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宣传栏现“女德”言论;深圳拟建立强制休假制度 | 一周青讯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目录
一、大学生失联事件多发引关注
二、辣眼睛!中学宣传栏现“女德”言论三、深圳拟建立强制休假制度大学生失联事件多发引关注
观点1:部分公众以该事件为由宣扬与社会割裂的非理性防范理念
@西陆网:不可否认,女性独自出行的确要比男性承担更多的风险,但稳定和谐仍然是当今社会的主流环境。如今有的媒体和专家将问题放大,提醒女生拒绝与陌生人接触,甚至封闭自己,这显然是一种矫枉过正的防范方式,有点过犹不及。
观点2:青年人易受到部分文艺作品展现的“伪文青”形象荼毒
@开心的小丸子樱樱:有些文艺作品把独自去西部旅行美化了,女孩子出门要安全为主。
@金金金的张小姐:一定要敬畏大自然,你们所看到的文艺青年去什么无人区,请不要相信。那些所谓的文青估计只是在无人区入口拍个照就得瑟就说自己穿越了整个无人区。
观点3:事故的频发揭示当前高校青年安全教育工作滞后
@人民网:女大学生失联事件多发更倒逼高校重视安全教育。从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我们的学校应急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开展的,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较为零星,缺少系统的教育。
观点4:呼吁女青年及时学习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农村经济与科技:女大学生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的认识,注重自我保护意识的养成,不管面对任何事都要“多留一个心眼”,生活中做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在平时生活中学着积累社会经验,积极开拓视野,锻炼辨别是非的能力。
近日,有网友反映在河南省巩义市夹津口镇之朴中学操场宣传栏内出现“贞洁女子的后代更聪明”;“手淫者贫贱一生”;“‘下流’就是脑脊髓往下流”等说法。学校回应称该宣传栏的装设与学校无关,但仍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截至8月1日22时,微博话题#中学宣传栏称贞洁女子后代更聪明#阅读4232.4万,讨论5501。
观点1:校方有默认“伪科学”对青少年传播之嫌
@天地网络:事实上这样的宣传早该被撤掉,它本不该出现在学校。然而,该中学并未这样做,甚至将此宣传栏存放了许久,违背科学的性教育宣传,无论是谁制作的,学校都理应及时撤掉,而不是毫无作为。
观点2:质疑宣传栏主办方借性教育之名向青少年传播“女德观”
@澎湃新闻:又一张“女德”画皮,主题被冠以“重塑青少年青春”,内容却是不知哪里诈尸还魂的“女德”那一套。这些年,“女德”就像一抹幽灵,无论舆论怎么批判,媒体怎么起底,始终阴魂不散,隔三岔五就要出来刷存在感。
观点3:宣传语侧面反映当前青少年缺乏正确科学的性教育
@优质创作者柒月小姐:当前社会在青少年性教育方面做的工作很不足,不管是家庭里的引导还是学校里的讲授,都十分含糊和隐晦。同时,我们也很难认同主办方以如此激烈甚至伪科学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观点4:摒弃带“反智主义”色彩的两性观念是性教育的前提
@长城评论:在“谈性色变”的环境下,中国的性教育才刚刚起步,更应该从科学出发,继续用传统“卫道士”的逻辑来灌输“守贞”的观念,或者用毫无根据的结论,让孩子对性认知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恐惧心态,只会适得其反,并且和现代性教育观念格格不入。
近日,《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征求意见稿)》开始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强制休假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截至8月1日22时,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对相关事件的报道阅读10万+。
观点1:强制休假制度设立体现以人为本精神
@青山不老55555:这个制度挺好的,毕竟健康的身体是奋斗的本钱,能够考虑到个人的身体状况,确实挺人性化的。
@煦马滩:休息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只有休息好了,工作才能更有效率,一味地让员工加班工作,不停歇,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观点2:质疑相关制度在现实中贯彻执行的真实性
@名字是啥我叫朕:强制加班的企业倒是不少,强制休假恕我没见到过。
@YRX-----:现实中又有多少公司会真正按照这样的政策去实行?有的单位连最基本的加班费都还没办法给到位呢。
观点3:保障劳动者休假权不能仅靠国家强制
@中国旅游报:国家层面上的强制休假政策只是一个有效的桥梁和过渡方式。未来,只有在企业层面敢于并乐于给职工放假,才有可能全方面保障国民休假权利,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观点4:执行强制休假制度重在完善配套措施
@法制日报:要让强制休假制度真正发挥作用,真正落到实处,除了切实转变广大工作人员的工作和休息观念外,更主要的是应进一步完善休假制度,合理安排工作等方面加以细化和改进。如实行年度计划安排,家庭成员休假衔接等制度。
来源: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综合整理自网络,文内转载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请注明来源。
“神童”的“开挂人生”;维护未成年人清朗的网络环境 | 一周青讯
全国首个侵害未成年案件强制报告APP上线;年轻人“报复性存钱” | 一周青讯
校审 | 冯舒琦
责编 | 李仁泽
编辑 | 王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