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起飞都不能辜负!共同体会这样的“航空报国”精神……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你知道
研制新中国第一架先进战机
经历过多少次生生死死吗
在摸索前进的路上
每一次起飞都可能是永别
但这条路总得有人去蹚
1968年
祖国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正式下水
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
中国有了越来越多自力更生的象征
祖国海防空疆的航迹里
却依然没有真正属于
自己的高空高速战机
在纪录片《中国战机——歼八奋飞》中
我们能看到
作为新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的歼击机
歼八寄托了中国人半个世纪的热望
见证了航空人青春燃烧的岁月
和他们“以命相搏”的精神
歼八的奋飞
也铭刻下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
歼八完成首飞任务后不久
就遭遇到了一个生死攸关的难题
在接近音速飞行的时候
飞机会出现强烈的抖振
这个问题不解决
飞机就难以实现超音速飞行
当时中国航空工业基础薄弱
基础理论和地面试验设备均不足
想解决问题,只能上天试飞
可是
歼八的弹射救生系统远未完善
如果冒险上天
试飞员甚至
连最后的“救命稻草”都无可依靠
而毫无新机试飞经验的鹿鸣东
置个人生死于不顾
毅然决然地决定试飞歼八
试飞员的亲身体验
就是最直接的参考“数据”
抖振,让设计人员意识到
歼八的气动外形可能存在缺陷
用风洞吹风的办法
能够找到出问题的具体部位
但当时中国没有够大的风洞
工程师作出大胆尝试
后机身加整流罩
能不能行?不知道
鹿鸣东再一次坐进驾驶舱
“生死的问题对我们飞行员来说
一参军就解决了,别考虑我”
1970年,歼八终于闯过音速关
鹿鸣东驾驶着歼八来到了陕西阎良
这款让他们魂牵梦绕的战机
距离装备部队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但很快大家发现
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你别看它完成了(包线)80%
那20%问题才大呢
还有20%的边界”
随着歼八原型机增加到四架
更多试飞员面临着生死抉择
左为试飞员王昂,右为试飞员滑俊
年近半百的滑俊
已是试飞团副团长
他本可以不用再飞
但他向党委递交了决心书
主动承担歼八试飞的任务
在一次后机身测温试飞中
歼八双发停车
失去动力的飞机迅速坠落
“我也跟指挥员报告了
到最后只能这样下去
最低限度有可能把飞机保存下来
人在不在的都没什么关系”
6分钟,飞机跌落到高度4000米
这意味十几秒后
飞机即将坠地
滑俊没有选择跳伞
而是为了保全飞机
坚持到最后一刻
在多次尝试之后
发动机终于重新启动
滑俊不仅保存了飞机
还取得了宝贵的测试数据
试飞员滑俊
而在另一场后机身测温试飞中
飞机冒着滚滚浓烟
指挥员下达了跳伞指令
在九死一生的关头
试飞员王昂拒绝跳伞
“这是我们中国自力更生
搞的第一架飞机
为什么塔台叫我跳伞我没跳
我就这么一个想法
歼八一个独生子
尽量能保存就保存
实在没有办法
那牺牲了也就牺牲了”
当王昂驾驶着歼八降落时
伞舱已经熔化
飞机急速向跑道外冲去
紧急刹车导致左轮胎爆炸
浓烟一时笼罩了整个机场
这时王昂才跳下来离开飞机
王昂的妻子希望他
早一点离开这个行业
不要再出危险
但科研试飞这条路总要有人去蹚
王昂只轻描淡写地说道
“事情都过去了”
1979年的最后一天
由航定办国防科工委召开的
歼八飞机试飞报告审定会
一直开到了晚上十点
这一天
中国人自主研制的
第一架高空高速战机
终于可以定型!
新机科研试飞总是伴随着风险
这是探索未知必须付出的代价
科研试飞人员“以命相搏”
把致命难题逐一化解
歼八,守护住了
中国一度无奈大敞的领空
把曾经薄弱的中国航空工业
从“仿制时代”带入到了“自研时代”
歼八何以奋飞?
看的是试飞员和科研人员
如何以命相搏!
“不用考虑我!”
航空英雄以命相搏
让中国自研战机奋飞蓝天!
生死攸关时刻
他们拒绝跳伞!
航空人以命相搏守护中国领空
而今回看老一辈航空人
攻坚克难的历史
依然能感受到“航空报国”精神中
蕴藏的强大生命力!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转载请注明来源。
校审 | 彭一明
责编 | 王诗瑶
校对 | 王 倩
编辑 | 姜少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