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这个问题,困住了多少年轻人?
大家好,我是云宇。
“在人际关系中内耗过多怎么办? ”
在知乎上刷到这个问题时,我反省了一下,发现自己的人际关系确实也不怎么样。
在我看来,国内大学最应该开设的课程,一门是理财,另一门是社交。
从校园霸凌到朱令案,从职场生态到社会人情,年轻人一边拒绝表面社交,一边不得不扮演成熟的大人。
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人在拧巴中自洽,有人在拧巴中毁灭。
而更多的人,依然在拧巴中继续拧巴着。
1
在报社实习时,我认识了一个同期实习生。从我的角度看,我们的关系更像饭友,偶尔聊天打趣,或是一起合作一篇报道。
但对方似乎不这么想。
实习结束后某一天,她突然联系我,问能不能在我家借宿一宿。
对我来说这样的请求有些过界,但又不知如何拒绝,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约定好的那天,我去车站接她,给她准备晚饭。
我和妈妈拉开久未二用的沙发床,为她铺好床单被子。
第二天她离开,妈妈又把东西重新恢复原状。
因为我的不懂拒绝,给家人带来了原本不必要的麻烦。
几年后,我又收到她的信息,说她要来杭州找工作,想在我家再蹭住一晚。
当时的我正坐在下班回家的公交车上,看到这条消息,又一次陷入了不知如何拒绝的焦虑。
因为对我来说,她只是个关系不算亲近的前同事。况且我自己也只是住在妈妈家,实在不适合一而再再而三地带不熟的朋友回家。
更重要的是,我当时冒出一种感觉,她是不是把我家当成了免费旅馆?
就连第一次来借宿,也是空手而来,毫不客气。
于是,我做出了这辈子最决绝的事——直接把那位朋友拉黑了。
据说那位朋友后来一头雾水,问了很多认识的人,甚至报社的老师,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但对我来说,这只是一种逃避问题的鸵鸟行为罢了。
2
现在想来,当时的行为实在有些幼稚。但即使增加了几年社会经验,我也仍对处理人际关系感到头疼。
有一次,我被拉着和几个不熟悉的朋友玩桌游。
那是一个新桌游,玩法是抽取卡牌后,接力编一个合理的故事,并在结束后将整个故事复述出来。
对于一个文字工作者来说,编故事并不是难事。
但当我作为第一个抽卡的人开始编故事时,我突然担心,万一我编得太多,会不会影响别人的游戏体验?
于是简单编了几张卡牌后,我假装编不下去,结束了自己的轮次。
后面几轮也是同样,生怕别人觉得我胜负欲强和扫兴。
我特别厌恶这样的自己,让人觉得虚伪、做作,但我更在意别人的眼光,害怕被讨厌、被留下负面印象。
3
相信我这样的矛盾心理并不是个例。
想坚持做自己,就无法在社会和职场过得顺利;努力扮演成熟的大人,又被人嘲讽为谄媚和虚伪。
打开社交网站,到处都是00后整顿职场的“超燃”案例,有人信了,照做了,于是被职场“整顿”了。
我有一个一毕业就进国企上班的朋友,那是一个非常考验社交技能的地方,而我的朋友这方面技能为0。
于是她工作多年,任劳任怨,加班加到吐血,终于混成了领导的“眼中钉”。
问她原因,她说因为讨厌没能力的领导,就算遇到也不会和对方打招呼。
工作多年,她从未给这位领导好脸色。我说她情商低,她说我只想做自己。
最后,朋友终于因为无法忍受而辞职,而那位领导因为强大的向上管理能力,仍旧在公司混得风生水起。
回到一开始的话题,为什么会在人际关系中内耗过多? 因为你既要又要。
既要体面的成年人形象,又想保持内心的干净。或是和我朋友一样,只想做自己。
就像《被讨厌的勇气》一书里说的那样:“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在我看来,人际关系是一道关于取舍的数学题。
想要获得某些东西,例如晋升、情感、财富,就得让渡一些自我;如果不那么在意社会利益,那就可以向前走一步,把自我的圈划得更大。
关键在于,如何在过度自我和过度迎合之间寻找到那个平衡点。
当然,如果只想结交纯粹的友谊,那么做自己就好,因为总会有同频的人和你相遇。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写作小心机:如何写出极简高级的文字?
35岁不结婚不上班,偏离人生轨道很难,但很值
她发声、反抗、死亡......可是,然后呢?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