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汉大臣500万买官位,皇帝直呼“赔了”,崔烈痛心疾首:我更赔

心愿种子 2023-07-01


人生在世几十年,有点追求有点欲望实属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虽说人与人大不相同但大多数人却有着相同的追求,比如功名利禄。

当下如此,古时亦然。终极目的不过就是为了争权罢了,这其中获取功名便是通往终点的最佳途径。

想要功成名就,本就非易事,多少学子十年寒窗,也未能金榜题名,让仕途还未开始便成为了泡影。

有的人想走仕途,却又不想面对科考失败的风险。于是便想出了旁门左道,花重金买官,史上买来官职的例子,还真不少,但能一步登天的少之又少,东汉崔烈算是其中之一。


毕竟并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够容忍臣子是花钱上位的,但东汉时期的汉灵帝,那也算是所有皇帝中的一朵奇葩,崔烈这官职便是从他手里买来的。

一个愿意买,一个愿意卖,本来是有利于两方的事情,但为何这崔烈官职买到手了,汉灵帝钱也拿到手了,两方却都觉得自己亏了呢。

忠良之后,为官为民

说到买官这件事,听起来就像行贿受贿同流合污一样,但其实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捐班”。

说白了就是交钱,然后谋求个职位,一般来讲,干这种事的人都不是什么文人,文人们高傲着呢,不屑于让自己沾染一身铜臭味,更不愿意自降身段,埋没了自己多年苦读的付出。


买官的一般都是富二代,或者是经商之人,想为自己在官场打下人脉,毕竟士农工商,“商”为最末。

想要出人头地的更光彩,更体面,还是做官来的直接,再加上万一混成高官,封侯拜相有了爵位,还能继承,对儿孙都是件大好事,于是有许多人都愿意买个官来做。

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可不是我们所说的这两种情况。

崔烈其人,书香世家出身,其祖上崔骃在汉章帝时期,凭借文采赫赫有名,就连汉章帝对其都相当赞赏,窦宪更是将崔骃奉为上宾。

这个擅长写文作赋的好基因崔烈算是继承的相当不错,用才华横溢来形容他都有些屈才了。对儒家文化深有研究的他,就连文章中,也很有儒家风范。


祖孙二人最不同的应该是最初崔骃并未入仕,一直以文章学问为先,有人讥讽他,只知道文字,不知道功名,他海怒怼旁人说他不屑为功名不择手段,哪怕是阿谀奉承他都不愿做。

也不知九泉之下,看见自己的子孙竟然花钱买官,崔骃会是什么感受。

就算是后来入仕,崔骃依旧正直,谏言是一封一封往上提,这才是一个好官应尽之责,在这一点上,崔烈在最初为官的时候做的也真的不错。

崔烈自少年起,便是立志要做官的,在学成之后也真的成为了一方父母官,虽然官职不大,只是个地方小官,但崔烈却相当上心,把百姓放在心里


作为一个为百姓办事的好官,百姓对他很是感激拥戴,这件事情,自然也会传到朝廷中去,崔烈更受重视了。官阶也在一点一点的往上提。

可是崔烈却并不满足于一步一步的慢慢升,在他的心里,他自己是配得上更高的位置的,他是能有大作为的,而不是一直在处理百姓的生活琐事,鸡毛蒜皮。

无巧不成书,崔烈有这个想法的时候,正赶上当朝皇帝在卖官,于是便有了他后来买官的事件发生。

缺钱的皇帝专职卖官

作为一个皇帝,出生在皇家,应该自小学的便是治国之道,为的就是在继承皇位之后,能让朝中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能有长远的发展。

为了朝臣都是忠良,作为皇上应该拒绝手下的官员行贿受贿,买卖官职,大多数的皇帝真的是这样做的,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皇上多了,也什么样的都有。


自己主动收钱卖官职的便也有了,东汉汉灵帝,便是其中卖的最明目张胆,收钱收的也最多的那一个。

可是作为皇帝,他是不想这个国家好了么?也并不是,主要是他相当的缺钱。

再加上他又不是出身正统,在治理国家上本就能力欠缺,能上位可以算是天上掉馅饼了。

可汉灵帝虽有个皇上的名号,但是大权其实并不在他手上,他也就无所谓当个什么样的皇帝了,荒淫无度,不问政事,便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


这样的日子相当的逍遥快活,但这是要成本的,虽是一国之君,但实则在窦家的把控下,他连国库里的钱都不能随意使用。

可他一直就是个不能委屈自己的富家子弟,当了皇上之后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加上点旁人的谗言,“卖官”便开始了。

若说汉灵帝能干出这种事来是没脑子吧,但是你看他卖官卖的风生水起,一套又一套的,可精着呢。

朝中官职分大小,汉灵帝便给这些官职都定了价,不只是末流小官,连三公九卿这样的高阶官职他都卖。还专门为卖官一事开立专门的机构,像个中介一样,推销官职。


我们来细说这定价,那真是开着无本的买卖,赚最豪横的钱,汉灵帝对官职额定价简单来说讲,就是俸禄的一万倍。不是月薪,是年薪的一万倍。

这还没完,毕竟狼多肉少,如果有人争同一个官职,那就要竞标,像拍卖一样,价高者得,这不就又多赚了一笔嘛,多好的经商头脑。

而且在汉灵帝这里,卖官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买完就结束了的,万一在未来,买官的人升职了,也是要给汉灵帝交钱的,若是交不起钱,没准还会让汉灵帝给炒鱿鱼。

而卖官一事其中的学问,门路多着呢,汉灵帝的在这方面的花样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就是在汉灵帝卖官一事成为人尽皆知的事情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花钱就可以迈入官场,甚至可以位列公卿,崔烈坐不住了,看着自己的职位,越看越不顺眼。便打定主意,买官去。

买官卖官,两方皆不爽

崔烈志向远大,一般的官职他看不起,想着既然要买官,那就要位列三公。可是汉灵帝对于官职是明码标价的,三公之位,要一千万。

虽说崔烈为官多年,家中也有家底,但是一千万于他而言,还是太多了,根本拿不出。

好在汉灵帝时常开特例,搞个内部价,其实就是卖个人情。崔家好巧不巧的于汉灵帝的乳母程夫人有些交情,于是崔烈便请程夫人在汉灵帝面前求了个亲情价,五折,五百万。


有这好事还不抓紧,说五百就五百,万一汉灵帝过两天反悔了呢,崔烈立刻交钱买官,走马上任。

但是三公啊,毕竟是大官,上任相当有仪式感。崔烈上任的那一天,文武百官都来了,对他表示庆贺,虽然大家都知道崔烈这官是买来的,但是也都心照不宣,毕竟这事儿已经司空见惯了。

而崔烈呢,好不容易位列三公,心里也是开心坏了,整个人精神百倍,容光焕发。这让汉灵帝见了,直呼自己赔了,感慨着这么气派的阵仗就应该管崔烈要1000万。

但是这官都已经买走了,他身边又有程夫人在劝着,便也无处反悔去了。这件事儿让汉灵帝着实是懊悔了一阵子。


汉灵帝那边不痛快着,崔烈这边这欢欣雀跃的心情也没维持几天。

因为他的口碑一降再降,曾经,崔烈在当地方官的时候,对百姓那是真的好,百姓也一直认为崔烈是个好官。

但是崔烈突然离开地方,位列庙堂,成了高官,还是花钱买来的官职,这不禁让百姓怀疑,崔烈买官的钱是哪里来的?是不是他们的民脂民膏。

而且崔烈的人品也遭到了质疑。毕竟自古以来官职都是一点点自己打拼出来的,哪有几个像汉灵帝这样随意买卖的。真正有傲骨的人,大家也都不屑做这样的事情。


曾经崔烈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为官楷模,以祖父当年宁愿辞官回家,也坚决不妥协为榜样。但如今他自己也做了买官的事情,这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再加上朝中虽有买官上位的人,但也不乏一些真正的忠臣良将,还有曾经与崔烈相交甚笃的人。他们对于崔烈这样的行为甚是不解。渐渐地便开始疏远他,更有甚者直接便指指点点。

这让崔烈大受打击,虽在三公之位,能在朝中有更大的话语权,能参与到更多的国家决策中来,但是人们的眼光与议论,却也不是他愿意承受的。

随着东汉时局越发动荡,上位者却无所作为,不少人都把责任归咎于像崔烈这样买官入朝的人,说他们德不配位,没能给皇帝好的谏言,还把官场风气搅得一团糟。


虽说崔烈是买官不假,但是在他的心里,他是为了为国为民做事,才花的这五百万,到头来别说自己身处此职,身心不畅,连曾经想要的发挥自己所长都做不到,他深感自己这官买的是太亏了。

为官这么多年,这还是他头一次感到前途一片迷茫,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便想着和儿子聊一聊。结果,儿子对他的态度,更是让他很受打击。

连儿子都嫌弃的买官行为

说起崔烈的儿子,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应该对其有些印象,三国中称其崔州平,乃诸葛亮的好友,能被诸葛孔明成为朋友的人,可见崔州平是有真本事的。

崔州平本名崔钧,是崔烈的儿子,但是和父亲崔烈大有不同,他不同于祖上从文,他选择从武,性情自然也不同于父亲那般温和,更加的直爽,快言快语,有什么事都不在心里憋着。


于是当崔烈问道,你怎么看我现在的官职的时候,崔钧那嫌弃的神情,简直溢于言表,说出的话语,那叫一个直接,简而言之就是四个字“大失所望”。

他还特意强调,这份失望不只是身为儿子的失望,而是表达的天下人的看法,大家都对他十分失望。

其实崔烈早就知道天下人是这么看他的,但是自己就是不愿意承认罢了,崔钧这一句话,便将崔烈一直不愿面对的事情,揭露了出来。

不止如此,崔钧还说,父亲没有文人傲骨,只剩一身铜臭味。


这句话形容崔烈无疑是相当难听的,当时气得崔烈都想打崔钧了,奈何儿子早已是中郎将,说出此话的时候,便知会惹怒父亲,说完转身便跑,徒留崔烈一人在原地气愤不已。

可思量片刻之后,崔烈也知道,儿子说的并没有错,外人就是这么看自己的,自己买官的这件事,终究成了他人生中的败笔。

奈何事情已经发生,无法消除,只能好好当官,不忘初心罢了。

可人算不如天算,崔烈能花五百万买到官职,就有人能出更多的钱买官,虽说崔烈位高,可是有钱的还觊觎他这个官位的还是大有人在的,他这个官职还没做热乎,便有人跟他抢了。


这个人就是曹操的父亲,人家更有钱,直接就将崔烈挤走了,崔烈此时对于官职已经没有什么执念了,不争不抢的便离开了,毕竟就算他想争,也拿不出那么多的钱,那可是两个亿啊。

而崔烈呢,转而当了个太守,不得不说他那五百万是真的堪称打水漂了,什么事没做成,反而让自己背上了污名。

而这太守之职,其实崔烈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上位指日可待,到那时他依旧会是百姓心中认可的好官,同僚眼中的清流,但偏偏,他贪图虚名,懂了不该动的心思,让这些化为乌有。

追求功成名就本没错,但错就错在妄图一步登天,没有一口吃成的胖子,也没有一日攒下的功名,不管是为官还是读书,靠的都是积累下来的经验阅历还有实力,而不是旁门左道。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京城,坐拥12万湘军的曾国藩,为何见死不救
2.古代攻城用云梯,守城士兵为何不推倒梯子,反而费力往下砸石头?
3.苏武饥饿难耐,为何宁吃草根也不吃羊充饥?他吃一只或许就会被杀
4.成吉思汗欲征服世界,却被西夏拖延22年,讨伐六次,至死都没灭掉
5.山东挖出一竹简,解开庞涓残害孙膑真相:孙膑被挖掉膝盖骨真不冤
6.匈奴古训:千万别在汉人面前建城!蒙古大汗偏不信,下场相当悲惨
7.黄巢兵败被杀,数十名姬妾被俘获,唐僖宗处置她们的方式令人不齿
8.大将被俘,对战友大喊:酱、米、墨!战友事后领悟:他要我们夜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