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史与义理”|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成功举办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 2019-06-15




2018年10月13至14日,由中国比较古典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顺利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为:“经史与义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哈佛大学等四十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一百二十余位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中西经史传统、中西经史与义理之关系、中西经典与解释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


开幕式现场


谢赤副校长致辞


本次大会开幕式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主持,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中国比较古典学会会长吴飞教授先后代表主办方致辞。谢赤副校长表示,湖南大学将以建设“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希望能够通过更多类似的学术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岳麓书院以及整个湖南大学的人文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肖永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吴飞教授简要回顾了古典学会于2017年所取得的新进展以及产生的新成果,并介绍了本次会议主题选取的初衷,是鉴于当前古典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旨在突显经史基础在古典学研究中的重要位置,表明义理的阐发必须奠基于扎实的基础文献研究之上,以促成更加成熟的古典学研究。吴飞教授指出,过去的一年充满了巨大的变动,相信会被历史记住,希望这次会议也将为历史记住。岳麓书院的传统从朱子、张栻直到王先谦,始终强调经史与义理并重,也希望中国的古典学研究继续从先贤经典传统中汲取营养。


吴飞教授致辞


重庆大学张文涛教授主持大会主题报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姜广辉教授作《春秋争霸与大国盛衰的历史启示——春秋学“经世致用”之一例》的主题报告,以齐、晋、秦、楚的兴衰史为例,探讨春秋争霸与大国盛衰的历史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的启示。


姜广辉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刘小枫教授作《政治学与诗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针对谁而著》的主题报告,通过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内在线索,指出应将伦理学视为亚里士多德学问的门径,由此重新思考亚里士多德面临的时代精神挑战和教育对象。古典哲人关于爱智者在灵魂禀性方面存在差异的洞见,将有助于我们辨识和评判当今学术潮流。


刘小枫教授


吴飞教授作《从古史重建到经义新诠》的主题报告,他通过介绍和评介孙庆伟教授新作《鼏宅禹迹——夏代信史的考古学重建》,说明古学对于经史研究,尤其是重建三代古史的重要意义,并对经史传统进行溯源,强调古史重建与经义新诠必须携手共进。


吴飞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作《郑玄的法与道》的主题报告,说明郑玄如何以历史化的方式弥合经书中“多元的圣人之法”,并指出郑玄的这种处理方式在后世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对如今处理经史关系、推进中国哲学研究的启示。


陈壁生教授


为使交流更加深入,会议依据中西古典学中的具体主题或论域,设有六个分会场,进行了为期一天半,共计二十四场的小组讨论。

               

分会场讨论环节

左右滑动,可观看更多分会场照片)


14日上午,小组讨论结束后,中山大学哲学系李长春副教授主持了以“比较视野中的经史之学”为题的圆桌讨论,共有八位学者参与。

其中,同济大学张文江教授从文明比较的视野出发,认为在中华文明中经学类似于法理学。从思想史来看,经即是史。经合史是统一的;台湾“中研院”何乏笔Fabian Heubel)教授分析当前比较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深入寻找不同文化间的内在关联和内在呼应;上海师范大学石立善教授希望加强“图录”等关于名物的整理研究,并呼吁学界重视和推进翻译工作,以有助于古典学研究的展开;中山大学周春健教授强调古典语文对于中西古典学研究的重要性,希望重新审视和区分传统观念与现代立场中的经史关系,并对古典学的现代性问题进行了阐述;湖南大学肖永明教授梳理了历史上关于经史关系的不同看法,并对当今经学已被切割的境况下,经学研究和经学教育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表达了忧虑;北京师范大学孟琢副教授结合自身的研究体会,倡导经史与小学的再度融合,期待训诂学与经史之学能够互为支撑,开出新气象;中国人民大学吴功青副教授从西方古典学的角度,对古典学研究中的语文学的进路、哲学的进路、施特劳斯学派进路和分析哲学进路等四种类型的缘起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评介,并由此反观经史关系,对古典学的发展提出建议;中国人民大学彭磊副教授认为西方古典中的经与史在形式上是同一的,经史关系并不复杂,相比之下,中国的经书则贯穿了史书的原则,类似于西学中政治哲学与政治史学的关系。

                       

圆桌讨论现场

左右滑动,可观看更多圆桌讨论照片)


李长春副教授依次对每位发言者进行回应,并在最后提出,在现代学术中瓦解的不仅仅是传统经学,还有致力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古典政治史学。在重建经学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于史学的重建,中国古典学研究应致力于“经史并建”。

闭幕式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教授主持,刘小枫教授致闭幕辞,吴飞教授做大会总结发言。


李清良教授


刘小枫教授指出,与往届的会议主题相比,此次会议首次采用偏向中学研究的主题,而本次参会论文在数量比例上,也呈现出了中学方面多于西学方面的情形;刘小枫教授还发现,本次会议中出现了不少西学研究者转而研究中学的情况,他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学术界20世纪发展方向,即在充分研究西学、理解西方的基础上,转而进入中学的研究,必然会对中学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有助于激发中国经典在现代世界中的解释活力,刘小枫教授也十分鼓励中学研究者转而投入西学研究。


刘小枫教授


吴飞教授赞赏本次的圆桌会议为古典学研究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议题,并指出这些议题的提出,也证明了本次会议的主题与当前古典学界所思考和面临的问题存在一致之处;同时,吴飞教授也认为,本次圆桌会议反映出一个整体的研究状况,即各学者关注点的差异所造成的争论恰恰孕育了许多新研究的生长点;最后,吴飞教授表示,本次会议所激发出的各种新议题会在下一届的全国古典学年会中继续讨论。吴飞教授对本次会议的筹备与成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充分肯定和由衷感谢岳麓书院一流的组织能力。


吴飞教授


随后,张文涛教授宣读了学会理事会关于增补副会长和理事、吸纳新的理事单位、秘书长换届等问题的决议。至此,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圆满落幕。


张文涛教授


本届古典学年会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会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联合主办,岳麓书院哲学系、历史系承办,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展基金协办。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的顺利举行,必将推进古典学研究对其自身内部问题的再反思,对推动古典学研究的发展与成长,提高学界对于古典学的关注程度,产生极为重要的意义。

(本文图片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提供,特此致谢!)


(郭羽楠撰稿)

 


附:

中国比较古典学会现任理事会名单:

会长:吴飞(北京大学)

副会长:

张辉(北京大学) 熊林(四川大学) 王承教(中山大学) 张文涛(重庆大学) 肖永明(湖南大学) 石立善(上海师范大学)

理事:

陈壁生(中国人民大学)

程志敏(海南大学)

丁耘(复旦大学)  

韩潮(同济大学)  

黄群(中国社会科学院)

柯小刚(同济大学)

李猛(北京大学)  

李长春(中山大学)    

李霖(中山大学)  

李清良(湖南大学)

林志猛(浙江大学)

刘铁芳(湖南师范大学)

孟琢(北京师范大学)   

彭磊(中国人民大学)   

孙庆伟(北京大学)

王献华(上海外国语大学)

吴增定(北京大学)

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

曾亦(同济大学)  

张志强(中国社会科学院)    

周春健(中山大学)


秘书长:李长春(中山大学)

副秘书长:林志猛(浙江大学)


学会总顾问: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 

       甘阳(清华大学)


理事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