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难思先辈:中医是人民的希望吗

南苑大王 鉴茶院 2022-03-21


 5岁时:爸爸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

15岁时:爸爸好像很多时候也不对。

25岁时:老头子过时了,不对不对。

35岁时:老头子都是错的,老糊涂。

45岁时:老头当年好像很多东西是对的。

55岁时:我错了,爸爸才是世界上最智慧的人。


恰如在全球性的疫情传播已然开始、拐点可能上升的当下,重新认识下中医。


一个人最难的是认识自己的不足,一群人在一起,最难的就是认识自己的传统。


中国的古人,太智慧,太简洁。《道德经》就五千字,天下的道理都说完了,到今天我们都没有突破那个框架。

中医也是一样。中医和我们的姓名一样,是中华的烙印基因,抛弃不了,割舍不断。

古人也不是没有问题,一是太直接,上来说结论,剩下叫人慢慢悟;二是太封闭,懒得去搞普及,叫做法不传六耳。

中医能讲的通俗易懂,看我的。


1

大医无名 山西为何零伤亡



魏文王曾经问名医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谁水平最高?

扁鹊说:“大哥的医术最好,二哥的不如大哥,而我是三个人中医术最差的那一个。”

魏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在兄弟三人当中是最出名的呢?”

扁鹊说:“大哥治病,是在病情发作之前,病人自己都没察觉,大哥就下药铲除了病根,这使别人觉得他没什么功劳,所以他没什么名气。

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时,症状尚不明显,二哥就药到病除,人都认为二哥只会治点小毛小病。

而我扁鹊治病,病人症状已经十分严重了,病人痛苦家属着急,看到我又是穿刺经脉,又是敷药用针,或动大手术直指病灶,病患和我都大动干戈,别人觉得我功劳很大,所以我名闻天下。


就恰如山西省中医对抗新冠的经验。由于早期就积极介入了中医治疗,山西的医护无一人感染,无一人伤亡,山西的确诊患者,无一例死亡。


到2月12日,山西全省确诊病例服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使用率98.4%。97例服药一个疗程以上的患者,症状改善58例,治愈出院29例,其余病情平稳,总体有效率达90%。


没有轰轰烈烈的医护感染、没有生离死别的催泪故事。山西人顾家,山西人不care那个,山西人知道每一例感人故事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所以他宁肯不要那个名气,恰如中医。


正因为山西负担轻,在别人都是一对一甚至二对一支援的时候,山西一挑三,对口支援仙桃、天门、潜江。

果然是五千年历史看山西。


2003年非典时,大量使用激素和抗生素疗法造成严重副作用,很多患者股骨头坏死,生活不能自理,落下严重的后遗症。而广东中医大师邓铁涛抗击非典创造了四个零:零死亡,零转院,零感染,零后遗症。


治疗SARS的重镇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的46例,死亡9例,死亡率几乎20%,中医科介入中西医治疗的71例,死亡1例,死亡率1.4%。

《71例SARS患者中医药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钟南山院士是第8作者。


我们不能苛求过去,2003年时,中国全面对接世界还没多久,对自己最精华的东西,可能还不自信,但这次不一样了。


 

2

对抗新冠 中医早已展身手



在广东,中药制剂“肺炎一号”经一周临床治疗后,50%患者咳嗽症状消失, 69.6%乏力症状消失,无一例患者转重症。


而全国对口支援湖北后,全国中医药系统向湖北派出2220人支援,累计收治确诊疑似患者248人,症状改善159人。


中医是否有水平,一看即知。

在中医接管的金银潭医院南一区,中西医结合在核酸的转阴时间比西医组显著降低,发热、咳嗽、乏力、咽干、食欲减退等十个症状与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生理指数比西医组明显改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小于西医组。

2月11日,中纪委官网跨界发声挺中医;

2月12日,卫健委官网发文,再次强调防治工作中建立健全中西医协作机制。

2月12日,中央指导组紧急约谈武汉领导。要求加大对中医干预的投入和比例。

最一线的湖北省承认,中医药参与治疗率仅为30.2%,远远低于全国其他省份87%的平均水平,因此紧急动员。

严肃的官方文件,不争的具体事实,怎能说中医没用呢?


没有哪个正确的东西是靠打压别人来证明自己的,中医从来没有否定过西医,反而是西医始终在否定中医。那么中医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3

浩如烟海 中医不仅是医学



都知道西医是分科室的,如同菜市场一样,肝是肝、肺是肺、按照人的器官来分病。


但中医不是,中医把人作为人来看,天地造化的一部分来看,中医研究人与宇宙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


在人与宇宙上,中医认为宇宙的始初元素是“气”,日为阳,夜为阴,阴阳二气形成了日月星辰和大地,人类,秉阴阳二气而生,阴阳二气,有此消彼长,人类生命,有生老病死。


在人与自然上,中医认为自然界因为四季运行,会产生寒、湿、暑、躁等外部气候,进而影响人的健康,比如这次武汉肺炎,气候异常、湿热横行,自然戾气杂生,戾气,就是中医的感染。


在人与人上,中医认为不平缓的情绪,也是造成疾病的原因,七情六欲控制不好就会生病,这就是“情志病”。经常过于高兴,则喜伤心;天天担惊受怕,则恐伤肾,如果时常发火,则怒伤肝;不能忧伤悲痛,因为忧伤肺。


《红楼梦》里的林黛玉,经常忧伤苦闷,哭的梨花带雨,最后死于肺病。

在人与自己的方面,中医认为很多疾病是来自于自己不常态的作息习惯和不节制的胡吃乱喝,所以要“饮食有常、起居有节”。


大王年轻时,读中医起源的《黄帝内经》,觉得怎么迟迟不讲怎么治病,怎么看脉,有什么厉害的方剂,而是黄帝与岐伯、素女不断的对话,引出世界、自然和人体的运行。

多年之后才明白,医学和治病,根本不是中医的核心,最多占20%。


中医这一门研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乃至人与宇宙的科学,怎么能仅是医学呢?它分明是一门哲学、一门生命科学、一门健康生活指南。治疗疾病,只是他很小的一部分罢了。


而中药,更只是中医的一小部分,神农尝百草,挨个试验,不就是今天的大数据吗?


那么这很小的一部分,到底治病吗?对武汉肺炎是误打误撞还是真有实招?那就拿中医治瘟疫说说吧。


4

国有瑰宝 中医早是领先者



《中国疫病史》记载中国先后发生过321次疫病流行,但由于中医的有效预防和控制,从未发生过欧洲类似黑死病、鼠疫等数千万人伤亡的惨剧。


中医是世界传染病研究的先驱和领导者。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曾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在世界史上首先提出人类有流行疾病。


东汉末年,瘟疫横行,兵祸连天,张仲景潜心研究传染病的诊治,写出了全球第一本传染病巨制《伤寒论》。

伤寒,就是高烧发热的意思。张仲景列治法三百九十七条,组方一百一十三首,用药九十七味,对传染病实现了规模化的总结和有效治愈,还首创了人工呼吸与药物灌肠,在世界享有盛誉,被尊称为“医圣”。


而到了明末,苏州东山人吴有性根据治疗传染病的经验,写历史巨著成《温疫论》一书。直接开创了中国专门研究瘟疫的温病学派:吴门医派。


吴有性的《温疫论》记载了鼠疫、白喉、天花、麻风、肺结核、流行性脑炎等不同的传染性疾病,并分类提出了诊治方案。


在疫病传染途径上,他明确指出,传染方式有两种,“有天受,有传染受”。“天受”即空气传播,“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就是今天说的气溶胶传播。传染受,“邪从口鼻入”就是飞沫传播。中医一直就有防护和隔离制度。


再往后,苏州的一代名医叶天士写出了煌煌巨著《温热论》,系统概述了瘟疫辨证归类的纲领、传入途径、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临床实践,让温病学派形成体系高峰。

叶天士提出,感染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传染性疾病首先出现问题的就是肺。中医的肺不仅指肺,还指呼吸系统。一旦解决不好会“逆传心包”,快速导致死亡。我们今天看到新冠肺炎,重症者会造成两肺全白,然后呼吸衰竭缺氧,心脏停跳,就在叶天士精炼的医理之间。


因此,先通过药物恢复体温的正常是重中之重,而在治疗上,他在《临诊指南医案》中提出了“通络”这样的千古名论,而通络就是在提高病人的免疫力。我们看到西医对新冠患者束手无策,有超出叶天士的预期吗?


在用药治疗上,中医早就开发出了批量生产的特效药。叶天士的师弟雷允上,1734年在苏州成立雷允上诵芬堂,专业修合丸散膏丹,主攻时疫急救和多发病的治疗药,在诸多江南大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民所重”。


吴门医派和雷允上,核心药品就是中药退烧药,解热镇痛药,其功效和作用,历经非典和新冠的两次验证。



雷允上六神丸,就是中国的瑞德西韦。


世界首创、专业学派、领先体系、传承不断。国有瑰宝、我们又何必妄自菲薄、病急乱投医。


5

明珠蒙尘 中医为何衰落至今



一是中医管理不善和不受重视。长期以来,我们用西医的办法在管中医,张冠李戴,西医的肺说的就是肺,中医的肺整个呼吸系统,西医的肾就是肾脏,中医指的是生育系统,再加上西医理论解释不了的穴位、经脉,两个话语体系,被看成歪理邪说自然难以发展。


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800多万,而中医只有60万人左右,最后仅30%最后成为中医,中国60年培养的中医不如西医两年多。


人数不够,自然缺乏氛围和公众理解,大家对中医断章取义,甚至故意利用,搞得中医包治百病,语不惊人死不休。


再加上中医药管理局本身只是卫生部下属单位,徒唤奈何,连中药材的种植,都被农业部拿去管,种的漫山遍野。党参指的是山西长治(古称上党)那边的人参,你跑到河南种,水土、气候都不一样,能有效果吗?


二是中医确实不好学。不当为相、即为良医,做医生和做宰相都要面对千头万绪。叶天士曾经说,要学中医,得天资聪明,还得读万卷书,再得有医者父母心的仁爱,不然就是杀人,对今天的要求太高了。《黄帝内经》《神农本草》《伤寒杂病论》几个人能读的明白,物欲横流的世界,几个人能坚持仁爱之心。


中医的复兴,需要的是举国之力。


6

举国之力 即将迎来中华世纪



2003年SARS最危急的时刻,邓铁涛、吕炳奎等中医权威给中央领导写信。中医药专家林中鹏为新华社起草《内参大清样》,报告了中医在广东攻克“非典”的成功经验。温总理批示,吴仪部署,中医才进入主战场。


到今天,领导再次批示要注重中医的价值。

从2017年开始,浙江省统一在小学五年级增设了一门《中医药与健康》的课程,培养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和兴趣,传承中医药学。经过浙江省两年的试点后,该教程有望在全国范围展开。

这个计划,并不为培养医生,而是让大家了解传统、健康生活、理解自己的过去未来,形成理解中医和文化的氛围,善莫大焉。

大王看过几篇,写的通俗易懂,确实不错。

医者仁心,大中医们,从来不关心去发什么论文,也不会鼓捣什么带货,更不会去站在病毒角度研究如何让动物感染人类。


中医是谦卑的,从来不会宣扬消灭了哪一个疾病,中医是包容的,也在不断汲取学习着西医代表的现代文明。


这就是真正的中华文化,温和圆润、谦恭有礼、自省好学、有情有义、有血有肉,与自然、与他人彼此融洽、相融共生。


中医,才是人民的希望。


何其幸哉,我们的先辈留下了中医这个宝贵的财富。


何其幸哉,我们还有一种传统,能回归心灵的平和与身体的自然。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祝君健康!


福缘深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