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城一派|中国灵安往事十七:97岁的佩英“阿哥”,长寿的密码原来在这里

桐城一派 桐城一派
2024-09-05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上面字↑,关注“桐城一派


猜看,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慈眉善目的老阿姨高寿。

可能你会猜70多80多,也许大胆一点的使劲往90靠。

别猜了,告诉你真实年龄吧,97岁,有没有惊掉你的下巴?

上周六上午,我和这位看着我长大的阿姨“面对面”,来一次隔了38年代沟的对话。

姆妈,你记得你出生于哪一年吗?不止一次听说阿姨的记性好,我常想,有我老妈好吗,所以有备而来的我存心考考伊。

1928年12月21日,阿姨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随即从包里翻出身份证验证,果然,一个数字都不差。

一计不成,再施一计。

姆妈,听说小日本占据桐乡县城时,要小孩子学日语,还记得吗?我又抛出一个难题来。

不料,阿拉伯数字1到10,阿姨张嘴就来,毫不费力地用日语讲了一遍,时不时还蹦出几个日语单词出来,唬得我一愣一愣的。

这点难题,对阿姨来说,小菜一碟,刷刷水啦,一点也难不倒她。

或许她的日语发音有点瑕疵,但大概意思八九不离十。

抗战胜利都快80周年了,这日语她还记得煞煞清爽,一点不拖泥带水,没有超级记性,恐怕办不到。

墙都不扶,就服阿姨,而且是不服不行的那种。

最强大脑,果然名不虚传

今天灵安往事系列文章的主角当然是这位老阿姨,但不好意思,我得先留点篇幅给下面一位老相识。

巧得很。那天我在文华小区阿姨家里还碰到了一位老熟人,喏,就是阿姨旁边的这位,原桐乡县委报道组组长、第一代专职报道员朱显文老先生。

照片上,两人神态很亲密,无话不谈,而且老朱看向阿姨的眼神很是尊敬,简直迷弟一枚,事实上,他们俩的确是的的刮刮、如假包换的亲姐弟。

老朱今年91岁,除了耳朵有点背,身体硬朗,退休后炒炒股,有赚有赔,但老朱生性乐观,赚也好,赔也罢,从不放在心上,图个乐子而已,晚年生活倒也是其乐融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就认识了老朱。因为业余爱好报道,我常常往报道组跑,一来二去就跟老朱熟识了。当然,起初我是不知道老朱跟阿姨是亲姐弟的关系。

当时浙江日报关于桐乡的报道都是出自老朱之手。我也常常在浙报上发表豆腐干,每到年终表彰时,总是接到老朱的电话,说浙报的优秀通讯员获奖证书和奖金到了,有空来拿。

后来我报道写的少了,跟老朱的联系就中断了。

细细算来,跟老朱已经30多年未曾谋面。所以那天,刚开始老朱面对我很茫然,在他姐姐的提醒和启发下,老朱的记忆活泛起来,不仅报出了我的名字,连我供职的单位也记起来了。

甚至还记起了1989年我在浙报和钱江晚报发表的《桐乡一深井水温高达95度》的新闻。

看来,朱家记忆力惊人的遗传基因,不是一般的厉害。

好了,言归正传。

朱家四姐弟(左起):朱显忠、朱佩芬、朱佩英、朱显文

阿姨叫朱佩英,家中排行老大。家中原有姐弟六人,小时候家里穷,二弟显庭很小就被送去杭州当学徒,四妹佩芬下乡去了新疆,后定居杭州。

解放前夕,佩英阿姨从梧桐镇来到灵安,迄今75年。

来过,就未曾离开。

在同一个地方生活了四分之三个世纪,标标准准的老灵安了。

佩英阿姨回忆,1937年11月,桐乡沦陷,她亲眼目睹了日寇从永宁街(即南门直街)耀武扬威进城的情景。那年,她只有10岁。

佩英阿姨年轻时和好姐妹朱婉珍合影

日寇铁蹄之下,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阿姨不是在逃难,就是在逃难的路上。后来,时局稳定一点后,她才断断续续读了几年小学,记忆中几句简单的日语,就是那个时候学的。

1949年,佩英阿姨与灵安的朱谷成结婚,陆续生下了鉴秋、秋霞、菊亚和鉴慈两男两女4个孩子。

佩英阿姨母亲及菊亚鉴慈合影

谷成姆爸务农,家境一般,后来随着孩子的增多,开支吃紧,经济拮据,为了补贴家用,佩英阿姨习得一手裁缝手艺,照农村的土话说法,叫偷来拳头,文雅说法是自学成才。

后来,佩英阿姨加入了冯三宝的灵安裁缝组。

俗话说,手艺傍身,吃喝不愁。

虽然是偷来拳头,但佩英阿姨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边学习边改进手艺,裁缝技术有了很大长进。镇上以及附近乡脚的人,都喜欢找她做衣服裤子。记得小时候,我穿的好多衣服裤子都出自佩英阿姨之手。

都说技术这个东西忘不掉,也偷不走,这不,去年,佩英阿姨96岁高龄,老花眼镜也不戴,给玄孙做起裤子来了。

看看这副派头,像不像灵安首席裁缝师?

佩英阿姨有两大爱好,白相和搓麻将。

当然,如果必须要挑一样,肯定是麻将。

说起佩英阿姨搓麻将的劲头,别说女儿媳妇了,就连儿子女婿都自叹弗如。

有一次,从晚上六点半开搓,中间基本不休息,将近12点的时候,二媳妇已经是哈欠连天,上下眼皮打架,反观佩英阿姨,眼清目明,战意正浓。

又搓了几圈,儿媳妇终于摒不牢了,一声长长的哈欠后,说,半夜了,不搓了,明天还要早起。

佩英阿姨不动声色,摸了一张牌后,说,90几岁的都不说要困告了,60几岁的却要收场了。

佩英阿姨不动,谁也不敢收场。

只要麻将上手,佩英阿姨就放不下了,恨不得搓个通宵。

三年前,疫情一有好转,佩英阿姨就坐不住了,嚷嚷着要出去玩,儿子们拗不过她,只好带她去嵊泗。

那天佩英阿姨买了一束香,烧香要走上几级台阶,她一不留神绊了一下,身体晃了几下,两个儿子大惊失色,但鞭长莫及,眼看就要跌倒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太太一个扭身,左手往台阶上一按,稳住了身形,右手还稳稳地拿住那束香,连声说,嘎的,嘎的。

老太太没事,两个儿子却吓出了一身冷汗。

儿子埋怨她为啥不扔掉手里的香,佩英阿姨说,扔了,菩萨就不保佑了。

两个儿子面面相觑,相顾无语。

还有一次去太湖三山岛玩。说是出来白相,其实啊,佩英阿姨就是借游玩的名头,最后愣是在太湖边上的宾馆里搓了三夜麻将。

佩英阿姨家是个有20多人的大家庭,儿女孝顺,媳妇贤惠,互敬互爱,其乐融融。

早些年,大女儿会带着佩英阿姨去杭州看望杭州的妹妹,逛西湖,游太子湾,好不惬意。

近些年来两对女儿女婿也都经常来陪她聊天,给她买新衣服。佩英阿姨逢人便说:“我的衣服一年四季的都是两个女儿买来的。”

每次回家,姐妹两把家务都包了,人称“田螺姑娘”。

大女婿烧得一手好菜,小女婿就带着她四处走走。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大儿子鉴秋陪她剪窗花,逗得她像个小孩子一样开心。

孙子小辉为她剪脚指甲。

小儿子鉴慈陪她看海宁潮。

大女儿秋霞带她去太子湾看郁金香。

二女儿菊亚带她去看风景。

小兄弟阿忠,跟姐姐来上一首情歌对唱。

每年为佩英阿姨祝寿,是雷打不动的保留节目。切蛋糕,唱生日歌,老太太也很时尚,紧跟年轻人的节奏,要许了愿才吹蜡烛。

结束本文的时候,我特意问了一下佩英阿姨的孙女耐学,你奶奶在家里有多少雅号啊,她说,有佩英阿哥,佩英阿姨,阿佩,老师傅,等等。

从这些称呼里,可以看出,这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大家庭。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有多包容,就有多兴旺。

家庭幸福,长者长寿,少不了互相包容,互相理解。

佩英阿姨长寿的密码,或许就在这里。

岁月凝聚爱,祝福常驻心。

祝佩英阿姨天天快乐,健康长寿!



你还可以看

灵安往事系列文章点击阅读

1、灵安的前世今生,为啥后来破败没落

2、灵安的这些老房子,再不看没机会了

3、双龙的双卡录音机迷翻了多少少男少女

4、双龙镜头下的灵安,看得我泪流满面

5、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灵安行

6、灵安往事六:顾主任娘娘

7、灵安往事七:“接臼”高手陈同晋

8、灵安往事八:露天电影与司令台

9、灵安往事九:“中长跑冠军”朱洪斌

10、灵安往事十:“桐乡马俊仁”龚涵德

11、灵安往事十一:老灵安的夫妻车站

12、灵安往事十二:郑振贤老师

13、灵安往事十三:灵安地名是怎么来的

14、灵安往事十四:张医师,有意思!

15、灵安往事十五:活化石——灵安药店

16、灵安往事十六:孙英杰“反水”端日军炮楼

17、灵安往事十六(续):灵安是部“抗战神剧”

—————————————————
为防止失联,可长按加桐城微信:


大家好,我是桐城。码字不易,需要你们的鼓励。點“赞”的朋友经常有好事发生,點“在看”的朋友日进斗金,转发分享的朋友前程似锦!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桐城一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