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经史与义理 | 第六届全国古典学年会议程

古典学研究 古典学研究 2019-04-16




主办单位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会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承办单位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哲学系、历史系
协办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

                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重庆大学古典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发展基金
时     间     20181013日至14
地     点     湖南·长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2018年10月13日上午

(一)会议开幕式


08:30—9:00

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持人: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教授)
致   辞:湖南大学副校长谢赤教授致辞

              古典学会会长吴飞教授致辞


(二)合影留念


09:00—09:20    岳麓书院大门处


(三)大会报告 


09:30—10:30

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持人:张文涛(重庆大学)
报告人:
姜广辉:春秋争霸与大国盛衰的历史启示

                ——春秋学“经世致用”之一例

刘小枫:政治学与诗术

                ——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针对谁而著

吴  飞:从古史重建到经义新诠
陈壁生:郑玄的法与道


(四)分组讨论


第一会场(明伦堂一楼)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肖永明  张锦枝
报告人:
周春健:从孟子林庙刻石看金元时期孟子地位之消长
曾海军:论“术不可不慎”——孟子的职业之道发微
殷  慧:以礼为学、学以至圣——荀朱为学观之考察
孟  琢:明德的普遍性:《大学》“明德”思想新探
郭  畑:“一贯”在“忠恕”之中还是之外?
                ——宋代“一贯”和“忠恕”的诠释史
 
第二会场(明伦堂二楼五教室)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程志敏  彭  磊
报告人:
王承教:赫尔墨斯的摩吕与伊诺的头巾
潘亦婷:荷马史诗中的daimon
吴明波:修辞、自我与正义——论奥德修斯的“克里特”故事
黄俊松:纳斯鲍姆论《安提戈涅》
罗晓颖:哲人正义与希腊传统复仇观的冲突
                ——以《奥瑞斯忒亚》和《克力同》为例
 
第三会场(崇圣祠)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韩振华  陈之斌
报告人:
王化平:从出土简帛看先秦秦汉易学与阴阳五行学说
颜清辉:忧患:《易》的根本情绪
伍成泉 耿淑玲:“乾”的字源学考察
陈  岘:从“以卦释象”到“以衍释象”
                ——试论“四象”诠释及其理路变化
邓国军:从秦、楚《日书》看“子卯不乐”礼俗的形成问题
 
第四会场(文昌阁)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舒远招  陈斯一
报告人:
张  源:柏拉图重写雅典帝国衰亡史
何祥迪:柏拉图灵魂不朽论的悖论与意义
樊  黎:柏拉图的人性论:《斐德若》论人类灵魂的起源
李汶芮:论政制的起源与灵魂的自然
                ——基于对柏拉图《法义》卷三3.676a-3.680d的绎读
白云安:德性与政制
                ——《王制》和《法义》中政制变迁的比较研究
 
第五会场(文庙研习室)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陈绪波  谢一峰
报告人:
陈明珠:关雎之改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中的爱欲与礼法
李  霖:日藏《毛诗·韩奕》、《江汉》正义抄本校议
梁中和:《关雎》教恉疏义
董  国:《关雎》起见之何为诗
陈探宇:略论“《诗经》即《乐经》”说
 
第六会场(中国书院博物馆二楼会议室)
10:40—11:50

第1组
主持、评议人:张  俊  黄  群
报告人:
张文涛:审美的神义论:尼采论荷马的艺术和宗教
娄  林:尼采论学者与民主政制
朱镭博:“我感谢古人什么”:修昔底德对尼采的启示
赵  柯:施特劳斯论修昔底德


2018年10月13日下午 第一单元

第一会场(明伦堂一楼)
14:00—15:20 


第2组
主持、评议人:张文江  吴  飞
报告人:
李晓璇:德运、天时与汉家郊祀的形成
                ——西汉前期国家祭祀礼制研究
冯  茜:中晚唐礼学编纂中的礼学
                ——以《大唐郊祀录》为中心的讨论
黄  铭:略论旁尊降与余尊厌
田  丰:王船山礼学的双重建构——明末儒学平民化道路的反思
刘  荣:王船山经史关系新论
 
第二会场(明伦堂二楼)
14:00—15:20


第2组
主持、评议人:郭  畑  王  琦
报告人:
程水龙:论东亚朱学化进学路径的共通性
韩振华:儒学与启蒙思想之关系再议

                ——以朱子哲学为中心
张锦枝:论朱子的心主性情说
郭园兰:朱熹对《论语》“克己”“复礼”“为仁”关系的诠释

                ——以理学体系建构为视角
王志华:从容乎心气之际:朱子气论研究的一个视角
                ——以解读“浩然之气”为例

第三会场(崇圣祠)
14:00—15:20 


第2组
主持、评议人:张  源  何祥迪
报告人:
李革新:苏格拉底的《大学》之道
肖有志:苏格拉底之凝神
                ——柏拉图《会饮》(174d4-175e10)讲疏
王江涛:希罗狄科的药

                ——论“高贵的谎言”中的虚与实
陈郑双:谈谈《谈谈方法》

                ——《谈谈方法》中的诸“方法”
万  昊:古代作家对柏拉图《欧蒂德谟》的接受与诠释
 
第四会场(文昌阁)
14:00—15:20


第2组
主持、评议人:樊  黎   王  继
报告人:
程志敏:论古典自然法的特质
陈斯一:亚里士多德论血气的德性
何博超:论亚里士多德对修辞术的再定义及其政治内涵
高山奎:迈蒙尼德是一个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吗?
李明坤:从现象学到政治哲学——施特劳斯的方法论
 
第五会场(文庙研习室)
14:00—15:20 


第2组
主持、评议人:陈壁生  邹  羽
报告人:
傅荣贤:章学诚“六经皆史”命题的内容、目的和方法
                ——以校雠学为视角
李  科:曹元弼与黄以周学术异同考论
尉学斌:皮鹿门先生《尚书》学略论
田  访:刘师培的义例观与刘氏家学——从继承到发展
 
第六会场(中国书院博物馆二楼会议室)
14:00—15:20 

主持、评议人:梁中和  许超杰
报告人:
李清良:论儒家经典诠释传统的外王学关怀
刘铁芳:学习之道与个体成人

                ——从《论语》开篇看教与学的中国话语
张  俊:儒家伦理的二维结构体系
                ——从《论语》第四卷16章谈起
李  旭:从“修己以敬”到“敬义夹持”
                ——对儒家“敬”德的一个现象学和思想史概观
王  晖:《荀子·礼论》中的情、礼关系与礼教思想


2018年10月13日下午 第二单元

第一会场(明伦堂一楼)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田  访  李  霖
报告人:
石立善:《说文》段注称经改字考
青山大介:从思想史的角度来分析秦国改历
                ——《吕览》成书年代与颛顼历
董  涛:史官的择日传统

                ——以晋国史官董因的预言为例
朱坤容:人道与仁道

                ——和辻哲郎伦理学中的儒学思想
董成龙:立教时刻的史家笔法
                ——《史记》中高祖立朝至武帝立教的大事因缘
 
第二会场(明伦堂二楼)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曾海军  周春健  
报告人:
陈绪波:《春秋左传》义例探析
潘  林:《左传》人物异名原因探析
李健芸:朱子对《孟子》“尽心”“知性”诠释中的心性论问题
王景创:经典书写还是历史书写

                ——《史》《汉》纪传体与《春秋》学
许超杰:文本诠释”与“现实投射”

                ——杜预、范宁《春秋序》中的历史与建构

第三会场(崇圣祠)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傅荣贤  程方毅
报告人:
邹  羽:曹植的政治诗学:政治拥有和国家组织
王  琦:大学之道不在于书而在于我
                ——论朱熹《经筵讲义》中的帝学主体意识
欧阳辉纯:正心诚意、举贤任能和民为邦本
                ——政治伦理视阀下朱熹人君之忠的主要内涵
肖永贵:从“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到“内圣外王”
郭羽楠:君子之政:荀子构想的政治秩序
 
第四会场(文昌阁)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王承教  高山奎
报告人:
李永毅:诟詈的意义

                ——奥维德长诗《伊比斯》研究
顾枝鹰:西塞罗《图斯库路姆论辩集》书名发微
孙  帅:人性的影像化

                ——奥古斯丁思想中的“精神性”问题
郁  迪:试论马基雅维利对西塞罗的“反叛”与继承
彭  磊:帝国、命运与爱欲

                ——论《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的戏剧主题

第五会场(文庙研习室)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刘志荣  吴  海
报告人:
李长春:文质、经史、古今之变——章学诚论“文”诸义
周文焰:义理与考证之间——夏炘经学思想探微
向  达:《黄帝四经》“隆礼重法”的治道意义探析
冯  庆:廖平的诗经天学与古今文质之辨
李智福:章太炎在何等意义上说“尽忠恕者是惟庄生能之”
 
第六会场(中国书院博物馆二楼会议室)
15:50—17:20

第3组
主持、评议人:徐  戬  李明坤
报告人:
舒远招:康德的人性善恶论是“性善质恶”说吗?
                ——与谢文郁教授商榷
何乏笔:“荷尔德林模式”的跨文化反思

                ——海德格尔的希腊与老庄思想在德国的新意
吴功青:道德、政治与历史: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及其内在困难
万  朝:教化与强制——西塞罗与康德义务观之比较
王  继  感觉在笛卡尔机械论身体观中的位置
                ——从胡塞尔现象学的身体观来看


2018年10月13日晚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会年度理事会议

参与人:全体与会顾问委员及理事会成员




2018年10月14日上午

(一)分组讨论


第一会场(明伦堂一楼)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吴功青  孙  帅
报告人:
黄  群:莫里哀的“伪君子”与卢梭式的启蒙
                ——近代法国两次国家转型时期的诗学问题
丁若汀:高乃依悲剧中的权力欲与君权合法性
毛  竹:适应原则与世俗神学

                ——阿摩司·冯肯斯坦与《神学与科学的想象》
方  旭:正义战争学说与现代国际法秩序之演变
徐  戬:施米特与中世纪国际法
 
第二会场(明伦堂二楼)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何乏笔  黄俊松
报告人:
薛璟明:俄耳甫斯金箔铭文中的狄俄尼索斯秘仪
                ——以佩林纳出土的金箔铭文为例
黄政培:《安提戈涅》中的“看”与冲突
                ——城邦的两个面相、两种“政道”及其对应的两种理性
鲍盛洲:古希腊英雄时代的落幕
                ——论索福克勒斯的《埃阿斯》
樊  艳:伊索克拉底的政治申辩

                ——以《论财产交换》为例
James L. Zainaldin(翟牧泗):写作作为土地调查

             ——弗朗提努斯《丈量的技艺(De arte mensoria)》中的形式、语言与结构


第三会场(崇圣祠)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刘铁芳  陈  岘
报告人:
王红霞:谈《论语》编纂中的“取”与“舍”
                ——以新出简帛与《论语》的对比为视角
吴  海:德行与著述

                ——儒者传记编撰视野下的汉宋之争
葛朋玉:干宝《晋纪·总论》的“从周”与“过秦”
雷欣翰:《孔丛子》中的孔子论《诗》与先秦《诗》学
 
第四会场(文昌阁)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陈明珠  孟  琢
报告人:
程方毅:阿契门尼德王朝中的塞种人形象
潘  佳:中国埃及学的先声
                ——潘祖荫的古埃及文石刻收藏考
陈  帅:从印度古典中考索汉传佛教义理的演变
                ——以upanaya、anvaya及“合”概念的关系为例
谢一峰:天中何处——“洛州无影”新诠
谌  衡:《论语》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考释
                ——以何、陆、段诸说检视汉儒释“权”的合理性
 
第五会场(文庙研习室)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李智福  邓国军 
报告人:
张文江:《史记·老子列传》析义
刘志荣:古本《老子》校读释·《道经》一

                ——45—51章
陈之斌:基本隐喻视角下的庄子哲学
唐陈鹏:《老子》“小国寡民”正义

                ——兼论《老子》的“天下秩序” 
 
第六会场(中国博物馆二楼会议室)
08:30—09:40 


第4组
主持、评议人:石立善  殷  慧
报告人:
刘  斌:郑玄的祀天禘说及其经学意涵
褚叶儿:从感生、迎气论郑玄的五德终始说
高瑞杰:郑玄经学视域下的周公意象

                ——以何休周孔观为参照
王  利:试论郑玄注“曰若稽古”之意


(二)圆桌讨论


10:10—11:30

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持人:李长春(中山大学)
主  题:比较视野中的经史之学
发言人:张文江、肖永明、何乏笔、石立善、周春健、孟  琢
吴功青、彭  磊


(三)闭幕式


11:30—12:00

岳麓书院内中国书院博物馆报告厅


主持人: 李清良(湖南大学)
发言人: 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致闭幕辞
                张文涛(重庆大学)宣读学会理事会决议
                吴飞会长 做大会总结发言



信息来源: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古典学会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简介


上下滑动查看详细介绍



一、历史渊源深厚

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千百年来弦歌不绝,曾留下朱张会讲的千古佳话,也曾培养出如王夫之、魏源、曾国藩、郭嵩焘、杨昌济等杰出人物。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书院持续办学、传承文教的典范和奇迹,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文化史上唯一一座直接连接古代书院教育、近代学堂教育、现代大学教育的高等学府,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特殊价值。


二、当代书院建设

当代岳麓书院,承担湖南大学历史学科和哲学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工作,拥有中国史博士后流动站,中国史、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国史、考古学、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设有历史学本科专业。


三、科研实力雄厚

书院现有教师近70人,其中教授26人,宋明理学史、中国经学史、中国书院史、出土文献与秦汉史、湖湘文化史的研究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9项,教育部重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等各级科研课题数十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6项,湖南省社科成果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库》作品一部。入选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核心协同单位。


四、学术交流充分

书院每年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讲学百余场,师生均可当面领略各领域大家风采,切磋学问。引进来的同时,还有走出去。书院积极支持老师赴海内外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编辑:果老)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公众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

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相关人士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