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善处理人际,得罪领导了咋办?35岁了,还能进体制吗?

镇长本人 大树镇长 2021-07-04


首先对诸位读者朋友道个歉,过去几周会议比较多,一直连轴转,耽搁了信箱回复,还请各位来信朋友见谅。


来信提到的问题,小镇都会尽力回复,对于一些小镇不太了解的领域,小镇也会去请教更加专业的朋友,只是时间上就比较长了。


现在进入正题,回复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关于非直管领导,安排了一项有违规风险的工作,该如何处理。


我是一位基层小公务员,可总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


这几天有个资料,是一位副局长让我经手一件事情,我本来就不想经手,但是最后碍于面子还是在内部系统处理了。最后纸质资料存档的时候,经办人那里他不签他的名字,还让我签。最后推来推去,他有些急了,把资料摔在我办公桌上,让我签上。


我心一狠,去找了局长。结果局长折中了一下。把其中涉及风险最大的那个去让他签字,剩下的让我签字,还安慰我说没什么问题。


以前跟那位副局关系还不错,最起码脸面上还过得去,现在一闹,等于把脸面都撕破了,不知道以后该何去何从呢,虽然他不是我的主管副局,可有些业务还是交叉着。


另外镇长,每天下了班,打算看书时,总是脑子里浮现白天办公室各种人情世故,静不下心。从毕业之后,感觉能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真是太少了,真是太想念学校那种氛围了,这样的状况我又该如何处理呢,我太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了,被人际关系拖累。


镇长信箱回复:


体制内尤其公务员,和体制外大多数工作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稳定,稳定到可能十几年、几十年就是这些同事,尤其在流动性较低的基层更是如此。


因此人际关系格外重要,一旦行差倒错,可没法像体制外一样,大不了离职重新开始。

 

但是,也不要因此就对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存在畏惧,小镇认为,体制内的人际关系反而更加简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根本没资格谈斗争,斗争的烈度要低于公司。


最重要的是,有编制在手,是真正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不争不抢、悠闲度日,无论什么大风大浪都刮不到,这可不像在公司一旦人事斗争失败,离职几乎是必然的。

 

小镇就有一位朋友,具体情况不说啦,在某单位工作,经历过多次组织机构调整,在俗称的“冷衙门”待过、利益纠葛的地方也待过,当过领导秘书,也坐过冷板凳。


但是他有个我特别佩服得就是,他觉得靠边站挺好,正所谓无欲则刚,不牵扯那些是是非非,那自然也没啥是非找的上门,一切晋升随大溜,省下的时间精力多教育孩子、舞文弄墨,别有一番生活意境。



回到这个问题,虽然所在层级不同,但都有编制。编制就是底气,只要不违法乱纪,领导几乎没有任何可能开除一个公务员。


再者风水轮流转,说不定哪天换了领导、机构调整,糊里糊涂就起来了。很多新领导喜欢从“冷板凳”提拔下属,因为这些人更懂得感恩。


所以最差也就这样,毕竟基层晋升本来就是很玄学的事情,接下来就该说说可以提高的地方了。

 

这位朋友在这件事上,本来有很多个机会可以把事情处理好,不说增进领导关系,起码不得罪人是毫无问题的,但是现在的结果却是:


1、 坏了一位本来关系不错的副局长的关系:别管现在是否分管,领导分工是会调整的,说不定哪天这位副局长就成了直管领导;


2、 让局里人包括一把手觉得不会做人办事,风评不好;


3、 打了副局长的脸,把本来私底下处理的事摆在明面,这件事肯定会成为未来几个月甚至一年大家反复提起的事,如果这位副局长今后晋升,有可能会被对手拿出来攻击。


4、 直管领导也会有意见。


5、 违反组织纪律,有违规风险。

 

这件事的后续还是很麻烦的,在公务员体系尤其是一线,替领导处理事情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涉及审批的部门。这些事有的不过是加速、插队,但有的可能就涉及违规,能不能处理好这种事情,还是很重要的。

 

这位朋友在处理的时候,有几个很重大的错误:


1、既抹不开情面,又半途而废,两头不落好。


这位朋友像是刚参加工作,作为新人,能够答应这位副局长,说明这件事并没有严重违规,或者说风险并不大。要么不做,要么想要副局长的人情,那就干脆做到底,半途而废最要不得。


2、思虑不周,关键的话没有说在前面


在副局长找来办事的时候,这时候对方其实有求于这朋友,这时候如果这位朋友答应下来,当面以请示的语气,直接向领导提出经办人签字问题,会好很多。比如:


“X局好,这事没问题,我来办,就是经办人这块档案管的严,您看能不能麻烦您归档的时候签个字”。


这时候,一般局长会答应的,如果不答应,那也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比如这件事这位局长不希望暴露他的影响,或者说他要避嫌,了解到足够的信息,也才好对症下药。


如果还想要这份人情,那就干脆认下来,经办人自己签,但是明确表达如果出啥事,还请领导多关照等等。


如果担心后果,那就委婉拒绝,比如自己是新人,实在不敢等等,事后找机会跟领导道个歉,请个饭啥的也就完事了。这就是新人的优势,见多识广的领导很少会浪费功夫为难一个新人。

 

总之,在领导来找帮忙的时候,当场把困难的地方提出来,大不了领导去找其他人,事后很容易找补回来。

 

3、对直管领导不尊重


整件事一直在说这位不分管的副局长以及一把手,分管副局长呢?即使分管副局长位子空缺,那肯定也会有明确的临时分工,不应该越过自己的直管,这是大忌。


一定牢记自己是直管领导的兵,自己做错了事,直管领导要担责任的,自己想要副局长的人情,有了问题平白让直管领导挨挂落,这是要不得的。

 

跟直管领导报告,有几个机会可以请示:


答应下来前、工作进行中、出现归档签字问题时、找一把手前。

 

如果都没有,那彻底违背了中国体制内一大铁律:下级服从上级,这个上级最重要的就是直管领导。

 

4、为什么要闹到一把手那里?


体制内一定要学会绝大多数的事,要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就一个经办人签字的事,好好的跟这位副局长说,会有解决的方法的。


我们一定要把矛盾激化“掐灭在摇篮里”。尤其是这位副局长托这位朋友办事,说明信任这位朋友,而且这件事不太适合他出面,结果这位朋友转头就把副局长卖了,而且直接告到他的上司那里。


这是典型的越级,以后单位其他领导、同事会怎么看?以后恐怕也不敢找你来帮忙,乃至建立深入关系了。

 

5、 对领导不尊重,遇事直接找一把手,需要转变学生思维。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同学,有很多学生思维,其中一个就是“告老师”。但是单位的领导不是老师,虽然体制内的领导一般比较年长、而且心思比较内敛,对于新人至少明面上会比较关照,但是这是领导有涵养,并不代表就能不把领导当领导。

 

总之,要明白一点,局长很忙。


而且一个副局长,无论如何肯定比一个新人更有资历、背景。作为局长,除非是这件事大到天上去了,又或者正缺刀子对这副局长下手,那肯定只能是和稀泥,给这位朋友一个折中交代,事后还肯定会专门安慰这位副局长。



到头来,找局长不但没起到作用,反而坏处一大把,这件事归根到底还是对领导缺乏敬畏,有一种上学或者玩游戏的不真实感,这也是年轻公务员常有的问题。

 

其他问题还有一些,不再展开了,如果是小镇碰到,会这么处理:


1、 衡量这件事不合规程度,严重程度如何?


如果说这件事谈不上违法违规,只是比如流程上有些特殊处理,那小镇就会去做,毕竟小镇不是不食烟火的,还是俗人一个,更何况在基层单位,互相帮个小忙确实不应该,但无可避免。


当然如果违法违规,新公务员一定要提高警惕,从一开始就不要接,具体如何婉拒上面已经提了。


2、 一开始就把谁签字当面提出,请副局长给一个明确的说法;另外公开询问这位副局长,可否向自己的直管领导报告一下,放心,作为体制内,尊重自己的直管领导,这不是告密,这是很被人认可的优秀品质。


3、 无论这位副局长同不同意,都一定要第一时间向直管领导报告,以自己直管领导意见为准,未经主管领导同意做事,说白了就是以公谋私,只不过谋得是这位副局长的人情。



4、 如果事办完后,副局长耍赖不签字,还是要以沟通为主,尽可能争取,因为此前报告过直管领导,所以这一步问题并不大。


5、 假如万一就是搞不定签字,那也一定不能上升矛盾,前面已经衡量过这件事的严重程度了。就算有些违规那也不是大事,尤其还向上级报告了,到这一步,向直管领导报告下情况,自己签字就行了。


毕竟都是有些不太合适的事情,藏还来不及,怎么能搞得沸沸扬扬、人尽皆知?


真要有整顿,这就是现成的反面典型,直白点,一个单位经手那么多事,档案库谁翻得过来?就算翻出来,也不过就是一个检讨,有直管领导还有这位副局长,天塌不下来。

 

事已至此,小镇也给这位朋友几个建议:


1、 找机会主动向直管领导、尤其这位副局长道歉,诚恳承认错误,好好利用新人错误可以原谅这个优势。至于机会,比如集体活动、过生日等等,哪怕从一个短信开始。


2、 抛弃学生思维,认真学习体制内规章制度,尤其是上级服从下级、多请示、不越级等基本原则,形成条件反射。


3、 不要妖魔化人际关系,更不要美化过去,学生时代才是特殊,社会才是常态,至于学习,作为公务员,有大把晚上和周末时间,已经很难得了,学习还是看自己。


4、 加强本单位同龄人的联系,多交朋友,起码有些风声自己不至于被瞒着。


5、 如果实在觉得厌恶人际关系,那考虑下是否真就愿意平淡度日?如果下得了决心,不老想着还要晋升等等,就当份工作,工作照章办事,不留把柄,想怎么处世都好说,但是一定想清楚了。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围墙外的想进围墙内的,原信比较长,小镇就简化提炼了:


我今年已年近35,硕士毕业,毕业后从事IT,也在人工智能等行业工作过,有项目管理和公司运营经验。


作为非管理人员,在这个年龄十分担心被企业丢弃,今年疫情冲击下,更担心随时会被裁员。


如今深感稳定的重要性,但是现在回头想进体制比较困难了,面临这种困境,准备尝试自己做一些投资、或者去创业,又或者进比较大型的国企等。


因此,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


1、如果能够完全了解我们的体制,理解体制的需求,会不会从一个更高的角度去理解和调整目前的工作呢?


2、今年国家重提西部大开发,这个时候体制有没有留给像我们这样的人更多的发展机会?


镇长信箱回复:


我们都说中国是“官本位”,体制掌握了巨大的资源,想在中国做的好,无论任何行业,只要发展到一定层次,就必须了解体制、融入体制。下到商贩、上到巨头,无一例外。

 

譬如流动摊贩,过去被赶来赶去,今年各地“地摊经济”,一下子城管反过来要求摊贩摆摊,禁止与鼓励这就是体制的力量。


对于巨头来说,体制更加重要,或者说层次越高的人越理解体制的强大,很多行业的盛衰往往取决于体制,比如结构化改革、各地发展规划,又或者是监管部门的一纸命令,前者比如太阳能、芯片,后者比如内涵段子一夜封禁、幼教行业一夜改革,等等。

 

所以对于第一个问题,小镇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是这个理解不是八卦闲聊、野史秘闻,而是要学会一些基础的理解体制的方法、途径,在此基础上看个人发挥,而不必追求“完全理解体制”——这个复杂了。


我们可以做到的,其实也并不困难,比如了解体制如何运转、自己所处的行业主管部门有哪些、行业相关政策变动等等。


体制是超越具体企业、行业的,是构建体系、进行监管,因此天然层次就更高。别的不说,如果深刻理解中国政府一贯行事风格,面对美国在芯片上卡脖子,提前入局芯片领域,尤其是中芯国际这样对标台积电的中央军,那过去一个月应该赚的不少。



对于“今年国家重提西部大开发,这个时候体制有没有留给像我们这样的人更多的发展机会?” 


相比东部,西部还是有很多机会的,但是也得格外提醒,中国东部地区已经是比较成熟、现代的社会结构,当然竞争也极为激烈,西部地区缺人才、缺资金、缺项目,机会肯定是有的,毕竟这是一个增量市场。


但是一定注意西部不同的政治生态、做事逻辑,也需要好好盘点下自己有没有独特的人脉资源。


做好心理准备,认清自我能力。是人才的话,比起东部,人才稀缺的西部会给你更容易崛起的舞台。但如果是庸才,也会更容易被埋没,生活的下限也不会如东部一般高。


最后,谈一下体制外35岁问题。


在互联网行业,“35岁现象”被大家所熟知,但是并不代表35岁就没活路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诞生也不过20多年,大多数从业者还没到35岁,早期的那些人要么财富自由了,要么成了管理层了,真正35岁找不到工作的有,但并不是多数。


目前互联网行业,最受35岁困扰的其实是程序员等技术人员,至于后台职能部门比如财务、人事、法务、公关甚至监察等等,大把大把40岁以上的人。只要公司没倒,干到50岁毫无问题。

 

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程序员等技术人员占比往往在一半以下,越大的公司越是如此,一个5000人规模的互联网公司,技术人员能有2千就是很看重技术了,毕竟程序员可不便宜。

 

但是对于程序员或者说技术人员来说,35岁危机确实让他们鸭梨山大。主要两个原因:程序员太贵了、技术迭代太快了。

 

与前面说的职能工作不同,这些工作知识更新是比较长的过程,而且也未必需要根本改变,有些走关系路线的,人脉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由于学习新知识的较低要求,且不用面临高体力、长工作时间压力,年长反而会带来人脉广、经验丰富、老奸巨猾等等优势。


然而程序员不同,技术迭代太快,加上长期伏案工作身体差,体力跟不上。同时,高强度的工作缺乏学习新技术的时间和精力,薪酬又格外高,对企业来说,养一个资深程序员很不划算,更合理的是有1、2个大牛,带一批新人去拼杀。



因此,对程序员来说,路径很明显,而且需要在30岁就开始谋划:


1、 有天赋的、喜欢程序的,继续深挖,做技术专家或者项目管理,做技术的规划者而不是码农。


2、 转行管理。管理不仅仅是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也完全可以调整自我去做比如政府事务、人事之类的工作。技术员独特的思维方式,善于分析问题、抓主干、忽略个别BUG让系统带错运行等的特质,也不乏转型成功的。


3、 跳槽,去体制内,建议在33岁前完成


程序员群体极为庞大,除了在大厂和部分公司的,多数程序员薪资并不高,尤其是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以外的地方,更需要提前谋划。

 

对于已经到了35岁的朋友,小镇也不画饼了,除非有人脉积累,否则公务员、事业单位可能性很小了,年龄是硬门槛,在体制外“35”、“40”都成为HR潜规则的今天,体制内年龄限制也是非常明确的。


毕竟体制内也明白,这个年龄才想进体制的,多半奔着养老,而体制内招人是想要干活的,尤其是社会经验别那么丰富,容易服从管理的人。


对这位朋友而言,建议好好盘算下自己的人脉,找一下靠谱的国企渠道吧,至于投资、创业,建议在疫情结束前,轻易不要涉及,稳字为先,35岁危机如果再加上经济危机,那就着实太难了。



小镇欢迎读者给小镇发送邮件,和我讲一讲你的困惑,说一说你的困局,看一看小镇和朋友们有什么能帮助和开导你的地方。


以及,为了帮助到更多的读者,和增进大树镇长的“地气”,小镇将不定期地刊载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和案例,与大家一起分享问题的解决路径。请放心,小镇会事先征求来信者的首肯,同时所有个人信息都将被隐去。小镇会为你的隐私绝对保密。


请记住这个邮箱:dashuzhenzhang@163.com


小镇等你。


其他文章链接

镇长邮箱问答精选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