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声书 | 诗歌 博物馆里的保定记忆

莲池文学 2022-12-16



    博物馆里的保定记忆


作者 李建国  演播 邵静

载于《莲池周刊·文学读本》2022年6月01期


序  言

在回首中凝望

在凝望中震撼

在震撼中传承

在传承中奋进

一座城市的历史、今天和未来

在博物馆里成为永恒

保定,我们的保定

正向我们走来

皇  天

盛产粮食的燕下都

不缺泥土

一片散沙站起来

最高处也是最低处

弯腰行礼的帝王

表情谦恭

定兴黄金台 张曾良 摄


 如今黄金台上的五月

荒草正绿

登高远望昔日的帝国

这时正有风吹过来

吹起无边的麦浪

让田野期待

成熟后的遍地金黄


一座庙宇

让如此众多的帝王低头折腰

面对北岳恒山

点到为止的肃穆

不敢轻易抬头


那些壁画和文字

肌理和色彩

深入到岩石的内部

然后再飞出来


沿着中轴线均匀划开

田字形的庙宇

仰望无边无际的天空

祈祷着风调雨顺

粮食飘香


那些偶尔露出地面的瓷片

如同历史的牙齿

曾经锋利的茬口

展示出咬合的力量


远处依然是村庄、牛羊

弯腰耕作的脊背

细腻的手粗糙的手

千百年来不停的抚摸

来自泥土的荣耀

色彩圆润线条柔和

就像丰收之后的粮食

颗粒饱满


满城汉墓 张景义 摄


厚  土

华北平原在前

太行山在后

肤色黝黑的工匠

点火、泼水、弯腰

发一声喊钻进满城的岩石

光滑的洞壁

如同汗水湿透的脊背

暴露出

骨骼的弯曲和走向


这时你会发现

泡在酒色里的中山靖王

给四十二年的王位

穿上金缕玉衣


一盏灯也是一个朝代

可以被自由拆装然后组合

只有那一束光属于历史

挡住烟尘的衣袖

散发出一种草根的智慧

在黑暗中流光溢彩


大清的方士们

眯起左眼

穿山越岭

罗盘居高临下

同样居高临下的帝王

躺出一片好风水


逝去的半个王朝

深陷地下

把村庄们挤出很远


埋在地下的都是泥土

能走远的

还是那些河流

就像那些看不见的工匠

化身成无名的绿草

高过神道

今年来明年还来


大旗杆  王德明 摄


烟  火

编织一段历史

有两条线就足够了

经线由南向北

纬线由东向西

两条线交叉的地方

就是高阳


明朝末年的脚步

走街串巷

引线穿针

细线和布匹

战火和兴衰

从织机和纺车的中间走过来

漫天飞舞的花鸟鱼虫

让生活漂亮地转身


包裹着满足和伤痛的温暖

除了人还有药

人类的历史也是药的历史


大片粮食的中间

飘满药香的泥土

一层层长高

在祁州开花结果


制造兵器的铁

铸成旗杆

最尖锐的部位对准天空

风铃每响一次

就是一段

死而复生的传说


传说中那些洁白如玉的石头

在工匠们的刻刀上跳跃

人和石头合二为一

像再也撕扯不开的血肉


那些年代已久的工匠

远离文字低头吸着旱烟

从曲阳出发的石头

站立起来、飞舞起来

让历史和今天始终骨肉相连


古莲花池航拍 王芳 摄


文  脉

和笔墨连在一起的石头

只要一块

就可以闻名天下


易水的砚台们

盛开无数黑色的花朵

最简单的颜色

演绎出最复杂的色彩


神色凝重的文人

弯腰用力

一圈又一圈的轮回

像一场

盛大演出之前的寂静

随时等待

高潮的到来

比如赶考的书生正翻过围墙

比如面带喜色的红娘

正挥舞起柔软的衣袖


打磨过的石头上

墨汁停下来

停在最光亮的低处

平淡如水

柔软的笔尖舞动如飞

像一件兵器

锋利无比

力透纸背和历史


而此时

也有出没于勾栏酒肆的男人

醉酒当歌

右手执笔左手抚琴

一枝笔、一把泪、一腔血


以泪洗面的女人

舞动出六月的漫天飞雪

让远去的朝代

一身白衣


一样洁白的

还有那些古城中心的莲花

开花的水

是一个区域的中心

弯弯曲曲的江南小景

在北方扎下须根


风声雨声读书声

依然还是声声入耳

在一座埋在文字深处的城市里

很多时候

书香是另一种粮食和威严

涞源古长城 赵顺利 摄


京  畿

紫荆关

太行山的一颗纽扣

锁住绵延起伏的古长城

穿越历史的沧桑

古长城蜿蜒而来

如同太行的筋骨经络

石壁上历史的血花

一朵朵绽开

又一朵朵凋谢

就像旗帜在飞舞

让一段狼烟烽火绕路而行


回过神来

大半部清史

已然浓缩在一座署衙之中


京畿古城

那些站在城头上的士兵

大概不会想到这座城市的模样

有点像自己脚下的靴子

城市凸起的那一小部分

又有点像心的形状

似乎在对着北方不远处的皇帝

表示着忠诚 


天子脚下的一块重土

总督们你来我往

大门的后面是小门

小门的后面是江山


那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

走进保定东关

荷枪实弹的队伍

第一次从这里出发

土灰色的基调

成为清朝末年的一小块亮色


百年风云变幻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红  色

 推开一扇窗子

从保定来到巴黎

中国人在巴黎

身穿工装挥舞起铁锤

把钢铁砸出声响


漂洋过海的种子

转回身来

成为饱满的粮食

喂养一个阶级和信仰


火光中的高阳和蠡县

土生土长的高粱

沉重的头颅

伴随着飘舞的旗帜

伏向大地的悲壮

鲜红炽热

那是一腔腔沸腾的血


一起沸腾的

还有难以安放的书桌

红色的校园里

青春的歌声穿破黑夜

映射出

一个时代的光芒


 五个年轻的战士

留下来的五颗钉子

紧紧钉住生与死的抉择

那悲壮的纵身一跃

永远定格在

一个民族的历史深处

让后人品读

理想、信念以及忠诚的力量

 被太行山紧紧抱在怀里的

还有那些文字

晋察冀日报

从一个叫马兰的山村出发

吹响一个民族的号筒


保定清苑冉庄

中国最普通的一个村落


枪声响起来

钟声响起来

整个村庄就沉入地下 


不穿军装的战士

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善于关门打狗的庄稼人

放下枪还是庄稼人


从农民到战士

一个人的成长

也是一个阶级的成长

比如挥舞刀枪和挥舞农具

打野兽和打敌人

两者之间的动作和力度

同样都是一气呵成


举起拳头

面对鲜红的旗帜

也就举起了生与死

白求恩大夫为八路军伤员做手术  吴印咸 摄


信   仰

从加拿大

从印度孟买

投身到太行山的黎明


在弹雨中上演生与死

全神贯注的侧影

大弧度弯曲

生存与死亡之间

只剩下一把手术刀的长度

挽救一条战斗中的生命

也就播下了一颗胜利的火种


晋察冀

新中国崛起时

一块坚硬的基石

子弟兵的颜色

也是庄稼汉的颜色


盛产大枣的阜平

胭脂河畔的城南庄

低矮的土房里

灯光越过菩萨岭的峰顶

共产党人

不会改变的基因和底色

照亮一个时代的行程


比如赶考路上的涿州

行色匆匆的历史

曾在这里停留了一下脚步

用历史、现在和未来

向世界大声宣告

永不改变的信仰和初心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色彩


比如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无数像李保国一样的教授们

把梦想种进农民心里

让一颗颗庄稼饱满

收获出整个秋天的希望

让一颗颗苹果

变成旗帜和信仰的颜色


还有那些火热的青春

从保定出发

奔赴祖国的边疆

红柳一样

扎根、发芽、传承、成长

一路欢歌一路阳光

挥洒出青春、使命和担当

应该拥有的模样


如今的骆驼湾 据新华社


奋  进

 紧贴泥土的革命

总是从最低处

俯瞰一个时代的制高点

让步枪和小米一起成长


阜平农民李国祥

和一代伟人站在一起

拉些家长里短

背后是高山、土地、庄稼

以及成群结队的枣树


六十四年后

太行深处的骆驼湾村

阜平农民唐荣斌

和总书记手拉着手

紧紧拉起的

依然还是柴米油盐的家常


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新时代的号角又一次吹响

保定,我们的保定

又一次焕发出奋进中的昂扬


崇信重义的保定

尚和争先的保定

开放包容的保定

创新实干的保定

那是疫情来临时

一片片最纯洁的白色

那是攻坚后

城市颜值的又一次华丽转身

那是绵延而来的长城

化身面向未来的滚滚车轮

那是平凡的岗位上

一抹耀眼的红色


一方热土

一段记忆

一种信仰

一腔热血

一身担当

这些,所有的这些

都会珍藏在博物馆的最深处

这是打开宝藏保定的

时代密码

这是铭刻进未来百馆之城

又一次记忆的回响

这是历史与未来的又一次握手

凝聚,凝聚成

一种城市的品质、力量和希望


作者

李建国,高级记者、河北省首届优秀新闻记者,出版《历史的凝望》等作品。


演播

邵静,保定日报社《莲池周刊》记者、编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

《莲池周刊·文学读本》

投稿邮箱 lianchiwx@163.com


更多精彩回顾请点击下方链接: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①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②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③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④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⑤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⑥

有声书 | 小说《总在风雨后》⑦



编   辑:张天宇

策   划:赵琳  孟趁景

编   审:夏红星

监   制:陈芳

本文为保定日报社旗下《莲池周刊》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