备这里失去的,再从曹操那里夺回来就是了。
但倘若不想忍,就是要彻底撕破脸,那么就应该立刻去向曹操称臣,和曹操一起夹击刘备,等消灭刘备后,虽然曹操会变得更强,但自己至少也能分一杯羹,可以增加一些将来对抗曹操的本钱,这也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
可惜孙权做出了第三种选择,他既咽不下这口气,又没有彻底下定决心撕毁同盟,这就在同盟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裂痕,也给日后的战略布局挖了个大坑。
孙权见求三郡不成,便自己任命了三郡官吏使之前去赴任,但他们随即为关羽所驱逐。
孙权大怒,命吕蒙督鲜于丹、徐忠、孙规率兵两万进攻三郡,使鲁肃率兵一万进兵巴陵(今湖南岳阳市一带)。孙权坐镇后方陆口(今湖北嘉鱼县一带),第二次荆州危机全面爆发。
从这一部署也可以看出孙权的本意只是威慑而并非全面开战,否则的话大军直扑江陵,争取尽快切断荆州和巴蜀的联系,这样威胁会大得多。
刘备闻讯立刻出兵五万至公安,在此期间,长沙、零陵和桂阳三郡都已失陷,刘备遂令关羽领兵三万进逼益阳,其战略目的应该是围魏救赵,威胁巴陵的鲁肃部,逼迫吕蒙回救。
东吴也不甘示弱,吕蒙鲁肃合兵一处,与关羽在益阳相据,双方的冲突进入相持阶段。
这时候其实已经基本打不起来了,双方实力相当,一旦开战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更何况双方的初衷也不是进行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战,事已至此,其实解决问题只需要一个台阶而已,只不过目前谁都不想先示弱。
单刀会上,双方唇枪舌战,依旧没能谈出个所以然。而最后成为解决问题关键的竟然是曹操。
不得不说,曹操选择进攻张鲁的时机真是非常巧妙,这一期间孙刘两家爆发冲突,无暇他顾,使得曹操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拿下了汉中。
这下刘备是真的坐不住了,张鲁已经被赶到巴西,汉中尽数为曹操所有,再不和孙权重归于好,曹操就要打到巴蜀了。
另一方面,此时刘备也是更加被动的一方。他在荆州地区并没有什么优势,而且三郡已经被东吴拿下,变为既成事实,各方面因素都由不得他不低头。
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双方再度结盟,孙权也退了一步,将零陵交予刘备。最终形成的局面是东面长沙、江夏、桂阳三郡归孙权,西面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归刘备,这就是著名的湘水之盟。
之后,刘备火速赶回蜀中,准备迎接曹操的兵锋,而孙权也重新把注意力转移到了东线,第二次荆州危机到此为止。
但是危机就此结束了吗?其实远远没有,孙刘联盟已经名存实亡了,这是一场三国版的凡尔赛和约,它只不过将冲突推迟了几年而已,当矛盾再也无法化解的时候,等待双方的便是一场不死不休的血战。
在这场闹剧一般的冲突中,其实双方谁都没有做好全面战争的准备,双方都在期待着自己占便宜而对方让步,这样一步步激化了矛盾,而最终还是在外部力量的威胁下暂时冷静了下来。
另一方面,仅在重新结盟一事上,孙刘两家也同时犯了错误。刘备错在没有吸取教训,过度看重盟约,最后疏于防备。而孙权则错在轻易签约,为日后的毁约制造了道义上的障碍。
其实联盟弄到今天这一步,双方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孙权虽然确实为刘备提供过帮助,但初衷却还是想利用他,使其成为对抗曹操的排头兵。
而刘备在接受了帮助的同时,却没能给予孙权一定回报,没能在情绪上对其进行安抚,最终激化了矛盾。
双方的目的都不够纯,也都缺乏诚意,而且互相猜忌,这样的联盟岂能持久?即使有第三方重大威胁也不行,毕竟两人一起被熊追的时候,不必跑的比熊快,只需比另一个人快就可以了。
在我看来,能够维持下去的联盟只有靠共同的利益,除此以外别无他法。而在没有共同利益的时候就要去创造共同利益,但这需要双方的理解和配合,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刘备和孙权虽然也是一世英杰,但他们的格局终究还是差了一点,这也为二人的事业高度设定了一个天花板。
三国名将系列在这里
淮南三叛系列在这里
由于暂时未开通留言功能,希望与作者进行讨论的话请加入读者交流群,公众号后台私信联系即可。
喜欢的话请关注我的公众号,长期更新
觉得文章还可以的话,请帮点在看吧。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