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掉这5种消费,我一年省了五位数
大家好,我是云宇。
掐指一算,再过61天就是春节,成年人一年一度的年终大考就要来了,你准备好钱包应对了吗?
常听周围朋友抱怨“好穷”,但看着他家堆成小山的网购包裹,我也只能笑笑不好说什么。
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我们很难去辨别消费陷阱。
甚至很多时候,明知那是陷阱,也会抱着“对自己好一点”的心态往下跳。
收到信用卡账单时才发现,“对自己好一点”也不过是商家的花言巧语。
虽说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赚出来的,但在赚钱艰难的当下,省钱反而成了最好的生财之道。
最近几年,我渐渐过起低物欲生活。总结下来,是戒掉了以下5种不必要消费。
1、戒掉小钱
很多时候,钱包最大的威胁不是什么大物件,反而是一些小钱。
一杯奶茶、一个盲盒、一件饰品......当代女孩出门逛街不买衣服不买包,专挑看起来便宜的小东西。
拼夕夕和1688代替了某宝,各种便宜且包邮的小物件让人放下戒备,购买欲望蹭蹭涨。
但很多时候,正是这些小钱才是更大的消费陷阱。
它们看起来人畜无害,9块9包邮的快乐难以拒绝。
但它们大部分只是包装精美的垃圾,快乐只存在于下单的一刻,最后不仅占地积灰,还会偷偷给账单增加压力。
回想一下,有多少次被信用卡账单惊到。明明没买什么大件,却有大几千的消费。再细看记录,一单单看似不贵的消费,最后变成了令人瑟瑟发抖的数字。
冲动消费前,先三思再三思,想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们,还是只为了满足当下那一刻的购物欲?
2、戒掉囤货
回想起来,我已经好几年没在“双十一”买买买了。
曾经觉得“双十一”是囤生活用品的好时候,但最后发现,囤的东西没有便宜多少,却耗费了大量储存空间,增加使用负担,有时候还会为了满减凑一些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比如囤纸巾,我曾在双十一买了整整四大箱卷纸和抽纸,收到后不得不腾出一整个柜子来装。结果两年前囤的抽纸,到现在还没用完。
还有泡面和零食,平时一个月吃不了一两次,但眼见保质期逐渐临近,不得不频繁吃垃圾食品,这让我失去了吃食物的快乐,同时收获了体重。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和课。
健身卡、美甲卡、美容卡、理发卡......总觉得自己会再次光顾,总以为自己占了店家的便宜,结果不但没有再次消费,店家还倒闭了。
各种为知识付费的网课,总以为有一天会好好学,但除了下单那一天,就再也没打开过。
可以理解的是,2019年后人们用囤货来寻找安全感。但大部分情况下,囤货不但会增加钱包的负担,也会增加使用它们的心理负担。
3、戒掉“网红”
没有人能逃过“网红”的魔爪。
你以为自己早已火眼金睛,一眼就能把所谓的“网红店”、“网红单品”拉进黑名单,但当瑞幸拿出酱香拿铁、猫和老鼠联名,当喜茶推出Fendi、无语佛联名,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还有那些带货博主的短视频,有趣的家居小物、“提升品质”的香氛护肤、看起来超实用的小家电,每一件商品都刺激着观众的购买欲,但细想一下,它们的所谓“实用”,不过是商家强行创造了使用场景?
消费主义时代,商家太知道怎么制造“网红”商品来掏空消费者钱包了。
《无节制消费的元凶》里说:“今天我们都被商家怂恿着放纵自己的童心,信用卡成了冲动和自我陶醉的即时消费主义的推手......他们制造出的无法满足的欲望,无论我们拥有什么,市场上永远有更多、更好的选择,这就是我们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对“网红”商品有消费冲动时,不如先多看看网上的差评降低预期,然后问问自己:前面就是消费陷阱,我真的要继续跳吗?
4、戒掉“对自己好”
刷朋友圈时总能刷到代购们发的各种洗脑文案,什么“好看的女人不省钱,努力的女人不缺钱”、“日忙夜忙,不妨对自己好一点,贵点又何妨”......
为了“对自己好”,买了一柜子根本不合适的衣服包包;
为了“对自己好”,买了一大堆有的没的护肤品、化妆品......
每次种草一个爱好,还没开始行动,先买下堪比专业级的装备,当万事俱备后,又发掘了下一个爱好。
回想一下,因为“对自己好”这个借口,你浪费了多少钱?
诚然,生活那么苦,确实该对自己好一点。但,到底是真的对自己好,还是商家让你以为的对自己好?
买一堆护肤品不等于拥有好皮肤,买全套装备不等于学会技能,买健身卡也不等于好身材。
别把消费当投资,也别把盲目消费当“对自己好”,什么才是真的对自己好,其实我们比谁都清楚。
5、戒掉面子
前两天逛商场,迎面走来一位剃板寸头的中年女人,虽然周身上下没有一件大牌,但就是看起来超有钱。
一个人的面子,从来不来自他用多少名牌包裹自己,有气场的人就算只穿一件白T也能吸引目光。
但很多人就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月薪3000,背一万块的名牌包,月薪一万,开五十万的名牌车。在家省吃俭用吃泡面,在外一掷千金做豪姐。
为了面子,大家真的很拼。
但要知道,不是拥有了物质就能拥有面子。
与其超前消费,买与收入不匹配的东西包装自己,不如舍弃不健康的社交,戒掉盲目攀比,把钱用来投资精神世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别人看到的首先是你,而不是背XX包、穿XX衫的你。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