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富:推动开放银行,需要解决监管态度问题
2020年3月12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微信ID:ruc_fintech)、国际货币研究所、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以线上直播的方式联合发布《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下称“报告”)。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执行所长宋科主持发布会,并以“开放银行:让银行无处不在”为题介绍报告核心内容(点击查看)。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学术委员、国务院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参会,并就报告内容发表评论观点、回答媒体观众的提问。
以下为发言实录:
刚才听了报告,我觉得整个报告对全球和中国开放银行的论述,是全面和前沿的,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讨具有可信度,政策建议有相当的可操作性。结合报告,我也谈几点感受。
第一点对开放银行的思考。这几年银行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报告不是单纯论述开放银行,而是将开放银行的发展放在整个银行转型的脉络里面来看。并将中国开放银行的发展,放在全球开放银行变化过程中,尤其是不同国家用不同策略推动开放银行发展的框架中分析。开放银行是银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已逐步成为全球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当然我想在这样一个趋势情况下,对开放银行的理解,放在中国银行业内在转型要求来看是合适的。现在的银行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这几年转型的紧迫性越来越强。银行业原来增长较快、规模较大的资产,如基础设施、房地产、也包括一些优势企业,其进一步扩张越来越面临瓶颈。银行不得不寻找新的资产扩张对象,下沉业务重心,关注原来的长尾客户。
银行也面临着数字化时代的冲击。银行需要应对数字化冲击带来的各种挑战。开放银行是在银行转型的探索过程中,特别是是在前几年不断增加金融科技投入,利用金融科技手段改造自身的过程中,寻找到的一个比较可以让传统银行能够接受的一个转型的形态。
开放银行是把银行和金融科技结合起来,利用平台、互联网和生态思维重新进行资源整合,各取所需,并体现着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特色。
目前来看,开放银行已成为全球趋势,这个趋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报告中也提到,欧洲的开放银行是监管驱动,美国是市场驱动,新加坡和香港是政府引导。从中可以看到全球开放银行的发展趋势,并且开放银行最后选择什么模式推动,是内嵌于社会和经济的。中国在推动开放银行发展过程当中,我们也将会看到中国自己经济和社会的显著特征,我们看到既有政府引导的影子,也有市场驱动的力量,目前市场驱动的力量更强一些。
第二,开放银行将带来深刻影响。其他嘉宾都谈到了这点,都谈得很好,我都接受。我补充一点,我认为开放银行将会极大冲击我们对银行和银行业的理解。过去,我们将银行当成一个机构、一种牌照,开放银行实际上回到银行的本质,即银行自身的功能。开放银行是在银行功能上,将其与其他金融要素更好的结合起来。开放银行更重视“功能”,而不太重视“形式”。开放银行这一种概念和模式提出和推广后,将会改变银行的外在表现形式,甚至会冲击整个银行业的组织模式。因此我们在理解开放银行的时候,可能需要重新理解银行的呈现方式、甚至整个银行业的组织模式,今后银行将会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银行业将会以什么方式组织。
第三点,当前开放银行可以在哪些方面发力。银行和科技的融合,是希望能实现优势互补,但也会“破坏性创造”,冲击传统银行和科技的业务。最好的开始是从“蓝海”开始。现在的中国开放银行,更多的表现为以银行为主体,涉足银行原来“心有余力不足”的中小微企业为主。特别是在现在的疫情期间,推出了“无接触”的微贷模式。我觉得这种结合很好满足了中国的现实需求。
对于传统银行和金融科技的结合,它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银行的利益和金融科技的诉求。小微企业、就是一个原来银行不太有这种能力或者是说不太有优势实现的“蓝海”。从小微企业的长尾客户中实现两者的共赢。中国在这一领域还做了很多的尝试,如助贷、如联合贷款。
其实还有一块蓝海是可以考虑。我们的银行还没有真正走进企业、走进行业,真正去挖掘行业或者企业的内在价值。如何通过第三方机构,包括金融科技公司、甚至是垂直行业的内部机构,以开放银行模式、更好的发现企业或者行业的内在价值,并利用银行的牌照和功能,实现更加紧密的金融服务。这种结合,有助于解决中国现在的困境,也就是实现把金融、科技和实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金融不再仅仅只是是科技和实业的局外人。
总之,开放银行不是一个简单的银行原有数据的开放共享,而是一个如何去共同去挖掘现有数据和现有客户、长尾客户的价值,共同形成一个未来都能获利的蓝海。
我觉得开放银行是一个对未来来说具有重大行业层面上的一个变革,用好开放银行将会有助于解决中小微的问题。用的好它也许能够来更好解决中国现在产融结合的问题。当然对现在的货币政策微观机制把它们理顺,使得货币政策传导更有效也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当然这前提是要把银行和科技公司、包括其他的第三方形成一个良好的良性互动真正形成一个生态。
我就跟各位分享一下由宋所长引发出来的这几点思考。谢谢。
提问1:
《农村金融时报》:从监管的角度如何引导推动开放银行的发展?
陈道富:监管角度推动开放银行,首先需要解决刚才李院长讲到了监管态度问题。从现在来看,开放银行应该来说是大势所趋,但是它会涉及到对传统银行的一种冲击,包括对我国的现在监管体系的一些冲击。我们的现在监管还是以分业监管为主的,监管仍然是以机构监管为主,大家希望能转向功能监管,但是还做不到功能监管。开放银行回到了银行的功能,对其的监管,也需要不再是从机构的角度来认定银行,而是回到银行的真正的功能,回到功能监管。因此,我国是无法一下子就达到对理想的开放银行的监管能力的。这是需要监管自身能力的提升。因此,我觉得监管开放银行,是一个监管者和监管对象相互成长的过程。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监管在这过程中逐步改进,他们俩之间也有一个相互迭代的关系。
从现在对开放银行的监管引导来看,已经做了一个接口的标准,实现了一定的引导,为开放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再往下,我个人认为,开放银行监管,将涉及到两个,一是银行背后的安全网管理。像目前涉及到两块业务,一块是助微或者联合贷款,一块是销售就是各种理财产品的销售。银行曾经发生很多类似“飞单”性质的风险事件。所以如何来管住银行国家安全网的使用,是开放银行监管的一个前提。二是风险管理和风险管控。需要银行和第三方、金融科技公司各自做好风险防控,并找到并管好这个过程中特殊的风险点。
当然开放银行是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推进。当前我认为如果要引导发展,应该主要聚焦在两个方向,一个就是现在大家在关注的中小微,如何让银行借助第三方更好的触及中小微,采用更多的方式,提供更多的服务。第二个如何跟制造业包括工业,借助现在的工业互联网或者工业的信息化,让银行和科技公司能够和企业的业务包括供应链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形成良性循环。在这一方面监管部门可以做更多的引导。通过这种业务的发展推动监管和开放银行相互迭代,实现开放银行开展业务的过程中,监管向功能监管过渡,实现两者的相互发展。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
提问2:
金融机构和银行机构的合作,开放银行如何形成一个能让行业达成共识的一种盈利模式,当金融科技接入众多的银行数据是否对银行造成一定的风险?
陈道富:这个取决于他们俩如何实现既链接又分割。我觉得刚才报告里面讲到了有一个三层结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结构。一层是银行底层数据的结构,底层数据完全归银行,第三方机构不会直接触及底层数据。它会通过中间层做一个缓冲,很好的保护底层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在中间这一个层面设计一些半开放的小程序,带有智能功能的小程序,第三方可以在这小程序里面再进行开发,形成应用层。所以我觉得三层结构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支撑大量的应用程序,使得客户更方便、更友好,更能挖掘在应用层面上的价值。同时跟底层数据也有一个中间的缓冲和保护,解决它的安全和灵活运用的一个问题。
这是银行微观的数据组织。此外,还存在行业的数据组织问题。随着开放银行的发展,我觉得银行业中大银行、中小银行或者小银行它们对科技的拥抱和结合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整个银行生态可能会发生变化。现在看到一些大银行为主的开放银行平台,以银行为主整合各类资源。但是对于中小银行特别是对小银行,可能会以某一个平台为主进行数据和资源整合。所以银行的行业生态会发生变化,这一种变化,会在行业层面来平衡数据安全和更有效服务问题。
技术的发展,行业的转型,和各个微观主体基于自身利益,在现有经济社会规则下的演化,会寻找到多层级方法,允许多种模式共存,从而处理好隐私、安全和业务的灵活有效问题。
END
整理/王皓月
审校/袁阳
责编/齐庆武
【相关报道】
新华网:
http://www.bj.xinhuanet.com/bjxxjd/wqxx1/2020-03/12/c_1125702723.htm(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发布)
参考消息:
http://m.cankaoxiaoxi.com/pinpai/pinpai20200312/2404467.shtml?fr=mb&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开放银行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的大趋势)
新京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950613633198042(小微企业资金缺口受关注,学者建言开放银行联营“扶微”)
经济日报: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2003/12/t20200312_34478672.shtml(八成小微企业缺资金 专家建议通过开放银行精准扶微)
中金在线:http://news.cnfol.com/chanyejingji/20200312/28010926.shtml(八成小微复工复产存贷款缺口 专家建言开放银行联营“助微”)
证券时报:https://m.sohu.com/a/379584430_115433/?pvid=000115_3w_a(专家:开放银行模式可助力金融精准扶微)
中国电子银行网:https://www.cebnet.com.cn/20200312/102645757.html(《开放银行全球发展报告》开放银行让银行无处不在)
国际金融报:http://www.ifnews.com/h5/news.html?aid=71898(人大报告:开放银行是近年来全球金融业大趋势)
金融界: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0951484885318440&wfr=spider&for=pc(八成小微复工复产存贷款缺口 专家建言开放银行联营“助微”)
新浪财经:https://finance.sina.cn/bank/yhgd/2020-03-12/detail-iimxyqvz9910843.d.html(8成小微复工复产存贷款缺口 专家:开放银行联营助微)
南都经济: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00312282508.html(让银行无处不在?开放银行未来之路如何走?)
关于我们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以下简称 “研究所”),英文名“FinTech Institute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RUC FinTech Institute” ,是专注于金融科技理论、应用与政策的新型智库和研究机构,也是人民大学金融科技学科“双一流”建设的延伸科研平台。研究所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在金融、经济、管理、统计、法律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跨学科优势,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交叉融合,不断推进金融科技的前沿研究。研究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成果转化,不断加强学界、业界和政策部门的良性互动,重点打造一个“产学研政”四位一体的多元化平台,为推动金融科技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加入群聊
为了增进与粉丝们的互动,研究所建立了金融科技微信交流群,欢迎大家进群参与。
入群方法:后台回复“加群”,加小助手为微信好友,添加时备注个人姓名(实名认证)、单位、职务等信息,经群主审核后,即可被拉进群。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研究所
扫码关注我们
Research portal for all FinTech trends and polic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