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4个国际禁毒日:家庭是抵制毒品的第一阵地


导读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了由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参加的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与会代表一致同意将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同时号召全球人民共同来解决及宣传毒品问题。


今天,是第34个国际禁毒日,团中央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平台负责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许建农接受专访,呼吁家长注重家庭教育,关注青少年成长中的每一步。


毒品分类繁杂



毒品根据出现时间不同、来源不同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出现时间顺序分类:1.第一代毒品,代表为曾经的毒品之王,海洛因;2.第二代毒品,代表是现在的毒品之王,冰毒;3.第三代毒品,又称新精神活性物质,如LSD、丧尸药等。
按对神经中枢的影响分类:1.兴奋剂;2.抑制剂;3.致幻剂。
按毒品加工的方式分类:1.天然毒品,如鸦片;2.半合成毒品,如海洛因;3.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


现在,公众和一些媒体在描述毒品时,有时会使用“软性毒品”这样的称谓。事实上,毒品分类上并没有“软”“硬”分类法。这些所谓的“软性毒品”也有一定特性,比如对人体的危害相对其他毒品略轻、成瘾性较慢、戒断反应相对较弱。

但这并不等于其危害性小,因为上述特点,人们对这类毒品的警惕性容易下降并形成长期依赖性,最后通常会形成其他类毒品成瘾。

“软性毒品”花样百出


近年来,违法犯罪分子将“软性毒品”包装成各种邮票、曲奇饼干、糖果在中小学周边低价兜售,诱惑青少年甚至儿童,这类新闻在网络平台屡被报道。网友在痛斥犯罪分子无所不用其极的同时,也有不少人对事件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许建农表示,这些事件并不是杜撰,而是确有其事。


第三代毒品的代表LSD的中文俗称就是邮票。这种毒品由境外流入,仅手指甲盖三分之一大小,含在嘴里就能“吸食”,致幻性是大麻等传统毒品的数倍,几微克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轻生念头。


图片来源:网络


另外,还有一些新型的零食、饮料在生产过程中含有毒品成分,如前几年被报道出的“咔哇饮料”。经检验发现含有γ-羟基丁酸(我国一类精神药品),喝多会对人体造成损害,随即被多地公安部门强制下架。

这些经过各种“包装”的毒品或含有毒品成分的零食、饮料,对未成年人来说具有较大的诱惑力,家长、学校及司法机关应注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非法商品绝不可购买,陌生人给予的任何物品都不要接受。

成瘾性物质

更常见的是烟草


许建农(左二)在北京市某中学开展烟草对人体健康危害科普宣传工作。


2020年发布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中提出:2019年,中国毒品滥用形势继续好转。经过持续深入推进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程以及吸毒人员“清零”“清隐”“清库”行动等专项工作,国内毒品滥用增长势头进一步减缓。现有吸毒人数(不含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死亡人数和离境人数)连续两年下降,戒断三年未发现复吸人数连续多年上升。

尽管中国减少毒品需求工作成效明显,治理毒品滥用问题取得一定成效,但滥用毒品人数规模依然较大、吸毒活动隐蔽性增强、新型毒品增多,治理巩固难度加大。

对未成年人来说,能接触到毒品的机会相对还是较少。但是,日常生活还有一样具有成瘾性且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却随处可见,这就是烟草。

图片来源:网络

许建农指出,无论是传统卷烟还是新型电子烟,本质上都是尼古丁进入人体,并形成成瘾性行为,最终引发心脏病、癌症等多种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的疾病。

不同之处在于,电子烟是纯化学制剂,同时出于营销目的,其包装更为花哨、口味千奇百怪,甚至还有很多伪科学的宣传。为此,还应该进一步加强烟草及电子烟对身体健康危害的宣传。

家庭是保护孩子

远离成瘾物品的第一关



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实施,是国家送给未成年人的一份重要礼物。

从此,以往对未成年人的四大保护: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又增加了两项:政府和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要特别介绍的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新增了一系列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其中就包括吸烟。可以说,随着近年普法教育力度的不断加大,未成年人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都在增强。

但是,保证每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最重要的环节始终是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孩子观念、行为的影响是从其出生第一天就开始的。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会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但这些教育的基础始终是家庭教育。

在多年的工作中,许建农和同事们发现,大部分行为有问题的孩子,都是家庭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监管不当是重要原因。家长的监管不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监管缺失;二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

问题家庭各有各的问题


许建农表示,家长对孩子除了有抚养的责任和义务,提供孩子的生活条件,还有教育的责任。孩子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场景中要跟随父母学会建立人与人和谐的关系、承担家庭责任并找到人生价值。

从观察父母的生活,到找到自己生存、生活和生命的意义以及目标,这些都与一个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密不可分,是每一个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

图片来源:网络

现实中,许建农遇到不少前来咨询求助的家庭,大多都是家长带着“不服管教”的孩子,寻求帮助解决孩子的问题。事实上孩子的问题,大多都不是孩子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家庭、一对父母的问题。比如缺乏父母陪伴、监管的孩子,大多会出现较严重界限缺失、社交问题以及网络游戏沉迷,甚至出现严重的行为偏差,导致出现违法犯罪,甚至吸毒行为。

而错误的监管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后果,如从小被父母“揍”的孩子,一方面长大后很容易同样具有暴力倾向,甚至打父母。另一方面会导致孩子胆小、怯懦,有甚者30岁了还会因为自卑、胆怯不敢走出家门。


另一种常见的错误监管方式是母亲强势。这种情况近年来比较常见,特别是不少影视剧作品经常出现这样的母亲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强势的母亲很容易导致孩子学习效率下降、网瘾、缺乏社交关系,甚至形成反社会人格,导致一些极端行为、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缺失的情况,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父亲是家庭中重要人物,也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是,大多数父亲都把自己的时间给了工作,对家庭的照顾对孩子的教育严重不足。有的父亲甚至长期出差,很少出现在家庭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成长中父亲位置偏离、重要性缺失,导致孩子胆小、不爱交往、缺乏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因此,许建农呼吁父亲们多回归家庭,将自己的智慧、勇敢、担当更多地传递给孩子们,发挥自己在家庭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许建农:团中央12355青少年服务台网络心理咨询平台负责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理事长


素材来源:中国家庭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禁毒小课堂 | 快收藏!国家禁毒办权威发布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知识挂图


禁毒小课堂 | 一套考题教你慧眼识“毒 ”!


泪目!禁毒英雄的儿子,也成了英雄……



校审 | 康泽光

责编 | 王诗瑶

校对 | 王旭东

编辑 | 姜少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