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指南针 | 电信学部
专业指南针——电信学部
01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前身是1908年交通大学时任校长唐文治先生创建的电机专科,1912年电机专科改为电气机械专科,1928年电气机械专科被扩充为电机工程学院,1937年电机工程学院改为电机工程系,1957年交通大学西迁后成立无线电工程系,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1994年三系重新合并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18年底,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成立。
学部包含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且均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9个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以及计算机试验班(H)和人工智能试验班。
02 师资力量
学部有教职工601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9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55人。
教师队伍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际合作卓越团队1个,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
03科研力量
科研教学基地
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其中1个联合建设),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5个,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
科研成就
近5年来,学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686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军工等国家科研项目共计878项,发表sci论文3363篇,ei收录 4217篇,出版专著和专业教材约135部,国家级科技奖9项,省部级科技奖近70项,授权发明专利1098项,科研累积到款超16亿元。
04下属学院
1.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3.物联网工程
4.人工智能学院
5.微电子学院
6.软件学院
7.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8.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1.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
电子学院现有教职工148人,其中教授34名、副教授41名;研究员、高级工程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超过95%。高层次人才辈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中组部青年千人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学校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20人。
著名固体电子学专家、中科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姚熹教授和著名光电子学专家、中科院院士侯洵教授为本专业主要学术带头人 。
专业简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主要培养物理电子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技术、固体电子学与技术、信息光电子学与技术、电子和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等方面的专门技术人才。该专业是以电子和光子为信息载体,研究对信息进行获取、存储、处理、传输、显示和支持所需要的各种器件及其集成技术的学科。
学长的一些观点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想学好需要比较好的数理基础,和自动化这些专业相比电子竞争压力小很多,摆子很多,不过电子上限很高。电子的课程都强物理,课有点难学,比如有门课叫电磁场电磁波,挂科率50%,所以电子均分并不高。电子的就业前景也很好,如果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来这个专业。
老师对本专业的看法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电子器件作为核心研究对象,上游涉及物理、材料等学科知识,下游涉及系统和系统的集成。我校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研究领域有电子材料与器件、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有机光伏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和信息显示技术、微波技术、光通信、集成电路和集成光电子系统方面的研究、应用、设计和制造。
信息的高度融合是现在方兴未艾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特征,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基石,在未来必然有着非常广泛的需求。近年来,我国对各类电子器件的自主核心技术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以及国防等领域,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前景非常光明。
——谭文疆副院长
将来的发展空间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当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电子科学与技术必将是大有可为的专业。学院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高端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产业的关键技术,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医疗检测、新能源和深海探测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西部创新港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我院将充分利用“创新研究所”的新体制,大力加强教师凝聚力,探索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民经济重点难题,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加强电子学科与物理、材料、化学、信息、能源、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微纳电子器件校级共享平台为依托,以“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为目标,大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030年将电子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基地。
——谭文疆副院长
毕业后去向
据学校反馈数据,学院近三届本科生出国出境留学比例为13.5%,而且留学学校绝大多数属于国际前200强高校,国内升学55.8%,直接就业28.8%。
本学院的毕业生工作层级较高,既有国家电子科技集团、航空航天集团、高等院校、政府机关单位、重要科研院所等大型企事业单位,也有惠普、西门子、飞利浦、松下、索尼、三星、LG、台积电、腾讯、华为、中兴、联想、比亚迪、海康威视等国际化大公司。此外,毕业生中涌现出一大批以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常增虎、中兴通讯董事长李自学为代表的杰出校友。整体薪资高于同水平高校毕业生。
——谭文疆副院长
保研
本专业保研比例约20%,近几年保研的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去年74.5。此外,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我们学院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比例均在50%以上。
——谭文疆副院长
2.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师101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0人。具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教师共18人。已经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以教授、博士为骨干,人员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梯队。
科研实力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目前设有无线通信研究所、电磁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深地探测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智能计算与通信研究所和教学实验中心。学院建有三个国家级科研教学平台: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石油勘探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级通信与信息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及三个省部级科研平台:陕西省深空探测智能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智慧网络与泛在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近五年来,信通学院共承担和参与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及重大横向合作等科研项目1000余项,科研到款逾2.6亿元。共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900余篇。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国家级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瑞萨杯及英特尔杯等全国各类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各类奖项60多项,其中一等奖20余次。
研究方向
超宽带探地雷达研究,天线理论与设计研究,微波器件与射频电路设计,超材料理论与应用研究,电磁场数值计算研究。
学院本科生毕业去向
近三年本科生就业率达99.1%,其中境内和境外升学为47%和13%,就业比例为30%,毕业生主要在信息产业、国防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行业从事通信与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教学等方面工作,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其中深造单位包括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德州农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香港城市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多伦多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就业单位包括英特尔、IBM、微软、华为、中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及中国电科、中国航天科技、中国航天科工、中国兵器等骨干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高等学校以及各类IT企业。
学院国际交流情况
西安交通大学是被国家确定为以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为目标的高校,具有广泛的国际国内合作和交流机会,本专业的学生均可争取。本专业海外交流项目主要有:双学位项目有中法4+4项目,密歇根大学,MIT等双学位项目,有十多项短期校级交流项目。我校近5年已选拔十余期学生赴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学交流。工程类专业优秀学生有机会前往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交流学习一学年,修读高年级或研究生专业课程,进入实验室,完成毕业设计,并可申请全奖硕博连读项目。
学长问答
Q1:在本专业的学习感受:
A1:信息工程所需要接触的课程种类较多,所以课程会排得非常满,但是很多课程并没有过于深入,如离散数学,所以虽然学习课程较多,但大多数课程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有一些课程还是有比较大的难度,如电路等。
Q2:专业学习心得:
A2:实际上,真正接触一些专业类的课程是在大二下学期,能很清楚地感受到,专业类课程实实在在地将之前学习的基础课程相关联在了一起,如我这学期学习的随机信号分析课程,就要用到概率论、信号与系统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同时也逐步了解了信息工程所涉及到的领域。
Q3:学习本专业的建议:
A3:信息工程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多,学习这门课程不仅需要了解软件的操作,还需要掌握硬件的装配问题。大二上的课程中,电路是之后很多课程的基础,复变中的傅里叶变换在后续许多课程中都有运用,大二下的四门主要课程:数电,模电,电磁场,信号与系统都是很重要的课程,希望大家能好好学习。
Q4:想对学弟学妹们说:
A4:信息工程专业虽然学习课程较多,但接触的方面也是很广的,将来的就业方向也很多,最近大火的一些技术也和信息工程有关(5G,元宇宙等),感兴趣的同学们欢迎选择信息工程专业做更进一步了解。
3.物联网工程
办学条件
该专业依托电子与信息学部下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一级学科的师资力量,拥有教授、副教授30余人。该专业拥有传感与检测、短距离无线通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体标识与管理和物联网综合应用等多个专题实验室,教学实验条件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培养特色
该专业依托电子与信息学部,通过学科交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物联网工程应用为切入点,采取宽口径、强基础、重能力的培养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及创新能力。
毕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电力、能源、交通、运输、医疗、贸易、物流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系统架构设计、物理信息采集、数据传输通信、信息管理与数据挖掘、信息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制造、运行与管理维护,也可以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毕业生可以保送研究生,也可以报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就业前景
物联网是个交叉学科,涉及通信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以及RFID技术、嵌入式系统技术等多项知识,想在本科阶段深入学习全面知识的时间是很有限的。主要有以下两个就业方向:(1)面向物联网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2)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行业。
国际交流
物联网工程专业隶属于计算机学院,可以与其他计算机学院学生一起申请国际合作项目或者国际交流机会。计算机学院已经与美国哈佛大学、MIT、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亚利桑那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日本庆应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加坡理工大学、荷兰莱顿大学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和学院以多种方式支持学生赴国外进行各种长期或短期的学习交流。
核心课程
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导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招生情况
2023年 28人
发展前景
物联网广泛应用于绿色农业、工业监控、公共安全、城市管理、远程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环境检测等领域。而无论是农业、工业生产、公共安全,还是交通监控,都存在很多控制信息及过程信息,需要通过各种接入设备接入到物联网网络层面,以实现各种信息的汇总及处理。目前信息接入设备在物联网领域应用较为明确的包括智能交通、智能建筑、远程医疗、智能机房基站等。
学长问答
Q1:在本专业的学习感受:
A1:感受其实还好,因为物联网工程属于计算机类专业,也被划分在计算机学院里面,所学课程大部分也是电类很多专业都会学的,整体难度正常,会有某一两科很难,譬如电路与电子学,感受的话前阶段和计算机学的差不多,没什么差别。
Q2:专业学习心得:
A2:倒说不上什么心得,好好学吧。
Q3:学习建议:
A3:建议就是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并且物联网工程软件硬件都会学,其他没什么,愿意好好学都能学好。
Q4:对学弟学妹们想说的:
A4:选专业还是要看爱好和需求,不要想着保研啥的,一段时间有一段时间需要考虑的事,把握当下!
4.人工智能学院
发展历程
1958年西安交通大学在国内首批创建的“自动控制”专业,1981年首批获得“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和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1982年设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2001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1986年在国内最早成立了人工智能专职研究机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以下简称人机所),依托“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二级学科,开展人工智能方面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已成为西安交通大学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为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紧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我校在人工智能方向上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势,加快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2017年由我国人工智能权威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教授领衔,创办了“人工智能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探索培养人工智能方向本科生,并于2018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2018年12月在人机所的基础上成立“人工智能学院”,2019年3月获教育部首批“人工智能”本科新专业建设资格。
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能力突出、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现有教授和副教授24人、研究员和高工等实验技术人员6人、讲师1人、行政事务秘书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IEEE Fellow 4人、“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2人、3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该团队于2000年获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首批资助,并获连续资助。
人才培养
在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人机所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文化和制度,取得了一批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培养了一批学术界和产业界的领军人才,成为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特别是,培养出国际人工智能领域45岁以下顶尖科学家、前微软亚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现任旷视科技首席科学家孙剑博士,其提出的“深度残差网络ResNets”成功地解决了深度神经网络训练难的世界级难题,成为国际图像识别领域的重大突破和深度学习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科学研究
在科学研究方面,主要进行以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为基础的智能信息处理结合学科发展前沿,重点进行视觉信号统计特性、初级视觉模型、计算机图形学和机器视觉信息计算模型研究;智能系统的数理机制探索与模型化;计算视频及面向图像和视频处理的超大规模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基于图像信息的智能控制与识别系统和各种图像处理方法与技术。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省部级科技项目、企业委托项目200余项;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十余项,获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以及IEEE智能交通系统杰出团队奖等奖励。
在2017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发现号”无人驾驶智能车城乡道路测试、高架快速道路测试两个单项均获第一名,综合排名第一。在2018年“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中,“Pioneer先锋号”无人驾驶智能车获得高架快速道路测试和城乡道路环境测试的总分第一名,并荣获高速道路施工路段自主通行技术奖第一名、城区道路自主泊车技术奖第一名和乡村道路行驶技术奖第三名。
学长说
首先人工智能学院现在不属于电信学部,已经独立了。人工智能的课是比较多的,也有背诵课,例如脑科学、认知心理学。还有一些硬课,比如模电数电计组3合1。大三课程相对少,但是实验挺多的。对于计算类的硬课,就是狠狠刷题,多问老师,一定要肯花时间在上面,大三的自控和数字信号处理,能找到考研题刷最好。人工智能保研率是比其他专业高,但是同学普遍挺卷的,保研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想保校外,只要有保研资格都可以考虑,同时可以多刷些科研,发论文,出国交流半年,花适当的时间在机器人、计算机相关的技术类的竞赛上面。另外GPA保持在3.8以上,只要有保研名额,可以自由选择保校内还是校外。不过选择保校外你就需要确保校外的导师愿意收你,这就需要刷背景了。因为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太完善,有些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实习机会少、请假实习和参加夏令营难批准、实验课压力过大等),我们也在和学院争取自己的权益,以后会慢慢进步。
5.微电子学院
师资力量
微电子学院现有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55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23人。教师队伍中包括1名工程院院士,1名科学院院士,2名杰青。聘请了近3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及工业界有专长的技术专家担任企业指导教师。
实验中心及实验室
拥有系统集成芯片设计及实验平台,数模混合/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和测试平台,电子材料、工艺与器件实验平台。先后建设了VLSI设计开放实验室、SoC设计中心、半导体集成电路工艺实验室、半导体物理和器件实验室、本科生EDA实验室、研究生EDA训练中心等。
重要教学科研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VLSI设计实验室、真空微电子研究所、半导体能源转换器件研究中心、微电子学实验室。
专业简介
微电子学院设置的本科专业原名为“微电子学”专业,2013年更名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其目标是培养在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等微电子技术领域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主要研究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涉及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及测试,是国家优先发展的学科。本专业为我校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单位,采用国际公认的工程教育CIDO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信息新蕾”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开展科研和教学互动,培养学生在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设置为:主要课程设置为: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量子力学与统计物理、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半导体数字集成电路、半导体模拟集成电路、微电子制造技术、Verilog硬件描述语言、半导体器件建模、VLSI测试与可测性设计、MOS功率器件等。
保研
关于保研,每年微电子学院的保研政策和其他的专业是一样的,这是我们交大教务处统一规定的。大概每年有20%多一些的本科生是有保研机会的。其实大概前25%都会有保研机会,因为有一些学生虽然排名靠前,但是因为要出国而放弃,所以总的保研名额大概就是1/4不到的样子,20%多一些(2018级保研最低分86分)。
毕业后的去向
因为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主要是面向集成电路产业的,所以将来学生毕业以后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就业,或者继续深造,那么这个对于研究器件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将来的去向就是各类的集成电路的制造工厂。那么对于电路设计方向的来说就是大大小小的芯片设计公司。当然微电子行业的就业门槛相对来说要高一些,大部分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只招硕士研究生。这个专业就业的前景相对来说比较明确。
就业形式与薪资
微电子本科生近3年深造率都超过80%,绝大部分上研,10%左右出国,只有20%不到的学生直接就业。微电子学院本科生毕业以后,薪资具体是多少,没有掌握准确的数据,但是微电子学院的研究生毕业以后,大概薪资待遇应该是各行各业中仅次于互联网行业的,大概在年薪20-40万之间。研究生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每年微电子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都是供不应求的,很多企业到我们这儿来都要不到学生,一个学生毕业以后可能会收到三四家,甚至五家以上的企业的offer。所以从事集成电路设计这个行业目前的薪资待遇相对还是比较高的。
分流后小方向及招生人数
微电子学院的本科生专业只有一个,就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个专业方向,我们微电子学院每年大概招收120个本科生,没有其他的方向了。今后的微电子学生学习的方向将会分为主要两个:一是面向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另一个是面向集成电路的制造,面向材料、器件和制造工艺。所以相应高年级以后学习的这个课程内容会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分流。微电子学院专业分流时完全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按照学生成绩排名来选择,如果排名靠前就可以选到心仪的专业方向。
转专业及分流
微电子专业分流这两年在学部的排名在第3或者第2,排在计算机、自动化之后。最高位次39、最低位次大概700。转专业政策完全执行电信学部的政策,由高数线代考试+大一成绩+面试等成绩构成。具体内容可以参考这个网页:http://due.xjtu.edu.cn/info/1013/11326.htm。
老师寄语
微电子专业和所有的工科一样,没有什么特殊之处,都要能沉下心来,认真仔细,要有一个工程师的心。
——程军副院长
6.软件学院
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软件学院是教育部和原国家计委批准的首批35所示范性软件学院之一,成立于2002年4月。学院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是按新模式建立、新机制运行的学院,拥有(共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学院是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有视觉信息处理国家工程中心(软件学院分中心),陕西省智慧网络与泛在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陕西省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高学历、高职称、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7人,正高级职称教师5人(含1名IEEE Fellow)、副高级职称教师2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3人,硕士生导师33人。个别老师近年职称变动,不太准确。
研究成果
学院教师整体以中青年为主体,构建了多个梯度分明的高水平科研团队。涉及包含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移动云计算,智慧城市等多个研究领域。近三年院内科研团队共承担纵向课题26项,军民融合项目12项,企业课题53项,经费合计超过6000万。发表SCI论文130篇,专利150项。近年来,先后获得“教育部科学技术二等奖”,“生态环境部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陕西高校科学技术二等奖”等诸多奖项。
培养模式与特点
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教学实验条件,建立了全开放的网络化学习和实验环境,并先后与IBM、百度、华为、阿里云、微软等知名IT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建立了实训实习基地和联合培养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向的高端人才。2015年,与IBM合作获批成为“2015年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并通过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评审成为“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软件学院的学生除享受学校提供的各项奖、助、贷学金外,学院优秀学生同时还有可能获得:陆诗娣奖学金(360设立)、新网奖学金(新网银行设立)、中汇奖学金(中汇信息有限公司设立)等专项奖学金的奖励与资助。
毕业去向
在近年来的毕业生中,约15%的毕业生出国深造,获得保研资格的人数超过20%(23届保研率27%左右),大部分都读研了。毕业生就业主要在IT行业以及政府、金融、教育、信息服务等诸多行业中,从事大型软件项目或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管理和行业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选择就业的学生主要进入大型软件企业、银行、电信、政府等事企业单位。部分单位包括:华为、阿里、腾讯、京东、百度、大疆、蚂蚁金服、中兴通讯、国家电网、TCL、比亚迪、三星、SAP等。
7.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自从上世纪90年代即开始网络空间安全及相关方向的研究工作,是国内最早从事网络空间安全研究的高校之一。2015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工学”门类下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西安交通大学成为首批获批高校并获得“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2018年7月,西安交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正式成立。2019年获批国家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21年2月,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正式获得教育部审批。
师资力量
本学科由学科带头人管晓宏院士创建,共有教师50余人,其中国家级和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15人。网安学科建成了一支以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重点实验室为载体,以院士领衔、国家级人才等学术带头人为支撑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多学科融合、结构合理、团结合作的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项目、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多项有影响力的国内外学术奖和学术荣誉。研究成果应用于包括中办、总参、国家保密局、教育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多个党政军单位和大型企业,为保障国家网络信息安全、实现网络安全强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培养的学生获得IEEE INFOCOM2019最佳论文奖等国际权威奖项。连续在“互联网+”、“挑战杯”、数学建模、信息安全等大赛中屡获金奖,培养的毕业生获全球网络安全技术领域国际大奖。
培养特色
本学科聚焦网络空间安全科技前沿,注重交叉学科研究,形成了包括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安全、网络空间大数据处理与内容安全、安全管控芯片与系统、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安全等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为实现网络空间安全强国,面向国家和区域安全需求、引领科技发展,培养具备解决网络空间安全前沿理论问题和工程问题能力的一流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环境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十分优越的科研环境和实验平台,通过联合培养、海外实习、国际会议以及合作研究等学生国际化培养体系,为学生在实验室期间参与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条件。注重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与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互联网应急响应中心等国家核心部门和单位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以及学生实习基地;与微软亚洲研究院、IBM、华为、360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紧密,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开发和协作能力。
毕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主要在政府、军队、国企、研究所、IT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空间安全工作和开展尖端技术领域科学研究等工作。就业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西安等大城市。
一些问答
Q:选择网安专业的原因:
A:首先呢,这个专业人才缺口比较大;是国家近些年来重点发展的专业,国家很重视信息安全的保护;然后当一名白帽子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Q:学习经验分享:
A:要善于运用互联网资源,不要死磕书本,多多实践编程,多思考善于运用数学思维优化结构与算法,最重要的还是安全意识的培养。
教师寄语
各位同学是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第一批本科新生,第一批代表西交网安水平的本科毕业生,第一批若干年后让母校引以为傲的本科校友!网安学院愿为大家搭建舞台,请大家在这个舞台上,创造历史,创造辉煌,创造荣誉,创造奇迹,创造快乐,创造........创造属于自己的一切!来吧!加入我们网络空间安全“军团”!一起在网络中创建抵御外敌入侵的“万里长城”!青春无悔!网安无悔!一生无悔!
8.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概述
是什么:自动化主要研究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信息处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术,进行自动化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与研究,实现对各种装置和系统的自动控制。例如:大厦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设计、智能机器人的设计制造、工业设备的自动控制、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系统的研发等。
学什么:《模拟电路基础》、《电磁场与电磁波技术》、《DCS与组态软件》、《自动控制基础》、《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机械设计原理》、《Visual Basic语言》、《电机及其运动控制系统》、《DCS/PLC/FCS原理与应用》、《运动控制》、《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传感器原理与检测技术》 等。
做什么:自动化类企业:自动化工程、自动化设计、软件工程、自动控制、数据采集;电气类企业:电力工程、系统运行、电力电子技术、供电技术等。
就业薪酬可参考下图
主要课程
强大的师资力量
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我校控制科学与工程被评为A+学科。学院下设4个研究所和1个研究中心,开设1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有教职工105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6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自动化专业老师寄语
进入大学是新的开始,大家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大家要提早适应大学生活,学好基础课程,尤其是高数,线代、英语,这些科目在未来的本科学习甚至研究生阶段有很重要。在正确的时间做好正确的事。自动化专业经常被称为“万金油”专业。工作领域有很多方向可以考虑。比如传感器融合方向可以应用于无人车的环境感知,路径规划。事实上,该方向和自主控制的机器都有很大关联。比如自动规划路径的潜航器,自主飞行的无人机。另外,医疗上疾病诊断也有很大相关性。比如MRI和CT结合的图像融合技术。控制工程方面,许多人都进入物流相关行业,甚至是电力系统。检测方面、故障诊断领域:汽车自检,地铁检测和调度。自动化专业可以进入许多企业:如有在华为进行芯片开发的同学,也有进入腾讯、京东、阿里巴巴的同学。
院长寄语
信息工程专业是教育部首批建设的一流专业,源于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创建的无线电技术专业,其所属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是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本专业秉承西安交通大学“厚基础、重实践”的百年传统,形成了一套从本科到硕士和博士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大批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优秀人才。热忱欢迎有志青年到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学习、深造,成为国之栋梁!
——范建存副院长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当代信息社会的基石,是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经济的技术基础,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电子科学与技术必将是大有可为的专业。学院结合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聚焦高端电子、光电子材料与器件产业的关键技术,推动我国电子信息、医疗检测、新能源和深海探测等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中国西部创新港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我院将充分利用“创新研究所”的新体制,大力加强教师凝聚力,探索国际学术前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解决国民经济重点难题,优化学科研究方向,充分加强电子学科与物理、材料、化学、信息、能源、医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微纳电子器件校级共享平台为依托,以“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为目标,大力促进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030年将电子学科建设成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基地。
——谭文疆副院长
像芯片这个行业,目前是我们国内急需的,而且这个行业将来还会发展,100年不会改变。目前正是中美贸易摩擦,在高科技领域的强烈的竞争中,芯片起了一个非常非常关键的作用。所以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看到国家的需求,把自己兴趣爱好和国家的需求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做出正确的选择。
集成电路产业是我们信息行业的粮食,是国家安全的一个基础保障。我们国家对这个行业的需求,目前是非常非常的紧迫。这个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我希望广大的同学能够投身到集成电路行业中,建功立业,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程军副院长
我希望,学子们夯实专业基础,强化能力素质,培养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注重工程应用,守初心,爱国家,勇奋斗,塑新人,展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龚怡宏院长
由于推送篇幅有限,部分资料在推送内未能呈现,还请有需要的同学扫码查看电信学部的详细资料。
文编 | 雷雳
美编 | 林鑫
责编 | 戴忻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