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雅教材│《古典诗文绎读·西学卷·古代编》(上、下册)

刘小枫 古典学研究 2019-05-26




刘小枫 选编

李世祥、邱立波 等译


主编推荐

上哲历来罕见,唯有进入古典诗文,我们才能与之相遇——“经典者,身之文也;所以陶铸神情,启悟耳目”。西方大学教育的奠基人昆体良早就强调,大学时光务必先读、多读古人作品,后读、少读当世作品,理由是: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我国古代人所谓,“为文之难,知之愈难”——我们的大学如今“不述先哲之诰”,则“无益后生之虑”。

滋养性情者,向来是敦厚的诗文,而非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理性经验。“不学诗,无以言”——用昆体良的话来说,涵咏经典诗文,观于嘉言懿行,方能培育优良的政治观念和辨美恶目光如炬的审断能力 

《古典诗文绎读》打破现代化的学科分割,以可读性强的原典绎读开学养正,不仅为人文科学的本科生也为社会科学各专业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基础读本,亦可供理工农医科学生休闲。



目 录


[上册]



荷马(约公元前8-7世纪

1、首领普里阿摩斯及其城和子

2、奥德修斯的名相

赫西俄德(约公元前8-7世纪)

3、诗人的“权杖”

4、《劳作与时日》中的正义与务农

埃斯库洛斯(公元前525-456)

5、普罗米修斯、宙斯和伊俄眼中的正义

6、“奥瑞斯忒亚”三部曲中的正义

索福克勒索(公元前496-406)

7、《安提戈涅》与共同体问题

8、哲人王俄狄甫斯

希罗多德(公元前484-425)

9、法的悲剧

10、民主的起步

11、诗与史之争

欧里庇得斯(公元前480-406) 

12、欧里庇得斯与血气

13、希波吕托斯和菲德拉

修昔底德(公元前460-400)

14、修昔底德的历史身位

15、修昔底德笔下的自然世界和政治世界

阿里斯托芬(公元前450-385)

16、阿里斯托芬对平等主义的批判

17、怀有希望的爱欲:阿里斯托芬与喜剧净化

色诺芬(约公元前434-354)

18、《居鲁士的教育》中的欺骗

19、苏格拉底哲学的政治辩护

20、色诺芬的哲人之旅

柏拉图(约公元前428-347)

21、神话故事的意图:《普罗塔戈拉》和《美诺》

22、阿里斯托芬讲辞中的政治与爱若斯

23、《斐德若》笺释

24、灵魂的黄泉之旅与《王制》的哲学神话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

25、苏格拉底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政治形象

26、亚里士多德对“民主”预想的批评

27、从《诗学》看哲学与诗之争

《希伯莱圣经》(约公元前3世纪)

28、七天的故事:《创世记》开篇讲疏

29、诗人王:从《圣经》的视角看英雄

30、《约伯记》序幕的修辞

卢克莱修(约公元前93-50) 

31、 《物性论》如何开篇和结尾

西塞罗(公元前106-43)

32、《论共和国》中的学而优则仕]

33、《论义务》的结构和意图

恺 撒(公元前102-44)

34、《高卢战记》卷一中的凯撒形象

维吉尔(公元前70-19)

35、《埃涅阿斯纪》作为拣选的戏剧

36、《埃涅阿斯纪》中的科学

小传及阅读文献指引



[下册]



《新约·福音书》(1世纪前后)

37、福音书中的律例与范例

38、作为戏剧素材的第四福音书

保 罗(公元前4-公元64)  

39、何谓“因信称义

塞涅卡(公元前4-公元65) 

40、高妙的教化者:《道德书简》的风格

普鲁塔克(46-120)  

41、《凯撒传》中的道德选择

塔西佗(约56-120)

42、《编年史》的春秋笔法

奥古斯丁(354-430)

43、作为宗教讽刺的《上帝之城》

44、《忏悔录》的象征结构]

波厄修斯(约480-525)

45、如何阅读《哲学的安慰》

阿尔法拉比(约870-950)

46、阿尔法拉比的修辞

无名氏(10世纪前后)

47、《一千零一夜》中的宗教和政治

阿维罗伊(约1126-1284)

48、政治在伊本·鲁士德哲学中的地位

49、翻译与哲学:以阿维罗伊注疏为例

迈蒙尼德(1135-1204) 

50、《迷途指津》中的两种教诲

但 丁(1265-1321)

51、乌托邦:但丁的喜剧

52、梦魇与梦幻:但丁《喜剧》中的地上之城

小传及阅读文献指引






编者弁言

告别严酷的高考争战,满身阳光的学子走进大学,对这片更多绿荫的园地无不心起肃然憧憬:他们可能意识到,在这里自己将要度过的是今生最后一段清纯的闲暇岁月——自上中学以来,我们的少年们就几乎没有过闲暇,大量误用的文科或声光电化课程爬满了稚气的时间……人到老年,闲暇时日会自然再来,可那个时候,闲暇必然被暮气笼罩,甚至被遗憾、懊悔纠缠……

这段最后的清纯闲暇确乎珍贵无比——如何善用这段闲暇,值得每个珍视自己人生的青年憧憬。不过,值得憧憬不等于能够憧憬——多数大学青年不能够憧憬,因为,如今的大学主要培训实用技术知识,政法理工财经商贸诸科占据了如今大学的大半场地。无论中西方的教育传统,高贵的闲暇就是读毫不实用的圣贤之书。按此标准,即便大学文科学生也没可能指望拥有高贵的闲暇,因为,按照当今教学大纲,文、史、哲三科文科生首先修读的基本课程是各专业的概论和通史——从一级学科的概论和通史进到二级学科的概论和通史,让学生们获得虚假的满足:以为通过概论和通史已经掌握历代圣贤心脉。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新潮时髦论说,年轻的灵魂很快被拖进种种“主义”洪流——“去圣久远,文体解散,辞人爱奇,言贵浮诡,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将遂讹滥。”



为何青春闲暇时光得抓紧时间多读历代圣贤之书?即将告别襁褓的青春少年正在、甚至已经步入生命的道德牵缠,此时最需要的莫过于依伴历代前贤文迹陶铸性情,以备充分的德性涵养走向属己的人生。资器虽有大小,闻见纵有浅深,要其功化。上哲历来罕见,唯有进入古典诗文,我们才能与之相遇——“经典者,身之文也;所以陶铸神情,启悟耳目”。西方大学教育的奠基人昆体良早就强调,大学时光务必先读、多读古人作品,后读、少读当世作品,理由是:选择作家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作家越古选错的可能越少,我国古人所谓“为文之难,知之愈难”——我们的大学如今若“不述先哲之诰”,则“无益后生之虑”。


  (" Aristotle Contemplating the Bust of Homer",by Rembrandt,1653)


古典诗文之学,绝非中文系的一个专业行当(所谓二级学科),而是化性起伪之本。教育首先关乎雕琢性情,而非单纯学门手艺——即便习政法理工财经商贸之技,也需要先通文达理,“明理之人学技,与不明理之人学技,其难易判若天渊。然不读书不识字,何由明理?故学技必先学文。……文理二字之为锁钥,其所管者不止千门万户。盖合天上地下﹑万国九州,其大至于无外,其小止于无内,一切当行当学之事,无不握其枢纽,而司其出入者也。……三教九流,百工技艺,皆当作如是观”(李渔《闲情偶寄》)。

滋养性情者,向来是敦厚的诗文,而非形而上学认识论的理性经验。“不学诗,无以言”——用昆体良的话来说,涵咏经典诗文,观于嘉言懿行,方能培育优良的政治观念和辩美恶目光如镜的审鉴能力。大学基础教育若以形而上学化的哲学史取代古典诗文,无异于把尚且支离惝惘的心智驱往思辨的荒漠。所谓“学诗”,如今不仅当习诵我国历代经典诗文,亦当细窥西方经典诗文——“生今之世而慕古之人,观乎古人则今人可知”;生华夏而慕观西域古书,则华夏圣哲贤明可知,道理就在於:性之所近为心之所之。古代圣哲贤明之书,无论中西,都不按文、史、哲、经济、政法、物理分类,而是按“体”分类——“古来文章,以雕缛成体”。古书之“体”大要分文与笔两类:讲究韵律的各种诗体为“文”(古人称“有韵之文”),不讲究音律的各种文体为“笔”(古人称“无韵之笔”)——用今天的语文来讲,不外乎“诗”、“文”两类,西方经典亦无例外。如今的文科二级分类,把青年学子赶进预设的胡同,让他们纵有闲暇也无从遇到好些历代前哲。



《古典诗文绎读》打破现代化的学科分割,以可读性强的原典绎读开学养正,不仅为人文科学的本科生、也为社会科学各专业本科生提供通识教育基础读本,亦可供理工农医科学生休闲。所选篇章多从某个视角或细节入手绎读古典作品,引发青年学子亲自进入作品,细察上哲心术之微,“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所附“作家小传”力求生动活泼,“原典阅读指引”则约而精要,仅列可读的原典版本(或中译本)和基本参考文献。

“追慕古心得真趣”,唯有扶持素质教育,方能保育后学天素、发其英华——《古典诗文绎读》编译者愿倾方寸赤诚,为斯世扫榛莽,为学子营闲暇

  


                             刘小枫

                         2008年5月於沐猴而冠斋


                                                                                                    (编辑:朱明)





主编简介


刘小枫,1956年生,重庆人,1986年以《诗化哲学》蜚声学界,1988年发表《拯救与逍遥》,破格晋升副教授。1993年取得瑞士巴塞尔大学博士学位,受聘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发表《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沉重的肉身》,学界影响广泛而深远。2003年起担任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杰出学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向:古典诗学、古典政治哲学、比较古典学。

代表论文

(1)“成为《水浒传》的高明读者可能吗”,《江汉论坛》,2013,第六期

(2)“普罗米修斯神话与民主政制的难题”,《学术研究》,2016,第七期

(3)“兰克的《世界史》中为何没有中国”,《中国文化》,2016年 春季号

主要专著

(1)《拯救与逍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凯若斯:古希腊文教程》,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

(3)《拣尽寒枝》,华夏出版社(2009)

(4)《重启古典诗学》,华夏出版社(2010)

(5)《施特劳斯的路标》,华夏出版社(2011)

(6)《共和与经纶》,北京:三联书店(2012)

(7)《设计共和》,华夏出版社(2013)

(8)《古典学与古今之争》,华夏出版社(2015)

(9)《西学断章》,华东师大出版社(2016)

(10)《王有所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1)《海德格尔与中国》,华东师大出版社(2017)

(12)《以美为鉴》,华夏出版社(2017)

主要译著

  《柏拉图四书》,北京:三联书店(2015)






购书请长按识别二维码





欢迎识别二维码关注“古典学研究”微信号


插图来自网络,与文章作者无关。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处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