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四年四次暴跌,该如何认清教培行业的现实?

骆驼树 2023-01-0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信口说 Author 信口说

教育股出现了2021年的第一次全线暴跌。


周五晚美股开盘,多家中概股教育公司股价暴跌,好未来、新东方一度跌幅均超过20%,截至收盘,好未来跌7%,新东方、有道、一起教育科技跌幅超过10%,跟谁学更是跌幅超过40%,十多家投资机构长达一年的持续做空下,跟谁学股价一路上涨,没想到就在做空大军几乎偃旗息鼓之时,股价跌回了一年前。



政策监管的到来流言不止,线下的停课复课反反复复,好未来和新东方的股价今年的跌幅均已超过20%。


这一次暴跌,和以往的三次不一样,对教培行业的长远影响,也完全不同,教培行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阶段。


01/风暴


跟谁学的暴跌,又引出了另一个故事: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单日亏损——资本大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最终折戟沉沙,单日亏损几十亿美金,基金被平仓卖出跟谁学。


虽然这是一个无关教育的故事,但这个周末,教育圈再次被政策监管的话题引爆,源于周五流传的一段北京某教委录音和一纸“双减”工作汇报。


录音的重点内容是:

1、在北京不允许对6岁以下儿童进行学科类培训。

2、擦边球也不可以,包含但不限于英语绘本、数学思维等,一旦发现,马上取缔。

3、已经报名缴费的,可以把缴费的课程继续学完,之后不能再续课,机构不能再招生,目前不可以再发招生广告。

5、对于已经存在的少儿英语培训机构正在积极制定政策,等教委通知,接下来这类机构可以转型。


汇报的重点内容是:

1、为期一年的试点工作将在9个省市及7个地方城市同步开展。

2、“双减”工作分校内,校外两方面推进,校内工作聚焦“三提”,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校外工作聚焦“三限,即限培训机构数量、限时间、限价格。

3、统筹安排周末一天作为学校周末服务时间,由学校提供以拓展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服务,供学生自愿选择参加,努力实现学生周末两天不参加线上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

4、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严审批机构,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中小学生的线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切实做好培训广告管理,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均不得刊登、播发线上线下培训广告等。


上周开始,即有北京某小学通知,周六学校提供素质教育课程供家长选择。


周六,教育部官微发了一条微博回应,“不确切消息”似乎在暗指确有其事,更加引发市场的猜测。



02/信号


这一轮教培行业的监管和整顿,早已有铺垫。


2月4日,教育部长陈宝生在202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上提出:

大力度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这是当前面临的紧迫难题,这个难题破不了,教育的良好生态难以形成。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目标是减轻学生和家庭负担。

这件事非办不可,必须主动作为。治理的重点是整治唯利是图、学科类培训、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等行为。

治理的原则是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严格治理,综合运用经济、法治、行政办法,对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培训内容、教材教案、收费管理、营销方式、教师资质等全方位提出要求。


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强调:

培训乱象,可以说是很难治理的顽瘴痼疾。

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不能过于注重分数。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

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对打着教育旗号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紧盯不放,坚决改到位、改彻底。


3月18日起,《人民日报》推出系列报道,四问校外培训:

1)   广告满天、低价营销、爆雷跑路,校外培训行业乱象频发,这是做教育,还是做生意?

2)   学习重刷题、评价重考试,校外培训质量参差不齐,这是教知识,还是教套路?

3)   乱象屡禁不止,整顿难见长效,校外培训监管难题待解,要深挖病根,更要对症下药

4)   唯分数论助长培训热,学校教育供给待提升,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怎么破?


3月19日,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表示:

下一阶段的外培治理措施可能力度空前,这次治理对有些难点问题提出要先试点,总结经验后再全面推开。

(教培机构)转型的领域上,应该关注政策走向,不能再走市场化产业思维的老路。


3月22日起,新华社主办的半月谈推出系列报道,五评校外培训:

1)   不能让校外培训再造一个“教育体系”

2)   不能任由校外培训把孩子练成“做题机器”

3)   不能让资本把教育变成一场“内卷游戏”

4)   不能任由校外培训制造教育焦虑

5)   治理校外培乱象需要“堵后门、开前门”(校内加上去,校外才能减下来)


山雨欲来风满楼。


各方已达成共识,政府相关部门不仅态度很坚决,而且通过成立“工作专班”等实际手段来落实“不达目标不收兵”的承诺。


03/历史


但这不是教培行业的第一次暴跌。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惊人的相似。


而且是每年一次。


2018年

8月13日,在港上市的内地教育股和在美上市教育股出现集体大跌,港股教育行业指数一度跌破20%,个股全线暴跌,截至收盘,行业指数跌24.88%,其中睿见教育跌39.77%,天立教育跌37.38%,宇华教育跌36.57%,可以称得上是港股教育行业的“黑色星期一”了。


原因是2018年8月10日周五晚间,司法部发布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限制了非营利性学校变相股票盈利之路,核心条款:

1)   “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不得举办、参与举办或者实际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

2)   “公办学校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时,不得以品牌输出方式获得收益。”

3)   “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



2019年

9月3日,港股教育股集体跳水,多股盘中跌幅超过20%,截至收盘,整个教育板块的跌幅为8.6%,其中,覆盖幼儿园至高中的天立教育暴跌19%,运营华南地区小学、中学的睿见教育跌幅超过18%。


据《人民政协报》报道,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代表经济委员会发言表示,今年5月下旬,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专题调研组赴安徽调研后建议,杜绝民办教育以VIE架构(“协议控制”)在境内外上市,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



2020年

9月2日,港股民办学校的上市公司股价纷纷大幅度走低,天立教育跌23.44%,睿见教育跌24.10%,枫叶教育跌17.86%,成实外教育跌12.46%,宇化教育跌4.88%,立德教育跌5.00%。


此次大跌受两个政策文件影响,8月17日,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教育收费管理意见》;9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国家举办义务教育,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意见明确表示了中央对义务教育的中长期定调关键词:“国家举办+公益属性”,所以直接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市公司。


04/定调


过去四年教育股的四次暴跌,前三次是针对校内的义务教育,今年是针对校外培训,其背后的政策监管有一条明显的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是必选消费,是国家满足人民基本需求的服务,是“义务”,其基本属性是公益。政府欢迎民间资本投资参与,但不会欢迎资产证券化带来的“过度逐利”。民营资本可以投资建设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赚钱,但不要去上市,满世界喊“我赚了很多钱”。义务教育的商业化,与教育的公益和社会属性是相背离的,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治治理长期性也是相悖的,甚至会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点。


2018到2020年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和草案,其核心也都是在限制商业化和资本化。任何试图挑战这一原则的人,都是愚蠢的。


培训机构是可选消费,是对校内教育的补充。但是,第一,需要保持校内教育的领导地位,校外培训不可喧宾夺主,这一点的解读可深可浅,执行力度可大可小;第二,要整顿校外培训的乱象,也就是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唯利是图、错误言论、师德失范、虚假广告、破产跑路等。


2018年,教育部等四部门联合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作为过去十年中最为庞大的一次课外培训治理,集中治理了培训机构的不规范经营情况,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超过65%的培训机构存在证照不全、师资不合格等情况。但并未能“推动解决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问题”,进一步的治理势在必行。


大量教培行业从业者关心的是自己的饭碗,从2020年疫情的停课,到如今的专项整治,长达一年多的波折已经让众多中小培训机构难以为继,但还有很多人心存侥幸,认为又是“一阵突袭、一切如故”,期待政策的阶段反弹和落地的执行程度。


曾听闻某个线下培训机构的负责人,2018年行业整顿赔了3000万,2020年疫情亏损1000万,2021年的来回整顿和停业又赔进去1000万。还有很多因为检查、治理,至今未能顺利复课的线下培训机构。


大势面前,任何个人的侥幸都是无力的。


政策制定者不知道中小培训机构面临的生存压力吗?我们能想到的,这个国家最顶层的智囊团会不知道吗?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的发言建议大家好好体会:


首先,对校外培训存在的意义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全面否定。事实上,即使是当下,培训业也依然被需要,其正面作用也仍在积极发挥中;


其次,对校外培训机构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不能全部否定,违规的依法处理,该取缔就取缔,但不能“一人得病全家吃药”,合法运营的不能随意取消;


第三,对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也要一分为二地看,从总体看,目前对校外培训诟病者不少,但支持其继续存在的也很多,部分家庭部分人有这个需要。反观国际上,有些国家曾经在某一时期宣布过取缔全部校外培训,但因为有需求,培训机构转为地下运行后,不仅更加难于管理,而且价格还上涨了,百姓负担反而加重了,后来只好又放开了;


第四,对家长焦虑原因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固然,在线校外培训的疯狂广告助长了家长的焦虑,但家长焦虑的根本原因不在校外培训,而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现行考试评价制度的导向、中小学减负与家长需求之间的重大反差所致。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家长焦虑更不是校外培训机构的“原罪”,头痛往往是全身疾病所致,不能头痛医头,更不能头痛医脚。


05/公平


对于个人,教育的意义会有改变命运,但对于国家,教育的意义是提升国民素质,核心是公平。作为政策制定者,他们需要考虑的是国家层面的大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此前很长时间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任何会造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都将是社会发展的阻碍。


而教育是实现平衡和充分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公平的目标不是每个人都能上好大学,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不是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名校,而是让更多普通甚至贫困家庭的子弟,都能得到好的教育,在这场教育竞争中不落后。毕竟我国有6亿人月收入1000块钱,服务这部分人才是国家的重点诉求。


校外培训行业的大发展,在传递一个危险的信号:用钱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服务。如果有钱人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上更好的大学,会让普通的家庭失去上升的希望,将加剧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进一步引发阶级固化和社会矛盾,这就是国家和政府所定义的现阶段最大的社会矛盾,这也是限制校外培训的最根本原因。


这一背景下,对中小机构的影响会更大。头部的在线教育机构,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教育公平,将一线城市的名师通过在线的方式,让三四线和以下城市的用户也能享受到同等的优质资源,而且也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去应对不确定性的挑战。但线下的中小培训机构,则缺乏应对风险的能力,半年的停课足以耗尽现金流,延长校内时间更是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直接打击。


——面对当下形势,一些校外培训机构正在寻求转型,转向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艺术教育,转型应该注意什么?


——当前校外培训发展中不仅遇到了政策调整期,也遇到了市场调整期。一方面由于去年的过度开发,在线教育市场利好已经被提前预支,需要一段时间“休养生息”;另一方面政府将课后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围,一部分需求会回流至校内,市场空间将被压缩。两期叠加之下,转型势在必行。


转型的领域上,应该关注政策走向。我认为进入新时代,学前教育、基础教育的造福民生功能、促进公平作用和公共公益性质在不断强化中,政策敏感度越来越高,校外培训机构应该提高政治领悟力,及时认识到这一重大变化,不能再走市场化产业思维的老路。转型过程是痛苦的,但有一扇窗被堵上,常常又有另一扇窗在打开。


理解大局,认清事实,尽早准备。


有位睿智的老人曾说过:一个人的努力固然重要,但更要考虑到历史的进程。


来源 | 信口说(ID:xinkoushuo)

作者 | 信口说


往期推荐



新东方朱宇:教培机构的内在发展规律

校外培训班为什么成了刚需?

异类导氮,“猛兽咆哮”

K12在线教育的现状和未来

校外培训治理系列谈之一:校外培训引发关切

教培行业拐点已至,素质教育赛道崛起

福利时间

1.《2020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白皮书》报告

2.《2020中国教育行业生存实录:育见未来·全局提效》报告


添加好友领取福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