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医附院创建全国首家义工“幸福银行”

健康湛江 2022-10-09


引言:十载春秋寒暑,一批又一批项目义工为人民群众献爱心、办实事,用无疆大爱切实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这个城市无数病患家庭带来温暖与希望。累计注册义工8468人,服务群众逾40万人次,科普受众1500万,服务总时长21万小时,建有定点义工服务站43个(院内外)、义工服务队22支,设有大病救助服务平台、百岁老人爱心服务基地、医普惠明工作室,共获国家级荣誉20项、省级荣誉56项、市级荣誉13项等健康服务成效。这是湛江市本土志愿服务品牌义工“幸福银行”成立十年来交出的亮眼成绩。


酝酿:义工服务“可存可取”


建立在互助的基础上,义工“幸福银行”实质是一种新型的志愿服务管理机制,核心在于“奉献——回报”间的良性循环,借鉴“银行”特有的“储蓄”功能,独创“可储存、可支取、有利息、可投资”的服务模式,将义工每次服务的时长记录到“幸福存折”中,当义工或者其亲人有需要时,便可享受对等的服务,义工也可根据自身星级等别及类型,用时长兑换培训、健康体检等回馈,有效解决国内义工服务形式化、短期化现象。



创新:“1+4”五工联动组织管理模式


义工“幸福银行”是国内首批医务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组织,于2011年12月5日(国际志愿者日)由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创建并发起,依托高等医学院校背景及医学专业优势,创新志愿服务模式,打造了一支以党员义工为引领,医务社工为指导,医学生义工为主体,医护义工及社会义工相互交融的健康促进与医学科普传播队伍,建立了国内首创的“1+4”五工联动组织管理模式(党员义工+医务社工、学生义工、医护义工、社会义工)。助力医院承担健康促进的社会责任,把社会志愿服务、公益健康服务、人文关怀服务融入健康科普传播、健康行为干预等,优化健康服务资源的可及性、便利性,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



发展:从服务“一群人”到温暖“一座城”


打造健康服务品牌项目“病友会公益项目”、“健康卫生日项目”、“暑期百名义工服务临床”等,面向院内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导医导诊、护送陪检、探访慰问、链接救助资源服务,开展义教义剪、医学科普、健康宣教、主题病友会、健康讲堂等特色活动;院外深入乡镇农村、社区街道、校企机关面向社会大众开展义诊、医学科普、健康宣教、临终关怀等健康促进服务,积极开展彰显特色的健康服务项目,助力健康中国;探索新时代实践育人路径,为医学生义工设医学人文实践平台,让医学生在临床服务中学习医学知识与技能,体验大健康理念,提升医学人文素养。发展事迹曾被载入由广东省政协征编的《敢为人先——改革开放广东一千个率先》大型文史资料中,相关资料被收纳入“大潮起珠江”广东改革开放40周年展览馆,成立义工“幸福银行”党支部、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获评“广东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五年被评为“湛江市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转型:以公益为导向助力粤西健康扶贫攻坚


为推动粤西地区的大病救助走向专业化、个性化、长效化,义工“幸福银行”于2020年11月创建粤西首个“三向联合”大病救助服务平台,融合“医院+企业+基金会+医务社工”等多方优势资源,搭建“政策救助+慈善项目+个人筹款”三位一体的大病救助服务新模式,链接政府社会资源,联合筹建“小扶大助”专项基金,结合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服务联动,以“三向联合”的方式深入为群众办实事,致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一年多以来,平台搭建高效的信息通道,联合多方协助,提供统一、安全、快捷的资源调度、信息链接、求助申请、社工援助、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等专业服务。


其中,“小扶大助”专项基金由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统筹,用于在该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早产儿、血液病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帮助他们得到有效救治,缓解就医经济负担,并持续面向爱心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募捐。截至2022年1月31日,平台为全院大病患者提供咨询救助服务达4310人次,受助人群覆盖广东、广西、四川、湖北等多个省市区,受助人群年龄介于新生儿至89岁间,协助患者申请湛江市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25次共计67.1246万元,公募6人次共计72.1292万元,链接社会资源救助47次共计60万元,个人筹款2628人次5732.5212万元,总链接医疗救助款达5931.775万元,切实急群众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展望:以“大健康”服务共促全民健康


紧密围绕“人人享有健康”的宏伟目标,积极响应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广东、健康湛江”的战略部署,以公立医院为主体,以高等医学院校为依托,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标,团结社会各界力量,打造一支在医学专家指导下,由医务人员、科普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等多元构成的高层次健康科普宣教队伍。充分发挥义工“幸福银行”平台和资源优势,服务于该院临床专科建设,重点在健康科普教育、慢性疾病管理、补丁临床服务、提升患者满意度、大病救助帮扶等下工夫。


同时,深入社区校企、乡镇农村等地全面推进健康科普工作。通过建立医学科普传播相关学术组织、开辟多种科普传播途径和平台、建立健康科普资源库、开发健康科普技术指南和规范等途径,建立一个惠及全人群、高端高质高效的健康科普传播体系。通过不断完善体系建设,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使全民享有高质的、精准的、易得的涵盖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与教育等健康科普信息服务。



来源|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编辑|林露

责编|宣传

往期回顾

● 多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湛江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


● 市新冠肺炎指挥办哨点监测工作专班召开全市哨点监测视频推进


● 本土新增90+16!武汉累计14例阳性病例,均关联一个培训班


● 【关注】不得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国家发改委强调“三个不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