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武帝到底有多牛?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中国至今受益

心愿种子 2023-07-01

公元前138年,为了能与地处祁连山以西的月氏国形成联盟共同对抗匈奴,汉武帝毅然下诏:征募勇士,出使西域。

对于当时的汉人来说,西域是一片无人涉及过的新天地,他们只知道那里天气恶劣,沙漠广袤,戈壁遍布,想要到达目的地,并非易事。

更可怕的是,途中还必须通过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可以说,这简直就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任务。


然而,对于冒险家来说,越是险象环生的探险越是令人心潮澎湃,不怕死的张骞慨然应征,带领西汉使团共计一百余人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冒险家奇迹归来,武帝打开了新大陆

当时,汉匈之间的战争暂未全面爆发,表面看起来还算平静,但是,抱着侥幸心理的张骞刚刚进入匈奴控制区后,就被匈奴给抓住,扣下了。

好在匈奴这个民族对勇士非常崇敬,而张骞英勇无畏、高大健壮、性格豪爽,非常符合匈奴人的胃口。


于是,为了让张骞加入匈奴这个大家庭,匈奴单于不但没有杀死张骞,还特意给他安排了一个匈奴老婆。

不过,张骞并未沉迷在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好日子里,被匈奴扣押的十年里,他日日夜夜无不惦念着他的皇帝,他的国家。

光阴如梭,十年终于过去了,张骞趁着匈奴放松警惕之际,终于逮到机会逃了出来。

出了匈奴控制区,张骞一路向西,风餐露宿,经过几十天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大月氏。


遗憾的是,如今的月氏国离匈奴很远,离汉朝更远,多年来几乎没有外敌来犯,因而他们早已经好了伤疤忘了疼,将曾经被匈奴灭国的事情抛之脑后。

张骞在月氏停留了一年有余,都没能说服月氏人与汉朝合作对抗匈奴。不过,这段时间里,张骞到附近的国家游历了一番,对于西域各国的山川地理与风土人情都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收获还是非常大的。

公元前127年,张骞离开月氏,启程回国,谁知道竟然又被匈奴给发现扣留了。好在匈奴单于真的是很欣赏张骞,不但没有处死他,还让他和老婆孩子团聚了,可惜,张骞的心里只有他的大汉天子,容不下其他。


公元前126年,匈奴单于去世,匈奴政局风云突变,张骞终于逃了出来,经过多番曲折,回到了他日夜思念的汉帝国。

十三年里杳无音信的冒险家奇迹般地归来,还带回了弥足珍贵的西域情报,从张骞的描述中,汉武帝打开了新大陆:

原来,在河西走廊以西,除了月氏国,还有三十多个从未听说过的国家(西域诸国)。

汉武帝当即决定,打通河西走廊,斩断匈奴右臂。


1.5万公里远征大宛,控制西域诸国

由于汉朝需要长期跟匈奴作战,马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汉武帝一直对马匹非常重视。

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大宛国给汉朝送来了几匹马,高大健壮,出汗时像流血似的,因此被称为汗血宝马。

汉武帝对大宛的汗血宝马非常钟爱,从得到这几匹马后就恨不得跟它们睡在一起了。

为了得到更多的汗血宝马,汉武帝命人花重金铸造了金马,并派出使者前往大宛国,希望能和大宛交换他们那里最优质的汗血宝马。


没想到此时的大宛国已经和匈奴达成合作共识,因此毫不留情地拒绝了汉朝使者。

大宛国态度强硬,使者很没面子,一怒之下直接抡起大锤将金马砸了,然后放了几句狠话直接走了。

按理来说,这金马是我家的东西,砸不砸的跟你大宛没啥关系吧,谁知道,使者这一砸竟然惹怒了大宛,大宛王为了解气,直接派人在半路上将汉朝使团全部拦截杀死了。

汉武帝闻讯震怒,你一个小小的大宛国,竟然不把我大汉放在眼里,真是该死!


士可忍,孰不可忍。汉武帝当即就决定要将这大宛国给灭了,一来为了震慑西域诸国,二来削弱匈奴力量。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率领数万大军发兵攻打大宛。

由于大宛国位于今天的帕米尔高原上的费尔干纳盆地区域,距离汉朝非常远,想要带上足够的粮食打过去是非常费劲的。

所以,汉武帝决定走到哪,打到哪,顺便再把沿路的小国都给征服了,让他们好好见识一下我大汉朝到底有多威风!


当时,西域一共有三十六国,总人口也就二十多万人,有些比较小的国家只有千余人,打起来应该不会太费劲。

于是,李广利给汉武帝立了一个flag:半月之内,必定攻下大宛国!然而,俗话说的好:“讲最狠的话,打最狠的脸”。

等到真正开打后,李广利才发现,人家虽然国小,但是战斗力贼强,想要短时间内把沿途的小国都打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此次作战的目标是大宛国,李广利不敢恋战,只好带着士兵绕开这些小国,饿着肚子继续前进。


然而,沿途的环境过于恶劣,没水没粮食,汉军到达大宛国东边的郁成国时,已经仅剩下几千人了,而且基本已经饿到虚脱,战斗力别提多拉垮了。

预料之内,汉军惨败郁成国。李广利心想:连郁成国都打不赢,还想攻下大宛国,岂不是在做梦,于是,只好带着剩下的人马狼狈而逃。

据史记记载,此次出征共计耗时两年,到达敦煌的时候,还活着的汉军只剩下几百人了。

往来二岁,还至敦煌,士不过什一二。

——《史记·大宛列传》


汉军惨败的消息传回长安后,汉武帝大发雷霆,立马派人传谕李广利:“胆敢入玉门关者,杀无赦。”

为了得到几匹马,就如此大费周章,有那个必要吗?朝堂大臣们都觉得这场仗打得相当亏本,于是力劝汉武帝放弃远征大宛。

但是,汉武帝死要面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于是又兴师动众集结了一支多达六万人的军队。


这还嫌不够,为了解决补给问题,汉武帝要求全民总动员,征天下七科谪(社会上七种社会地位最低的贱民),让他们带上大量的牛马骆驼、兵器和粮食,作为远征军的后勤部队。

而发天下七科适,及载糒(bèi)给贰师。

——《史记·大宛列传》

一切准备就绪后,李广利带着一只六万人的远征军第二次远征大宛。

第二次远征,汉朝准备的相当充分,西域各国一看汉朝动真格的了,基本都吓坏了,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直接开城门投降,主动给汉军提供粮食和住所。


不过,还是有几个硬骨头,其中当属轮台国态度最为强硬,死活不肯开城门投降。

为杀鸡儆猴,李广利下令血洗轮台,经过几天的血战,轮台沦陷,整个城内血流成河。李广利的威名彻底打响了,轮台以西的国家无不骇然,纷纷开城门迎接汉军入城。

就这样,李广利带着汉军一路上势如破竹,通行无阻,很快抵达大宛。


第二次大宛战争以汉军的胜利而告终,自此之后,大宛成为了汉朝的附属国。

汉朝耗时四年有余,以雷霆之势接连两次远征大宛,行军合计约1.5万公里,不仅让大汉帝国声威远播,也让西域诸国纷纷归附汉朝,对日后汉朝经营西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正是因为汉武帝跳出祖先的舒适圈,不计成本选择了出征,才有了三十多年后,汉武帝的重孙子汉宣帝,在轮台正式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也得以正式并入了大汉版图。


西域的故事,直到1884年才正式画上了句号,这一年,晚清政府正式在西域设省,定名为新疆。

看看如今广袤的新疆省,就不得不感叹汉武帝曾经的高瞻远瞩。试想一下,如果汉武帝没有大费周章进行改革,依然选择跟祖先一样“无为而治”,如今的新疆或许就不会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了。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世界史上著名的“四大谎言”,没一个是真的,至今还有人深信不疑
古代女子动辄“卖身葬父”,为何不挖个坑埋了,原因让人心酸
战场上,为何不能捡地下的枪?捡枪的后果有多严重,搞不好会丧命
武则天喝醉后给一小国改名,名字沿用至今,如今发展成世界强国
宁愿将800架战机藏进沙漠,也不和美军打,多年后下场大快人心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殊不知,后面一句才是最关键的
前人常说:五树进宅,人穷家败,五树是哪五种树?为什么不能栽?
中亚国家为啥都叫“斯坦”,有何含义?为何中国也曾被称为斯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