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下发现杨家将后代,大约五百人,村中的杨家祠堂已有千年
说起杨家将,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大家所知道的都是影视剧版本的,主要是讲述北宋期间杨家名将家卫国的故事,杨家男将、女将都是人才辈出,令敌方闻之丧胆,不敢轻易地进犯宋朝领土,对于宋朝的兴盛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但历史真的是如此么?真的有杨宗保、穆桂英等人吗?杨家将为宋朝鞠躬尽瘁,在宋朝灭亡之后,他们的命运又是如何呢?杨家将的后代现在又是身处何方呢?
相传,为宋朝征战沙场的杨家名将,并没有在宋朝灭亡后完全消失。毕竟杨家是终生为宋朝效力,自然不会轻易地向其他国家屈服或求存,那么他们自然就会遭受到敌对势力的追捕。
在这样的黑恶势力之下,杨家后代只能是分散逃亡,除了我们熟知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有杨家后代之后,在北方的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也有出现杨家的后代,村中的杨氏祠堂已经存在千年之久。
(一)雁门关下的“杨氏祠堂”
雁门关下的鹿蹄涧村中的杨氏祠堂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据考究杨氏祠堂始建于元代时期,明清时期又再次进行修缮,主要是为了纪念杨业父子,缅怀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为何说现在村里的村民有接近一半是杨家将的后代呢?其实是杨家祠堂保留的史料证实的。
代县鹿蹄涧村杨家祠堂是目前国内现存最为完整的杨家祠堂,还存有“杨族史卷”和两部杨氏族谱,这些都是杨家后代精心保存下来的,即使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时代变革,经历了抗战和特殊时期的磨难,仍旧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
现在村中有1000多口人,接近一半是杨家将的后代,大概有500人。现在村中的生活是比较安逸的,少数老年人仍旧有打拳健身的习惯,其中仿佛也能见到杨家枪法的身影。尽管不见当年杨家将的威武,但这份爱国情怀仍旧流传下来。
当地的杨氏祠堂是为纪念杨业父子建造,在祠堂之中我们也能见到杨业夫妻和杨业后代的雕塑,始终缅怀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族谱和族卷的保留也是为杨氏后代得以追寻祖辈事迹的重要财富,杨家氏族始终保护好这些宝贵的资料,所以我们才得以了解到杨家将后代在雁门关生存的迹象。
尽管祠堂中存有杨业父子的雕像,但关于杨业父子当时情况记载的资料也是不完整,关于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情况,很多都是根据其他历史资料来猜测。那么历史上真实记载的杨家将究竟有谁呢?
(二)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
历史上存在记载的真正的“杨家将”仅仅只有三代人物,他们便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根据史料记载,他们主要活跃在北宋的中前期,而到了北宋临近灭亡的时期,杨家将并已不出现在史料上,也就没有影视剧中存在的“杨家将救国”的故事。
首先便是杨家将的创始人,杨老令公杨业。事实上,杨业一开始并不是为宋朝效力,而是与宋朝存在相对立的立场,是北汉将士。
他多次使得宋朝在于与北汉的对战中吃了败战,在北汉也是战绩累累。直到最后,杨业仍旧在太原城坚守,尽管北汉国主已经投降,直到国主写了劝降书,杨业最终才大哭归降宋朝。
在北汉灭亡之后,杨业归降北宋,仍旧承担成防御辽国的任务。杨业多次带领杨家将士挫败契丹族,特别是雁门关一战,以少胜多,由此将杨家将的名声打响,使得后期契丹族都不敢轻易涉足杨业管辖的区域。
可惜的是,在与契丹族的对抗中,因为错信潘美,导致杨业和杨家军在陈家谷孤立无援,独立抗击辽国。对于杨业的最后结局,有人相传是战死陈家谷,另外也相传杨业被契丹族俘虏,不肯降服,最终被活活地饿死了。
无论最终如何,杨业都在陈家谷战役中便销声匿迹了。在杨业为国牺牲之后,他的儿子杨延昭便继承父业。他自小便是在父亲的影响下长大,自然也就有满腔的热血情怀,成为职业军人。
杨延昭也是继承了父亲的作风,身先士卒,关爱部下,赢得部下的尊重和追随。在他镇守边防的二十几年,辽国不敢轻易进犯,这也使得当地百姓敬畏杨家将,赢得百姓的爱戴,这也使得杨家将的美名流传。
而在杨延昭逝世后,他的儿子杨文广则是继承祖辈和父辈的重担,继续为大宋效力。因得到范仲淹的赏识,杨文广便在他身边学习,后来参军跟随狄青征战广西。
后期在攻打西夏的战役中,杨文广英勇果敢,杀敌无数,受到皇帝赏识,这才能够继续为国家效力。只是在那个时期,宋朝和辽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是与西夏存在少数的战争。
尽管杨文广仍旧秉承杨家将世代“忠心卫国”的传统,也记挂着国家失去的领土,奈何国家积弊深重,想要收复失地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而在杨文广之后,关于杨家将的消息就没了踪迹,杨家将三代卫国报国的事迹也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是杨业和杨延昭,在北宋时期就得到百姓的敬畏和爱戴,这也为国家的安定贡献了不少。
(三)杨家氏族爱国情怀不变
因为杨家将的功劳,老百姓得以安定的生活,所以民间对于杨家将和杨家三代的纪念方式也很多,例如古北口北门外的杨令公祠、山西省代县城里的“钟鼓楼”、开封市内的“天波杨府”等古迹,这都表明当时民间对于杨家将的认同和尊崇。
事实上,对于杨家将后期销声匿迹也是可以了解,毕竟杨家三代忠心报国,为国家奉献一生,自然是很容易招致敌意的。为了保护后代,在民间隐匿起来是最佳的选择的,而关于杨家将的后代,现在遗留下来的四川梓潼和雁门关鹿蹄涧村是比较集中和经得起考究的,但也照样可能有杨家将的后代分居他地。
当下,杨家将的后代也能够安稳地在雁门关下生活,尽管附近可能就是当年杨家将奋战的沙场,也可能是杨家将长眠的地方。对于杨家将后代的追寻并不是真的要完全找到其后代,只是不想这样的爱国情怀就在历史的长河中埋没。
当然,杨家将的后代可能集中在雁门关鹿蹄涧村和四川梓潼,但也有可能在四处分散,只是时代久远,没有详细的记录来表明他们是杨家将的后代。
追寻杨家将的后代,更多是对爱国情怀的尊崇,在和平的年代我们可能不需要人人都成为骁勇善战的将士,但我们希望的是人们都能保有那份爱国情怀和满腔热情,就像杨氏祠堂能够经历时代的考验、杨家将后代能够抵抗住外界恶势力那样,在当今世界中存留下来。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