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让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地生根
上古三皇文化公众号替代号
敬请关注!
大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精美的窗花,满满“中国红”,浓浓“文化味”。
年俗,向来是中国人最讲究,也最斑斓的文化习俗。辞旧迎新的春节,寄托了亲友团聚的美好期盼,也孕育出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从民艺到舞乐,从风物到美食,不少学校布置的寒假作业,都围绕这些传统文化意蕴展开。学生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走进传统节日,感受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学习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在启迪心智、浸润涵养、陶冶情操中,滋养家国情怀,坚定奋斗方向。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落地生根?体验式教学,尤为切题。临摹名家书法,品鉴汉字的美学意境;剪窗花、扎风筝,体会民俗技艺的匠人匠心;去博物馆研学,领略历史的辉煌灿烂……在一次次动手制作、一场场参观体验、一项项调研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了青少年心田。要落地生根,光靠学校一方还不够,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的重要作用,还要加强家庭、社会与学校之间的配合,各方同向同行,才能形成合力。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市场涌现出一大批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备受青少年喜爱。从妙趣横生的《只此青绿》,到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博物馆数字展览,再到频频出圈的拜年服、龙头帽等,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从线下走到线上。可见,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停留在课本,要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创意、新平台,进行创新性表达,融入各类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中。
经典浸润,以文化人,传统文化教育的功效是深沉而恒久的。为此,要着力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中,用润物无声的方法,用循序渐进的步骤,让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进一步走进青少年内心,引导青少年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16日 05 版)
南京秦淮:《人民日报》点赞!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秦淮校园落地生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2024年2月16日《人民日报》第05版刊发整版文章《传统文化精髓滋养青少年》,选取了一地和三校的实践,看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如何在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其中来自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瑞金北村小学《感受非遗魅力 实现美育目的》的专题报道受到关注和点赞
一起来了解↓↓↓
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
感受非遗魅力
实现美育目的
走进江苏省南京市瑞金北村小学,二十四节气龙风筝专题展上,百米长的“东方巨龙”迎风盘旋。龙身由一片片龙鳞风筝串联而成,每一片都有学生绘制的节气图案,令人过目难忘。
“这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用眼睛去发现,用小手去创造,装扮有文化味的龙年新春。”寒假前一天的返校日,省级非遗传承人曹红来到学校,与美术学科老师一起布置了以“风筝漫游”为主线的特色作业。龙风筝、福寿三多风筝、沙燕风筝,曹红一边向学生展示,一边分享扎纸技艺。
三年级学生肖若芸、肖若萱两姐妹听得仔细,记在心里,放假没几天就拉着父母来到秦淮河畔的非遗馆参观。在二楼,她们很快找到曹红的展铺,风筝、花灯等工艺品琳琅满目。家长与孩子现场录制寻访视频,介绍探访非遗之旅的收获和感想,计划开学后在班级里分享。
“我们还设计了风筝纹样、文创、海报等作业选项,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美术教师颜梦婷告诉记者。
据了解,今年寒假的特色作业是该校美育教学的延伸。多年来,瑞金北村小学将风筝纳入文化育人工作,与非遗传承人合作开发校本课程,该校成为南京市秦淮区非遗进校园试点校。一方面,将校本课程引入课后服务,开设精品社团,推动风筝技艺深度习传。另一方面,探索家校社协同,带领学生走进传承人工作坊,并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学校的学生社团展开共建,帮助学生实现美育浸润。
“我们力求通过整合多方力量,带领学生在立体的课程体系和多元的文化活动中,充分感受非遗魅力,实现润泽童心的美育目的,从而助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该校副校长衡雷表示。
瑞金北村小学的非遗校本实践正是秦淮区长期以来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一个缩影。
作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之区,秦淮区素有“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的美称。一直以来,秦淮区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美育活动的重要抓手,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日常教学中,融入生活实践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秦淮青少年的心中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社团活动百花放
全区中小学各类传统文化社团形成“一校多特色”的形式。书法、空竹、舞狮、白局、花灯、风筝、戏曲、绳结、脸谱绘画等多种形式的秦淮传统文化扎根在学校。各中小学和幼儿园聘请京剧、白局、古琴、花灯、绳结、空竹、剪纸等老艺人走进学校开设社团和俱乐部活动。
非遗特色进校园
从2018年开始,秦淮区教育局、秦淮区文旅局联合在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中开展了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打造非遗特色校园”为主题的秦淮非遗特色校园建设活动。截至目前,全区共挂牌30所有成效、有影响、有特色的非遗特色校园,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全区中小学特色教育重要内容,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纳入中小学校本课程,将传统民间技艺与中小学课堂教育紧密结合。
传统节日伴成长
秦淮区中小学、幼儿园广泛开展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传统节日教育活动。各校、园结合二十四节气和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贴近生活、贴近孩童的系列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欢度节日的同时,领悟、学习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区内多所学校围绕中国传统节日系列教育活动形成特色校园文化。
书法艺术放光芒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让学生深入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淮区将书法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有着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2023年,全区有5家学校成功申报了南京市第一批“三全育人”书法特色学校,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开设首届书法特长生班。
秦淮区将继续立足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秦淮千年文脉。在传承中发展和创新,引导广大青少年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化,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
拓展阅读:
古国治:现在的教育出问题,不在孩子,而在家长 | 我读南怀瑾
曾仕强教授:中国父母最应该补的一节课,这样做,孩子受益一生!
10岁男孩离家出走,只因压力太大,报的辅导班太多,网友感同身受
中医才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外开孔子学院,不如开中医诊所!
扫码加小编微信:Leojinyu123
为防止失联,请关注以下公众号,知道更多真相
也可以登录网站查看更多真相:www.lingmiaomiao.cn
请复制微店链接在微信里打开
https://weidian.com/?userid=301113021&wfr=c&ifr=shopdetail
您的转发是最重要的支持!感恩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