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福田站,打开深圳产业经济联通增长的新密码

FII 福田产投
2024-10-10

福田高铁站是连接香港、服务内地的控制性节点工程。自2015年投入运营至今,已接入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深汕城际线)两条重点高铁线路,正在建设中的穗莞深城际铁路在不远的将来也将经停此站。



高铁站对于城市发展的加速推进是必然的。如果说高速铁路是拉近沿线区域时空距离,使其分处异地也能产生“同城效应”的神奇纽带,那么高铁站就是将这种“同城效应”的能量加以放大并集中释放的窗口。在很多城市,这种发展能量甚至可以在远离建成区的城市边缘,滋养起一座座围绕着高铁站而生的“高铁新区”。


而坐落于城区内部的高铁站,自通车运营的那一刻起,就可以充分利用城区范围内成熟的基础设施与产业集群等优势,迅速联通城际,为城区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加速度。


作为中国第一座深埋于城市中心地下的铁路车站,福田站自立项以来便备受各级政府重视。《深圳市福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提升福田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引入深汕高铁联络线,实现福田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城市群直连直通。



在未来,福田站将在广深港高铁、深汕高铁等线路的连接下,持续加深沿线各城市与深圳间的联系紧密度,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更多产业协同及产业转移承接的新局面、新思路、新风向。


在福田站当前已接入的线路中,广深港高铁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条。作为京广高速铁路的延伸线,广深港高铁不仅联通了深圳与广州两个珠三角地区铁路枢纽,还起着将香港融入内地高速铁路网的重要作用。



广深港高铁中,深圳北接广州、南通香港,三城又同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笔者认为,站在深圳的角度去谈城际产业联动,广州和香港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两个重点。


时至今日,“千年商都”广州市依然是华南地区的交通物流中心。2020年初以来,在严峻的外贸形势下,粤港澳大湾区外贸增速放缓,广州外贸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呈现下降趋势。


关于如何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在新形势下找到外贸增长突破口,8月12日发布的《广东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报告(2020-2021)》中给出了“区域协调发展是培育广东外贸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条件”的建议。



而这正是深圳可以抓住的机会,其与广州同为区域重要外贸城市,但港口货物吞吐量尚未达峰,通过转移协调外贸出口等形式的合作,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外贸协调发展之外,还能有效地带动深圳市相关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例如港口(重型)智能装备研发制造、工业设计等。


广州市拥有全国领先的教育科研发展水平,但在科研成果转化方向仍有较大上升空间。这是由于广州市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与传统产业为主。在产业结构的影响下,本土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广深港高铁持续的连接作用,令创业环境与创业氛围优秀的深圳,能够更为高效且有效地将广州的科研成果通过校企合作等的模式进行转化。尤其是在AI产业方向,此举将极大地帮助深圳市AI产业“技术、基础、应用”三层级,加速向均衡发展模式转型。


2019年,广东省委下发的一项关于广州市推动“四个出新出彩”行动方案的通知中,就曾提到:“加强南沙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含广州大学城)与光明科学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重大创新载体的对接合作。与深圳共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省实验室,共同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0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局、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以及两地工业和信息化局等单位,先后签署了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等多个领域的广深合作协议,共同抢抓5G时代中AI产业的发展先机。


再提到香港,就不得不提它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香港的金融服务业历史悠久且高度发达,在香港创因科研基因和数据科学等学科发展进步的共同推动下,香港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目前全港金融科技企业总数超过600家,已成为全球金融科技创业团队发展的首选“出发阵地”。



毗邻香港的深圳,因广深港高铁的存在再次加强了与前者联系的紧密度。从福田站出发,仅需14分钟便可抵达西九龙高铁站,这为深圳吸收金融服务、金融科技领域中香港的先进成果经验创造了更好的条件,有利于推动深圳上述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深圳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


在泛科技领域,特别是生物医药研发、基因检测及诊疗、高端医疗器械、生物科技AI应用等赛道,深港两城各具优势,双方政府共同重视。



生物医药是当前最具发展潜力,竞争最为激烈的产业之一。当前,两地之间已构建起从产业投资、注册服务到审批审评、物流海关的“一体化深港生物科技转化服务平台”。得益于多年合作中的积累,深圳市形成了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至今深圳市已建成五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示范区、探索区。2020年深圳有效注册医疗器械产品增量1666件,居全国第二,在医学影像、体外诊断、植介入等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基因领域,拥有我国唯一获批建设的国家级基因库的深圳,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基因组研究中心,全球40%的基因测序数据出自深圳。



深港科技合作模式已逐渐从“香港研发深圳生产”向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产业集群转变的背景下,城际时空距离的缩短,使深圳和香港之间的交流合作愈加便利,更为有效地形成合力


深汕高铁预计2025年建成,是国家中长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深圳与深汕合作区间高频高速城际交通的功能,对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汕高铁将在深圳与惠州、汕尾、深汕合作区之间形成“30分钟生活交通圈”,有助于优化粤港澳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实现深圳都市圈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地理区位、历史交通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汕尾市现阶段的经济基础仍较为薄弱,产业相对低阶。做大经济总量是当前汕尾产业升级发展的主要任务,对承接产业转移热情较高。深汕高铁全线通车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及装备等“新制造”产业,乃至传统制造业,都将基于较为成熟的“深圳总部+汕尾基地”互利共赢的模式,拓宽发展空间,并带动汕尾本地经济增长。


此外,汕尾市低碳能源产业基础扎实发展良好,中广核“海上风电航母”项目、陆丰核电1-6号机组均位于汕尾,“碳达峰、碳中和”大背景下,汕尾的清洁能源对域外能源依赖性颇高的深圳意义重大。


陆丰核电机组效果图


几乎与经济开启高速发展模式同期,深圳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就已出现,上世纪90年代初甚至出现过能源自给率不足0.1%的极端情况。近年来,深圳在坚持发电与环保并举的前提下,不断扩充自有装机规模,年发电量突破360亿千瓦时,但总体能源自给率仍在40%以下,工业生产用电主要靠外部输入支撑。



深汕高铁全线贯通后,城际联通与产业协作程度的加强,将有力地助推汕尾低碳能源产业发展,同时汕尾充足的低碳能源可以帮助深圳能耗较高的新材料、光电原件及设备制造等产业加速能源换代,为产业绿色转型铺就坦途。


作为珠三角域内的新兴工业城市,“承接、融入、转移”是惠州市长期以来的产业转移及承接总体思路。在深圳产业总体布局的延伸与拓展、深莞惠一体化发展及深圳都市圈规划的渐次落实等多种因素的驱动下,近年来,惠州市持续调整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形成了“2+2+N”现代产业体系。即做强石化、电子两大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成为新支柱产业,并同步培育物联网、云计算、LED、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



不过目前来看,惠州面临着石化、电子产业近年来发展后劲不足,新支柱产业基础尚未夯实等问题,需要持续承接并吸收来自深圳的产业转移,稳固“2+2+N”产业体系框架,为做大产业规模、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条件。深汕高铁通车运行后,更多项目将会以转移的方式融入惠汕两地的产业体系,同时为深圳同产业升级转型提供空间。


以汽车与装备制造业为例,相关项目转移至惠州,对深圳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发展均有推动作用。


一方面,处于高端制造业上游的电子、石化产业是惠州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此前提下,汽车装备制造领域内的产业转移与协作,能够为深圳高端制造产业开拓一块“基础设施完备的试验田”


另一方面,惠州的工业基础可以相对高效地完成产业转移的承接,尤其在装备制造领域,快速地承接使多地联动的集群效应得以更早显现,加速深圳对应产业、对于赛道乃至具体企业在转移后的升级步伐。


在高铁的连接下,产业转移不再是“另起炉灶”,而是“多点开花”。对于深圳、惠州、汕尾及周边城市而言,这种转移将在产业集群效应的影响下与产业协同融为一体,并由此强化产业集群效应赋能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产业转移两端都催生新的机会,夯实广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强化深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整体升级的动能。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