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 | 马建春:二十大以后的中非经贸合作:形势与建议
马建春
原商务部外事司司长、中国驻冈比亚共和国前任大使,长期从事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和外交工作。
一
中非经贸合作的成果
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合作始于以援助为主的经济技术合作,在推动中非友好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非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贸易不断迈上新台阶。2000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仅为106亿美元,2008年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72.1亿美元,2022年中国同非洲地区货物贸易总额达到2820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创历史新高,中国自2009年连续14年保持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二是非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新兴目的地。2003年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流量仅为0.8亿美元,2008年达到顶峰的54.9亿美元,此后各年基本保持在40亿美元左右。截至2022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70亿美元,成为非洲第四大投资来源国。
三是中国企业积极在非洲开展工程承包业务。2000—2010年,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业务快速发展,完成营业额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总额中的占比从2000年的13%提高到2010年的38.9%。2011年起中国对非承包工程业务进入平稳发展期。2022年新签合同额有所下降,但非洲仍然是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的重点区域。
四是中国对非洲经济援助效果显著。新冠疫情发生后,中非同心相向、守望相助,谱写了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图源:新华社)
二
非洲政治经济发展态势及挑战
1
政治生态总体向好,新变量和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近年来,非洲选举政治趋于理性,政权过渡相对平稳,政治生态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部分国家街头政治和社会运动仍时有发生,部族政治依然对政治生态有一定的影响。个别国家军事政变死灰复燃,军队不仅干预政治,而且因权力和势力范围之争引发的冲突给国家和地区稳定带来恶劣影响。非洲的政治民主进程虽然有所进步,但政治安全稳定依然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2
大国在非洲博弈再度加剧,非洲自主性增强
近年来,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大国间的竞争和对抗升级,并波及非洲大陆。美国视中国为最大竞争对手,对华竞争成为美国对非战略的主要目标。法国、英国等曾经的殖民地宗主国不甘心被挤出,也变换手法增加在非洲的影响力。此外,俄罗斯加速回归非洲,其他诸如印度、日本、土耳其、韩国以及中东国家也把地缘博弈延伸到非洲。然而现在的非洲国家政治生态已与以往不同,在对外关系方面“非洲地位”的观念不断加强,不再认为非洲只是被动的接受方,而日益认为非洲是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利益相关者。
3
非洲统一力量得到整合,寻求“非洲人管理非洲”
在泛非主义思想和联合自强精神推动下,非洲国家的“非洲人管理非洲”和“以非洲方式解决非洲问题”观念不断强化。针对长期以来非洲面临的和平与安全问题,非盟努力提升其自主维稳能力建设,筹措资金、整合资源积极开展自主维和,并根据情况派出相应的特使团队到相关国家进行斡旋,在南苏丹维和、维护一些非洲国家选举秩序,推动个别实行军管的国家还政于民以及制裁个别国家军事政变发动者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协定》是非洲国家在经济方面强化自我管理、自我整合的体现,也是非洲区域一体化和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商品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和关键生产要素一体化来推动非洲产业整合,让非洲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发展。
4
大宗商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减弱,信息社会发展机遇显现
在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及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暴跌影响下,非洲经济出现明显波动和下滑。新冠疫情的冲击令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雪上加霜,加剧其经济困境。非洲经济发展的前景也并不是黑暗一片。
一是拥有资源储量优势的国家具有潜在机会。二是非洲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带动的资金投入及其消费能力的提高,也将成为推动部分非洲国家经济恢复发展的因素。三是2021年启动的非洲自贸区建设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扩大和融合,将给非洲经济发展增加更多活力。四是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引入,数字经济和新兴服务业兴起,将有可能助力非洲国家形成跨越能力,引入新的产业模式,与传统产业相结合加速经济发展。
5
非洲人口年轻化,人力资源建设任务艰巨
非洲特别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是未来世界人口增长较快的主要地区。非洲国家在拥有人口红利潜力的同时,也相应面临着提升人口素质和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挑战,在避免人口红利成为人口负债,陷入人口爆炸、大量失业、国家局势动荡、生态环境恶化的不利境地等方面任重道远。
6
债务问题成为热点,经济或面临紧缩
对非洲国家而言,巨额债务往往被视为灾难。这主要是因为非洲国家经济基础较差,应对各种危机的能力脆弱。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降、新冠疫情暴发,使本就负重前行的非洲国家经济面临更多困难,加剧了非洲国家的债务负担,债务危机在部分国家开始显现出来。此轮非洲国家外债中,多边机构贷款、商业贷款和欧洲债券等成本较高的市场化融资占有较大比重。目前,中国正与国际社会一起合作,积极协助部分非洲国家摆脱债务负担。而根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通常给出的解决方案,债务国应对债务危机时要收窄财政政策空间、取消对部分消费品的财政补贴,最终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从另一个侧面又会加重债务国负担。因此,部分非洲国家将难以避免进入未来的经济发展紧缩期。
(图源:中国铁建)
三
推动中非经贸合作的政策建议
1
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平台作用
加强中非之间高层往来不仅凸显中非友好和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对非洲的重视,同时也是深化双边合作的重要机遇,很多经济合作项目可以在这种高层交往中确定方向、得以推动。在过去二十多年里,中非高层交往保持良好态势,国家领导人之间互访互动,中国外长连续33年坚持每年年初首访非洲,这都是中非关系中最大的政治优势。要继续加强中国与非洲国家之间的高层往来并充分发挥中非合作论坛的作用。
2
加强与非盟及非洲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之间的协作
首先,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将中国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与非洲《2063年议程》以及非洲国家的发展规划相衔接,支持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积极探讨与条件成熟的非洲国家开展自贸协定谈判,分享我国在自贸区建设方面的经验。其次,配合非洲国家不同阶段的发展计划,帮助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中非合作的质量和效率。再次,要充分发挥中国在科技引领、数字经济以及市场开放等方面的优势,与非洲国家再次描绘合作蓝图,为中非合作开拓新领域、增加新功能,推动中非经贸合作走深走实。
3
支持非洲工业化发展,探索新领域新模式
支持中国部分制造业环节及优势产业中的企业对具有成本等优势的非洲国家开展直接投资,并与中国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协同配套,促进中非产业链融合。利用中国在电子商务、信息通讯、大数据应用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经验和技术优势,参与并助推非洲数字经济领域的发展。支持非洲更好地融入全球和区域价值链。
4
巩固在非洲业已形成的承包工程市场,优化对外援助方式
一是利用中国企业多年来在非洲积累的良好基础和成功经验,巩固和发展在非洲已经形成的承包工程市场。二是积极探讨第三方市场合作模式,以制造业和施工技术方面的传统优势,争取多渠道融资支持,撬动一些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三是积极发挥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优势,支持和参与非洲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在以往总承包模式和带资承建模式基础上,在具备条件的非洲国家和地区探索采用“建设—移交”“建设—运营—移交”等模式,不断升级中国在非承包工程业务水平,同时也带动中国技术、设备和人才走向国际市场。五是积极考虑向非洲国家开放中国市场,让中非经贸合作更加均衡发展。以市场开放为非洲国家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六是协助部分非洲国家将债务问题纳入双边合作框架,更好发挥中国对外援助的作用。
5
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让中非合作更接地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民营企业前往非洲考察市场和投资,民营企业投资项目在非洲增长较快,业务范围开始拓展到生产领域。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开发非洲长期市场,并结合新时期国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相应支持,实现官民优势互补。
6
建立总体安全观,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在政府层面,宏观上要做好风险研判,充分发挥境外中国公民和机构安全保护工作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领事保护工作中关于风险防范的工作机制。在企业层面,强化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大必要的安保投入。中国公民要针对在当地分散生活的特点,加强自我保护意识,熟知危机应对的有关信息和渠道,并强化在当地华人社团的安保工作,熟悉法律并依法保护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日常生活。
马建春:《二十大以后的中非经贸合作:形势与建议》,《国际经济合作》2023年第6期,1—8页。公众号刊载为缩减版,注释从略,如需全文,请前往知网下载。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
Subscribe to Us
责编 | 裴桂芬
美编 | 李墨涵
审订 | 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