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塔揭秘!宜宾这座900多年的古塔内竟有宝藏…
宜宾有三塔,白塔、黑塔、旧州塔。
传说,清朝灭亡前,这三个塔每一座塔的顶上都有一颗耀眼的宝石,夜晚的时候,站在翠屏山上,就能同时看到那宝石发的耀眼光芒。
宜宾人或许大多都去过白塔、黑塔,但旧州塔的存在却鲜为人知。虽然和白塔、黑塔齐名,但旧州塔的历史可远在黑白二塔之上,距今已有900多年。
在江北五粮液东大门左侧,有一条不起眼小路,沿这条小路一直走,就能抵达旧州塔。
五粮液东大门
左侧小路
老实说,小编也是第一听说旧州塔。所以,临时决定到这里来一探究竟。沿着这条不算宽敞的小路一直走,大概5分钟之后,就能达到旧州塔。
与屹立在山上的白塔、黑塔不同,旧州塔更像是“养在”农家小院的宝物,关于旧州塔有两个传说,一是旧州塔内曾经有值钱的文物古迹;二是传说旧州塔底下镇压着龙脉。
无论哪一个传说,都给这座古塔增加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旧州塔于北宋崇宁元年至大观三年(1102-1109年)建成,塔身为十三重密檐式方格砖塔,这也与黑白二塔通体呈圆形的塔身形成鲜明的对比。
旧州塔通高29.5米,塔身用砖在平地建砌,没有基脚。抗战时期,我国建筑家梁思成、莫宗江等也曾到旧州塔考察,并且给予了高度评价。
幸运的是,小编正好碰到了一直默默守护旧州塔的守塔人张阿姨,张阿姨告诉我,她是2002年自愿到此守塔的,原本塔侧是有一座寺庙的,但也早已在兵戎交戈的年代被损毁了。
张阿姨说虽然旧州塔内没有对外开放,但是塔内时常会刮进落叶,所以她时不时也会进入塔内打扫卫生,巧合的是,张阿姨也正准备进入塔内打扫,小编便有幸进入塔内参观啦。
登塔的楼梯略窄,只能刚好容下一个人行走。
塔内没有灯光照明,只能靠着手电筒的亮光才能看得清脚下的路。
由于光线有限,古人们便在墙壁上设立一个灯台,用于放置煤油灯。
楼梯上方的建筑结构也颇为特别,无数方砖又上而下犬牙齿互,看似杂乱无章却又带着属于自己的别致。
塔内一共有五层,室顶是藻井天花,四角砌斗拱,颇具特色。
据了解,塔内共计48个洞,但真窗只有十分之二,其余都是假窗。
如果阳光正好从真窗外照射进来,原本伸手不见五指的塔内,也有了一缕阳光,很是好看。
塔壁内,还依稀能看见前人留下的字迹。或许为造塔人所留,也或许是以前到过塔内的游人所留…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旧州塔位于一座小院内,爬上小院楼顶也能更能欣赏到不一样的旧州塔。
太阳的余晖正好映照在古塔一侧,屹立在岷江之畔900余年的旧州塔在阳光的掩映下成为宜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渔舟唱晚,鸟落平沙的日坠时分,“古塔斜阳”也被誉为宜宾的八景之一。
除此之外,小编还发现了这颗长在居民楼内的大树。
张阿姨告诉我,修建居民楼的时候,大家为了保护大树不受伤害,便没有挪动大树的位子,直接让大树从屋内穿过,生长至今。
不过,屋顶另一边的大树,却因为某次刮大风被吹断,不得已被砍去,只留下一个空洞,似乎在告诉我们它也曾生长在这里。
长年累月的守塔并没有让张阿姨觉得疲惫厌烦,反而在院内种植了许多绿植,使得原本没什么人气的小院更加多了几分生机。
天气好的时候,张阿姨就坐在门口的凳子上,静静的看着旧州塔。
这一坐,便是十余年。
小院外还有村民自己种植的红袍柑,这是我们宜宾本地的柑子,如今已经不多见了。
这一颗是张阿姨特别赠送给小编的,小伙伴们去打卡的时候可不要随便去采摘哦~
从旧州塔的小院出来,有一条通往江畔的小路,随着小路一路直下,也不过五分钟路程,便可看到大佛沱。
由于经历长年的风雨侵蚀,石壁已风化严重。
大佛沱整崖造像大小约有四五十尊,最大的一尊为弥勒造像,其余都是小龛。
据一些资料显示,这些造像大概刻于唐宋年间,距今大概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由于川南地区气候偏湿,造像的崖体似乎岌岌可危,造像风化也愈发严重。
大佛沱的造像用名“佛沱”而非“佛陀”,是缘于岷江未改道之前,江水至此回旋成“沱”,结合巨大弥勒佛头像,故称为“大佛沱”。
弥勒佛高5.4米,宽3.9米,低眉微笑,雍容大度,气魄雄伟。这一千多年,多少岁月变迁,只有大佛沱佛崖上的佛菩萨掩映在密林中,看尽人间的繁华起落。
放眼望去,江景一览无余。大佛也就是在这里,见证了宜宾的发展与辉煌。
由于天气极好,在江边正好可以看到日落,小编和小伙伴便在江边蹲点,终于拍到了缓缓而落的太阳。
每一天都如期而来,每一天朝阳也会变为落日,只有大佛,不偏不倚的屹立在这里,护着这一方水土。
回头一看,这一处坐落在崖边的小楼,也在落日的余晖里显得格外浪漫。
作为宜宾人,小编为自己对旧州塔的无知感到愧疚。如果也有和小编一样,没有去旧州塔看过的小伙伴们不妨去看一看吧,你收获到的不止是沿途的风景,还有岷江江畔那一抹宁静致远与山水人情。
用图请联系作者授权,私转侵权
更多宜宾资讯欢迎添加小编微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