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搞环保,得先把中国人当人看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2-01-22

文 | 北方朔风



前段时间,因为B站百大UP之一,回形针团队在旗下所谓的科普节目中长期存在大量针对中国和西方的双标性内容,选择性事实和观点误导等等,其中包括中国人多吃肉蛋奶导致巴西雨林消失等著名言论,同时公开信息显示回形针团队中有编辑就职于美国陆军实验室,另外一位编辑多次在境外网络发表不当言论,所以在引发舆论抨击后被相关平台封禁账号。这一事件也再次引发了网上关于所谓科普工作和环保言论背后涉及的标准和立场问题的讨论。


毋庸置疑,环保这个问题,是现在社会舆论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在这个话题之下,每天都会发生无数的争论。对于一个社会话题来说,这很正常。但是在环保这个话题之下,观点的对立显得相当尖锐,与此同时,很多人还喜欢用全人类,全地球的道德大棒去攻击另一方,这无疑是令人遗憾的。


有一个十分明显,但是讨论时候常常被忽视的事实,那就是环保并不是一个话题,而是成千上万个小话题组成的一个集合。现实中,因为情况不一,对于这些小话题的关注度也各不一致,这是很常见的情况,比如说各国的环保政策各有侧重点,这是国情决定的。但是在讨论之中,会看到有人会把一个小小的话题的不同意见,上升到与整个环保有关的高度,这种行为颇有一种自我陶醉的味道。


这几天就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就是一次性餐具。在B站上出现的一个名为《用行动,与大自然握手言和》的演讲视频中,主持人和演讲者全程在台上使用英文,告诉大家中国使用一次性筷子多么浪费森林资源破坏环境。



实际上,一次性筷子这个问题已经被科普了很多年了,没想到今年还要老调重提。小的时候,某些杂志上面写着,我们东方的邻国日本不用自己的木头制造一次性筷子,而是从中国进口优秀的老木材,这样就可以影响中国的环境,还可以保存他们的森林。后来长大了就知道了,不同的木材用途是不一样的,制造一次性筷子的木材来自于速生林,和想象之中的百年老树没什么关系,制造这个故事的人,可以说是没什么知识了。只是到了现在,又有人在环保问题上面,把一次性餐具抬升到了不属于它的地位。


通常来说,一次性筷子使用的木材,往往以速生杨为主,这种树属于专门的经济作物,种下来就是为了砍伐的。生长三五年就可以成材,可以说这种树与环保的关系并不大。按照2016年的数据,中国每年消耗大约六亿立方米的木材,而每年,一次性筷子消耗的木材大约为130万立方米左右,大概占了百分之零点二,可以说对于环境来说,影响非常微小,一次性筷子与环境的关系,实在是不应该提高到这样的地位。



同时即便如此,中国也出台了不少政策,来限制一次性筷子,比如说调整税率,用来鼓励用竹筷代替木筷,竹子对于自然环境影响相对会小很多。同时很多地市,也对于这件事情上面出台了地方性政策,建议减少外卖行业一次性餐具的使用,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面,算是做到了现有能做与该做的。


至于上升到木材层面,为了保护环境,从2000年以来,我国就一直提高木材进口的比例,限制国内木材开发范围,来保护国内的林场,无论是原木,锯材或者是造纸原浆,我国都有很大比例来自于进口,而那个在东京湾里边埋了各种珍稀资源的日本,实际上木材主要出口给了中国。这些措施带来了一些挑战,比如说今年以来,进口纸浆成本上升,带来的纸价上升。




这并不容易,但是带来的效果也是很明显,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70年代的12.7%提高到了23.04%,2000年以来,全球四分之一的绿色增量,来自于中国,这对于中国乃至于全球的环境,都是极大的贡献,那些被治理好的风沙化区域,就足以向全世界证明这一点。同时,我国还制定了更大的计划,为未来的植树造林工程,提供了目标与方向。


对于商业的速生林,虽然他们对于环境的影响有限,但是因为速生林物种结构单一,容易遭受病害,而大量种植速生林,也会对于水土造成一定的影响,我国也在出台一些措施进行调整。比如说我国主要木材来源地广西,从2014年开始,就对于速生桉的种植,提出了一些意见进行限制,来保护水土。同时,各地的农业科学机构,也积极开展研究,提高速生林的抗病能力。未来预计也会有国家层面的措施,来统筹速生林的种植。这可以说是十分积极了。毕竟速生林的木材是有客观需求存在的,在这个问题上面与其一刀切,还是统筹发展更符合客观规律。


那么,即使不讨论筷子,针对外卖涉及的筷子以外的其他一次性餐具问题上面,我国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一次性餐具的塑料制品,确实对于环境会造成一定的麻烦,2015年开始,我国有多个地区,把“禁塑令”的范围从超市的塑料袋,拓展到了一次性餐具。而到了2020年底,中国全面禁用了不可降解的一次性塑料吸管。在这个问题上面,喜欢喝奶茶与咖啡的朋友相信都是做出了一些“努力”去适应的,对于纸吸管的不方便,大家也确实有着切实体会。同时,2019出台的垃圾分类规范,也对于处理塑料污染,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可以说,考虑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在塑料问题上面,中国也算是尽其所能了。



至于在环保的其他领域上面,中国也做到了各方面的努力。在光伏与风电的发展上面,中国每年生产与装机量都是世界前列,同时也在探索着各种全新的清洁能源与储能方式,还根据国情与人民群众的需要,发展出了光伏与风电扶贫这种模式;同时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相关产业发展速度名列前茅;针对传统的火电,也使用了种种创新设备,让它们明显减少了污染;而在针对各地土地的保护上面,也根据各地的不同,开展了种种实验;针对地下水超采的问题,也颁布了一批法律法规;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种种方面,中国人民都在环保事业上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也得到了丰厚的成果。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我们在环保上面不敢说做的尽善尽美,但是也却说做到了尽其所能,为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还会有人在一次性餐具的问题上面,进行自我陶醉呢?让我们还是回到那个日本与筷子的故事吧。


制造日本与筷子的故事的那个人,就和那个时代相同的一些人一样,比如说夏令营超人小学生,洗盘子要有七遍,东京湾下面埋了煤矿,德国油纸包里边的备件,他们不了解,也不愿意去了解真正的外国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一个虚幻的外国来试图指导人民群众。这种事情其实不少知识分子都喜欢,只是尴尬的问题在于,他们不了解外国的同时,也不够了解中国,对于中国的指导,也完全偏离了主要问题,等最后一切揭晓,就成为了笑柄。


这个规律在一次性餐具的问题上面也是一样的,中国在环境保护上面当然依然有许多严峻的挑战,但是因为一次性餐具而自我感动,显然是不太尊重现实的。但是这样的描述,确实很符合一部分人的胃口,比如说,一部分外国人的胃口。虽然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环境问题的指责,可以说是日常,但是对于中国环境保护的认识,却几十年如一日的没什么进步,在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真相的情况下,对于中国环境的认识,带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偏见也是很正常的。




而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带有偏见的东方主义审美,就和所谓的高级脸一样,对于中国大城市的中产阶级,确实存在着一定程度吸引力,对于他们来说,各种有着形式与参与感的活动,比实际的环保事业,有着更大的价值。而对于少部分人来说,这则是一种生意,迎合西方人民的想象,满足他们的道德优越感,像一个小丑一样来换取自己想要的资源。最为讽刺的是,这个过程可能是无意识的,他们甚至觉得,自己是真的在发出声音而已。


其实这并不奇怪,人的思想说到底不是从真空里边来的,是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的。很长时间以来,我们的舆论环境,是很受到外国影响的,这些影响无论是善意或者是恶意,它们都很大程度都偏离了中国的实际,在这种环境下面,很容易塑造出来一些脱离现实,高高在上的人。


但是想要解决中国环保面临的挑战与问题,高高在上是万万不能的,必须要深入群众。这当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是也没有那么困难,哪怕是在网上多看看针对纸吸管与垃圾分类的吐槽,多听听对于冬季供暖不足的批评,看看对于人造肉口感的评价,就能知道环保的问题,万万容不得高高在上的道德优越感。就像丁仲礼院士说的那样,你首先得把中国人当人看。



而且,这种道德优越感还会造成负面的影响。中国的环保事业不是没有问题与麻烦,实际上在很多领域,可能面临着极其复杂的挑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制造业与电力的问题,部分地区的制造业,因为限电,遇到了很大的挑战。但是遗憾的是,社交媒体的舆论,往往关注的不是这些,他们更容易关注那些浮夸的方面,这并不奇怪,在社交媒体上面,舆论只不过是一种上面,但是往往有问题的那些人,没什么余钱去买这东西。


一旦舆论对于环保问题的关注,集中到了各种只为了参与感和仪式感的事情上面,那真正的问题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这无疑会造成很坏的影响。不过,或许这正是少部分人想要看到的也说不定。


在环保问题上面,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或许“环保自信”是一个不错的思路。我们当然有理由自信,在环保事业上面,我们的成果十分丰硕。所以,对于其他国家的意见建议,有道理的当然应该学习,没有道理的,自然也没什么必要去在乎,至于那种迎合他人的环保仪式,那是毫无意义的。


中国的环保,理应服务于中国人民,而不是少部分别有用心的道德绅士,毕竟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了,我们实在是没有必要为了东方主义的猎奇审美而迎合什么了。这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共识。我们应该保持着这种自信,为接下来的事业指引方向,只有保持自信心,我们才能更好的用科学的方式总结之前的成果,认识到问题与挑战。


至于其他国家的环保问题,我们应该给予合理的批评,环保毕竟是全世界的事情,在环球同此凉热的情况下,某些国家打着环保的旗号却说一套做一套,自然是应该批判的。同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环保问题,我们可以把我们的经验介绍过去,供他们参考,也可以给予一定的帮助,来让这些国家更好的面对环境问题,但是不应该简单粗暴的输出,需要考虑他们的经济社会情况,更不应该做无视这些国家基本的情况,就肆意进行道德批判,阻碍这些国家基本发展的事情,那是帝国主义而非环保自信,那种行为也不可能有利于环保。


环保无疑会是二十一世纪最重要的话题之一,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说,我们都应该在这个问题上面保持自信心,大可不必为了一些不存在的问题,就卑躬屈膝。以自信的态度面对真正的问题,这才应该是环保的真正形式。



近期文章导读:

打破种族歧视和刻板印象,路还有很长

“不是台独”就行吗?

苏炳添,打破的不止是历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