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保卫袁隆平,保卫我们的粮食安全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1-06-30

文 | 刘梦龙



袁隆平老先生于前天刚刚离开了我们,巨星陨落,举国同悲。袁老把一生投入到了杂交水稻的事业中去,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以袁老为代表的一代新中国建设者,通过艰苦卓绝的奋斗,使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保障了自己的粮食安全,万家生佛不过如此。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缅怀这样一位伟人,还有他所代表的那个时代,以及他所未完的事业。



袁隆平当然是伟大的,而这种伟大来自个人的才华与努力,更来自中国这片土地。无论是袁隆平还是屠呦呦,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所代表的成就都是一个时代进步的缩影。袁隆平的事业最伟大也最让后人感慨的地方在哪里,是这样伟大的事业是在一个当时国力有限,科技也并不领先,相对落后的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里取得的。对杂交水稻的探索,当时的欧美也投入了巨大精力,特别是同样以稻米为主食的日本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做了许多努力,但终究是中国人,在全世界杂交水稻研究陷入瓶颈的时刻异军突起,取得了最大的成就。


杂交水稻的成就绝不亚于两弹一星,两弹一星守护了中国人的安全,而杂交水稻同样保卫了中国人的粮食安全。而就像两弹一星工程,杂交水稻同样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它是整个七十年代中国在粮食安全领域艰苦奋斗的伟大成就之一。同样是在这个时期,玉米,小麦的育种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杂交水稻的成功,是以袁隆平为领军的科技工作者,在举国上下的共同支持下所取得的。为了这个成功,上百万有名无名的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共同奋战在田间地头。


没有这种上下团结,群英荟萃的共同努力,杂交水稻是不能成功的。杂交水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的一项漫长的工程,乃至直到今天,这项伟大的事业也没有停止进步。在这条改造世界的道路上,袁老是一位领路人,是一面旗帜,除了袁隆平,还有颜龙安,谢华安,李必湖,朱国英等等,这些人都在杂交水稻的开拓道路上取得了各自杰出的成就,是举国上下的共同努力,才使杂交水稻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使梦想照进现实。


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技术是国之大计,是中国人哪怕当裤子,搞一百年也要搞出来的东西。以杂交水稻为代表的农业进步,是从五十年代末开始,举一国之力经过二十多年的奋斗所实现的。这种奋斗,不仅体现了粮食育种上,还有基层水利工程,伴随着七十年代投入建设的大规模化肥工业在七十年代末陆续投产,这才终于使中国人彻底告别了两千多年来的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没有这种粮食安全的保障,是没有大国的底气的。



而我们回过头来,时不时我们也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音,在悄悄的攻击杂交水稻,在抹黑袁隆平。这项伟大的成就造福了人民,保卫了祖国,那么它是不是也刺痛一些人?我们不妨想想一下,如果这项成就不是由中国人袁隆平所领导并创造的,而是诞生于其他国家会怎么样?


就像非洲所推广的粮食技术进步一样,一边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如同孟山都为代表的国际大企业对良种的掌控一样,一边面临着铺天盖地的而来各种NGO组织,环保主张,各种舆论或明或暗,无休止的向人们头脑里灌输这种技术的不安全,不合理,罪大恶极。就好像如今在西方人脑子里,无论疫情如何严重,中国人所创造的方舱始终面临着污名化与严重的政治不正确。


所以说,我们要保卫袁隆平所取得成就,保卫像袁隆平这样的英雄。粮食长期以来是西方列强控制后发国家最强有力的工具,就像日韩,再繁荣的经济也不能掩饰他们被美国人控制住的命根子。是以袁隆平为代表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努力,打破了这种垄断,保障了我们十四亿人的粮食安全,我们才有资格与列强周旋。这样的成就,功德无量,这样的成就,自然会让列强与他们的跟班对中国人和他们的英雄咬牙切齿。所以,我们自然要保卫袁老的荣誉,保卫他守护中国人的粮食安全的意志。



袁隆平的伟大就伟大在他是人民的科学家,他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为了人民,所以人民也永远缅怀他。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粮食更能反应这个世界的弊病。我们常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事实就是这样,世界上也很少有像粮食分配这样问题突出的。


袁隆平一生心心念念的是中国人的饭碗,如果我们的饭碗不能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不能掌握坚持社会主义的道路,那么会怎么样呢?比如我们的邻国印度,印度是世界最主要的粮食出口国之一,仅次于中美巴西,而众所周知印度也是世界上人口第二大国。而印度每年有一百万不到五岁的儿童死于饥荒,八百万儿童长期处于饥饿之中,印度有百分三十七的人长期营养不良,而这并不妨碍印度的粮食出口,并且印度政府还在致力于从农民手上夺走土地以保障农业资本家的利益,扩大他们的出口。


这些年来,在粮食这个问题上,有一种我们特别熟悉的一种声音,即广大中国人能吃饱饭,不是靠我们自己,而是靠市场。尤其是袁老去世后,这样的声音又沉渣泛起。许多人对袁隆平毕生的努力,对中国在粮食生产上的种种保障,耕地红线不屑一顾。他们拼命叫喊这,国际上的粮食不是又多又便宜,不靠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不靠千千万万的工人和农民,而是多亏了市场和资本家到处贩卖,你们才能吃得上饭,但事情真是这样吗?




疫情以来,美国有五千四百万人需要救济,其中有一千八百万是儿童。实际上美国的儿童饥饿问题由来已久,经常遭遇极端气候的美国,学校却不敢轻易停课,并不是注重教育,而是因为免费校餐是很多底层家庭学生唯一可靠的食物来源。同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在英国,去年英国大约有二百四十万儿童面临饥饿问题,以至于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必须紧急启动救援。


像英美这样的最发达,最讲究市场经济的国家,是真的没有粮食吗?用稀缺来保障利益,一边倒牛奶,一边闹饥荒,这是市场经济的常态,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事情。尤其是这次新冠疫情,我想是给所有人好好上了一课,从口罩熔喷布到呼吸机,面对相对紧缺时,靠市场,价格是怎么炒上天的。要不是中国人自己掌握了这些救命的手段,如果像印度一样,那么可想而知,我们的国家会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普通人又要面临什么样的局面。想一想吧,新冠之下,不过一时,缺的是口罩,已经是如此严峻,而如果我们隔三差五,缺的是粮食,那么一切又该多可怕啊。


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靠山山倒,是谁也不能靠的,只能靠自己。一个守不住自己粮食安全的国家,是把自己喉咙捏在别人的手心里。那些鼓吹粮食市场化,国际化的,大部分是蠢得的厉害,还有一些是坏的厉害,而事到如今,还在鼓吹的,那只能是坏的厉害。


袁老一直在生命的最后还在牵挂水稻技术的进步与后继人才。虽然这些年来,我们已经做了许多努力,但我们的粮食安全远没有到高枕无忧的地步,就像我们的国家还面临着许多的考验。要真正保障我们的粮食,既要有守,更要有攻。


所谓的守,便是袁老心心念念的农业现代化,这既需要资金的投入,耕地的保障,更需要人才的投入。这些年来,中国农业的机械化是在迅速进步的,国家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来保障农业进步。但我们回过头来,就像袁老最担忧的,我们优秀的人才还会不会愿意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艰苦的农业技术和农村服务中去。



在袁隆平的时代,为了成就杂交水稻,可以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市场经济的今天,最优秀的人才自然流动向金融,流动向一切能赚大钱的行当。当博士,海归挤破头去争做中心小学教师,三流明星的直播抵得上普通工薪族一辈子的薪水,像农业科技这样,既要忍受寂寞,还不免清贫的基础科研是要让人担忧的。只有扭转这样极端的社会风气,落实真正在一线工作的人才应有的待遇,不要真正为国家奋斗的人才既流血又流汗,最后还要流泪,我们的事业才有进步的前景。


所谓的攻,说到底就是要打破当代这种畸形的国际粮食分配体制。贸易的本质应该是互通有无,而不是一种剥削。如今,少数大国一方面把控住技术前段,一方面掌控着大宗粮食销售,已经造成了太多的悲剧。而我们中国,固然能保障自己的粮食供应,但作为一个不断进步的工业大国,也始终面临着工农业之间的矛盾和生态保护与农业开发之间的冲突。


现实中,国际上有限的几个产粮大国,利用国内的农业和工业条件,随时可以进行粮食倾销,广大亚非拉国家,在这种情形下,国内农业就格外脆弱。尤其是新冠疫情以来,全球一方面面临粮食危机,一方面又存在减产保价的风险。这种粮食过剩和饥荒危机并存的畸形局面是我们必须打破的。


就像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非洲其实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实际上袁隆平的团队长期就在进行非洲水稻种植推广。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扩大全球粮食产能,从外部加强粮食输入的过程,更是促进落后国家基础建设,技术进步的过程。



西方国家对粮食的垄断,本质上是把后发国家置于一种经济殖民地的地位。而我们向后发国家的基础投资与技术扩散,不仅仅是在消灭贫困、落后,也是打破包括我们在内,长期套在第三世界国家脖子上的枷锁。中国有这个能力,也有这个必要提高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粮食生产潜力,从而实现更加公平,公正的全球贸易,促进人类的共同进步。


随着袁隆平,吴孟超等人的先后离世,一代人完成了他们的使命,无愧于祖国。而我们纪念他们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接过他们肩上的担子。袁老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事业还远没有结束,中国人在粮食问题上的奋斗还远没有安稳,我们依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守护我们的粮食安全,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使命,而中国人如今能很好的解决自己的吃饭的问题,而总有一天,中国人也能很好的解决世界人民吃饭的问题,能做到这一点,才是对前人伟大努力的最好告慰与继承。




近期文章导读:

投机一时爽,爆仓火葬场

印度都比台湾强

台湾的病,不是几十万支疫苗可以救得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