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展陈市场新常态

李付超 新文化平台经济研究社 2023-10-07

     当前,展陈总包方在参与一个项目时,与一些“生”面孔竞争的频率越来越高。这些生面孔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以服务总包商为主的供应链成员

展陈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全国范围内专业的公司不过百家。在全国范围内构成影响力的企业也就几十家而已。虽说他们专业,但这些企业在项目执行中也离不开行业生态链的供给。供给方经过长时间的项目积累,对项目全流程掌握较为成熟和全面的时候,即可以脱离对总包方的依附,自己单独去开拓市场,与总包方由供给关系转为竞争关系。

以项目所在地区为业务范围的区域性公司

在参与项目投标时,遇到区域性同行,属于正常现象。但随着全国各地都在建馆,一些区域性公司经过时间和项目的积累,其实力也可以满足当地大部分场馆的服务需求,这些区域性公司参与项目的频率和成功率也越来越高,这就为远道而来的同行增加了竞争压力。

以建筑工程和普通装饰为主的跨行业竞争对手

跨类别竞争对手其实一直都存在,只是这两年更多。此类企业基本上在自己的根本业务领域内属于是实力较强的集团型企业。展陈市场是在其长期的临时性项目的积累中逐渐被其重视起来的。有一些跨领域竞争对手已经在展陈领域形成了影响力,换句话说就是已经被视作同行。

跨国同行

中国在新建场馆方面,无论是整体的市场规模,还是单个项目的规模体量,都走在世界前列。国外建设一座场馆的耗时平均下来是中国的1.5倍甚至更高,时间周期非常长,也就无法满足国外同行的日常业务需要,整体的市场规模就不大。但我们清楚明白的是,在设计领域,无论是展陈还是其它行业,国外尤其是发达地区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水平与国内有很大的差异和差距,这种差异和差距就比较容易得到国内业主和一些同行的青睐。再加上那些国外的同行团队基本上每个项目的间隔周期较长,公司有可能长期处于空单运转状态。以及中国的市场、中国同行与业主的青睐,把中国作为新的市场方向,是相当一部分的国外团队积极在推进的,而且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团队加入其中。

面对新的挑战与压力,其实也不必惊慌,他们也都有自身短板。要么专业不成熟、要么项目执行能力弱、要么对中国的市场不了解,这些天然缺陷,正是传统企业的优势。

这两年专业服务商在参与一些区域性大型项目时,与当地企业或跨领域或跨国企业合作的频率越来越高。在我们统计到的联合体项目中,这样的案例在60%以上。彼此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一种对双方来说都比较有益的相处方式。对于专业服务商来说,其市场主导地位并没有被弱化,反而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在与国外团队合作方面尤其明显。

当面阶段,国外同行更多的是参与项目的前期设计,而且只有一些大型、影响力较大的项目才可能有国外团队的参与。但这些国外团队对中国的了解相对而言并不多,这体现在很多方面。中方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境外团队的竞争优势,可以大大提高自身竞争力。这两年,不少大型项目中都有这样的案例,上海博物馆东馆和深圳科技馆入围的公示的单位中,都有国际团队。

在国外团队尚不具备全面参与国内项目的眼下,主动争取与更多国外优秀团队的合作,不仅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而且还可以巩固自身在行业内的品牌影响力。对于那些还未曾涉外、未曾受到直接冲击的企业来说,应该在企业涉外团队建设方面抓紧赶快了,不然将来在项目参与时,有可能只有你一家单位是单兵作战。业主更喜欢更多元化的团队来为他们服务,在选择时,尤其是入围阶段,自然会有一种习惯性的偏好。

上述策略看似针对的是一些头部企业,其实不然,其中也有中小企业、区域性企业、跨领域企业的市场机会。企业在展陈领域发展壮大之前,推进与一些头部企业或口碑较好的总包商的合作是自身品牌与影响力塑造和提升最快捷的选择。


作者为《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主编,新文化平台经济研究社研究员(微信-634019998)。

《2019-2020中国展陈市场发展报告即将发布,有关动态将在本公众号及时发布,敬注。


       新文化致力于中国展览馆行业的宏观市场研究,展览馆与新型文旅产业的融合研究。为有关部门和企业高层主管所面临的各种抉择提供全面的建议和咨询服务,预测今后发展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各种机会,制定及时且务实的对策。总之,新文化就是要帮助客户在其业务上作出积极的、持久的以及实质性的改进,并为此建立起足以吸引、发展、激励和保留杰出人才的出色公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