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10月26日到2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在处于“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的中国,遇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这次全会有何特殊意义?中共中央和党的全会在提出制定规划建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什么样的作用?2035年远景目标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近期,微信公众号“团中央权益部”将陆续刊发系列解读,带您关注了解这场意义重大的特殊会议。本文作者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辛鸣。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这表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式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首先需要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新发展的大逻辑,这对于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意义重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国人民努力奋斗,“十三五”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发展成绩,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不仅标志着“十三五”规划即将圆满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在即,还标志着新时代的中国进入了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是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发展方位的科学判断,这既是我国长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果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体现,也是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客观要求。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啃完了,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硬任务还有待完成。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往往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在新发展阶段不能忽视量的增长,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因此,在未来“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紧紧围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紧紧抓住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通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创新驱动、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使得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10月12日至13日在广东考察时指出,“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我们理解“十四五”时期自力更生与开放合作的辩证关系指明了方向。
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客观上成为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这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是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这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不断抬头,传统国际循环明显弱化,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等带来的风险更加剧了全球信任赤字和发展赤字。在这种情况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就成为大国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对我国来说,国内大循环解决的是基础性根本性问题。实践反复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才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有充分条件。我国有14亿人口,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居民消费正处在优化升级期,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把国内市场充分发掘出来,把内需真正释放出来,就能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有实践基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向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逐步转变。比如,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已由2007年的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已由过去的60%以上下降到30%左右,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并不是放弃开放合作。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正是要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结底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进一步明确和重申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指向与诉求。
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为发展的重心所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奋斗的最高目标,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创新发展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质量的生活;协调发展为了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与国家发展大体同步;绿色发展是通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领域的展开,是为了真正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要求。新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当代中国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对发展规律的科学遵循,体现了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自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问题、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等等,都可看作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坚持和创新性运用,是辩证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为我们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确立了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校审 | 吕安琪
责编 | 李仁泽
校对 | 严一雨(成都文理学院)
编辑 | 王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