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给中国取了个霸气名字,沿用两千多年,从未更改
著名诗人李白曾有诗盛赞他:“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谈到中国历史,秦始皇自然是避不开的人物。雄主或暴君、贤明或冷酷,千年历史沉浮中,关于他的功过是非,众说纷纭,多有争论。
但不论对他评价如何,他的功绩都不容置喙:他结束了春秋战国纷乱的征伐混战,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奠定了其后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然而他留给后世中国的遗产不仅限于此,他还为中国留下了一个沿用至今的名字。
六代夙愿,东出崤函的霸业
贾谊《过秦论》中说秦始皇是“奋六世之余烈“,可见秦国一统天下的大计并非一时之功,而是经过了几代秦君的殚精竭虑,才使得秦始皇拥有了征伐各国的强大资本。
自秦孝公任命商鞅厉行变法之后,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庄襄王无不锐意进取,加上张仪、范雎、吕不韦等能臣的不断辅佐,秦国实力不断增强,从中原诸国鄙薄的”戎虏“,逐渐成为盘踞西方,天下忌惮的超级大国。
等到秦始皇接掌政权,他手中的秦国是一台养精蓄锐许久的战争机器。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了10年的时间,攻城掠地,将逡巡函谷关前的六国逐一灭亡,最终达成一统,睥睨天下,从此开启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
立郡称帝,野心勃勃的雄主
史记中记载,秦始皇统一之后,为了彻底掌控天下,废除了分封诸王的旧例,将天下土地重新划分为36个郡县,并在其中设立郡守、郡尉、郡监,让他们分掌行政、军事、检查的权力,防止地方首长势力过大,像东周一样的割据情况发生。
同时把老百姓都称做“黔首”,因为平民佩戴的头巾大多是黑色。
另外又将天下的兵器收集起来集中铸成金钟金人,放置宫廷之内。还将六国过去各行其道的度量衡统一规划,使得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统一思想的同时,交通上的便利更利于国家的统治治理。
最后他建立了宰相制度“掌承天子,助理万机”,将地方权力悉数收归中央,设三公九卿,分工协作,让偌大的国家机器合理运行起来。
以上的系列行为,都是秦始皇为帝国长治久安世代延续而做的规划,在他野心勃勃的构想中,秦朝能够按照这一套制度长久延续下去,这些举措也确实深刻影响了后世中的中国政治。
中国行事自古讲究名分,在做完这一切之后,秦始皇自认立下“自上古以来未尝有”的功绩,自然也要给自己选择上古以来未尝有的名号。
于是他自称“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又在前面加上“始”字,意为开始,希望后代能够从此续以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世世代代永无止息,让赢家天下长盛不衰。
但讽刺的是,秦奴役天下,横征暴敛,最后二世而亡,不过这是后话了。
定名中华,千秋万世的归心
在秦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便成为了天下共主,但面对六国遗民,他深知武力弹压、政治监视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最为根本的方法是让他们对秦治产生认同,产生精神归属感,方能断绝反叛之念。
于是天下人之共土该叫什么名字,就成为了秦始皇治理中的一道难题,最终经过诸多有识之士的讨论,“中华”这一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便被敲定,成为了中国全境的代称,并延续两千多年沿用至今。
与“皇帝”的造词逻辑一样,中华这一名字是“中”与“华”的并称。在上古时代,中原氏族实力兴盛,便以中为尊,为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安上了“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的蔑称。
从造字形态也不难看出,在中原诸国的心中,边缘的“戎狄”与禽兽区别不大,秦国地处西陲,也因此在长期外交过程中为中原各国奚落鄙视。
秦始皇定名中华,一方面是延续以中为尊,天下共主的超然地位,同时改名而不迁都,秦国都城依然在西部的咸阳城,多少是有一些为祖先屈辱扬眉吐气的意气在内了。
至于“华“字的由来,流传的有两种说法。
一个是来源于华胥,传说中她在大泽之中踩雷神脚印之后感应生孕,最后生产出了人类始祖:女娲和伏羲,其后传嗣炎帝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始祖,秦始皇取字于她,意在说明秦朝政权的正统性。
另一说”华”取自于华山,因为中原汉族部落古称夏族,名源夏水,族名取自水名,而夏水位于雍梁之际,古夏水自然发源于秦岭腹地,而古字中华夏同字,故而华字也意指中华肇始,同样也是在为秦朝政权的合法性背书。
随着历史不断推进,中国的领土范围也经历了数次变迁,而少数民族与中原文明的交流碰撞,也使得中华这一概念不断演化,最终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华一词。
近代历史上,随着仁人志士对国家统一的殷切期待,也迫切需要一个统一的称呼来团结全国人民。
1902年,梁启超先生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9年,学者顾颉刚发表《中华民族是一个》,首次指出“中华民族”是一个整体,引发了学界对“中华民族”的大讨论,这一概念自此为大众熟知;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指出“多元一体”这一中华民族的重要特征并详细阐述。
时至今日,中华民族的概念跨越了宗族血缘,打破了56个民族的藩篱,形成了如今团结进步的民族氛围。
结语
秦始皇的一生,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说他暴秦苛政,焚书坑儒损毁中华文脉,但作为开创历史的千古一帝,他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
时至今日,中华二字已经不仅仅是中国领土的代名词,更成为了亿万中华儿女内心的归属,千年血脉浸染延续,成就了如今中华子女不论身在何处始终心系一处,万众一心的自豪感与认同感。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