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一派|桐乡往事:杨家门踢砖女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桐城一派”
来来来,搬只骨牌凳坐拢来,今天给大家港个度头天话,说说桐乡最著名的杨家门“站街女”踢砖头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点久远了,久远到如今年纪轻的小伙伴可能云里雾里,不要说不知道踢砖头的故事,可能连杨家门在哪里也否晓得。
先为大家普及一下方位,杨家门位于桐乡城区中心,老底子是县城东门外一个小小的村落。旧时“村中多杨姓,故名。”
以前这里有计经委、西山煤矿办事处、青少年宫、交警大队、广电局、第一建筑公司等单位,现在最著名的就是“万象汇”,号称嘉兴首家,桐乡最大的城市综合体。
杨家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当时,杨家是南迁的官宦家庭,祖先官至北宋巡抚,南迁后赋闲在家。村中曾有“南渡世家杨”的大红灯笼,这表明杨家在南宋时期就已经在此定居。
八九十年代,这一带建起了几个商品住宅区,一部分农民房拆迁了,但还有一部分农房杂居其中,这些房子本地人很少居住,大多出租给外地人。
杨家门跟九曲小区一样,成了典型的“城中村”。
九十年代,我在杨家门单位宿舍住了将近8年时间,直到1999年搬离。
有一天,碰到单位驾驶员钢兄,他很神秘地跟我说,你居住过的宿舍楼下面,晚上站满了开头女人,个个样子登洋来,你啊,搬家搬早了。
钢兄的神秘,勾起了我的好奇心,过了几天特意去看了看自己住过的地方。那天天色尚未真正暗下来,只见小路边站着几个女人,看样子像是外地人,年纪约莫30多岁。
奇怪的是,这几个女子脚边都有几块碎砖头,这就叫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了。
第二天上班,我把这当成新闻说给同事听,同事哈哈大笑:亏你是写吃瓜的,居然连这个踢砖头也不知道啊,老土啊。
原来,站街女面前的这几块砖头居然是派大用场的。比如,某站街女面前有5块砖头,就表示讨价50元,P客还价,站街女就踢掉其中一块砖头,如P客继续摇头,站街女再踢一块……,好,成交,P客遂跟着站街女去出租房交易去了。
这就是杨家门“踢砖头”的来历。
呜呼,恕我孤陋寡闻,城市里被当做垃圾的碎砖头,原来还有这么大的妙用啊。
大凡P客和站街女之间讨价还价是常有的事,但一般都是口头交易,用踢砖头来完成繁琐的讨价还价过程,太绝了,简直“盖了帽”了。我很佩服第一个想出“踢砖头”的人,别小瞧这几块不起眼的碎砖头,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啊。
在我看来,至少,有以下四个好处:
一是节省成本。开个美容美发厅、洗头房成本高且目标大,不划算,而砖头城市里随处可见,既不用投入,也做到了废物利用,环保且省心的事,何乐而不为。
二是有利成交。口头讨价还价容易引发口舌之争,甚至为了P资的多少大打出手,结果双方闹得不欢而散,不仅影响治安,也有损城市形象。但踢砖头就没有这种后果了,双方心平气和,老叟无欺,这跟当前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也很吻合,也算与时俱进了。
三是交流通畅。如今改革开放,人员流动频繁,操各种方言的人都有,文化素质的差次不齐连普通话交流也困难,这就给口头交易带来了一定的不便,很容易把50听成了20,从而引起P资纠纷。而踢砖头连文盲都懂,脚上一个动作就把事情给搞定了。
四是安全可靠。如今Z府对P娼说管得严,多数人都不相信,那藏污纳垢的娱乐场所满街都是;说管得宽那也不尽然,一个接一个的地毯式严打让站街女胆战心惊。但踢砖头却免去了这份担心,咱没事就站在街边踢砖头玩,你管得着吗你。等你帽子叔叔一走,咱就成交了。
2000年左右,杨家门站街女现象存在了好几年,红火了很长一段日子。它无疑是一颗社会毒瘤,这一丑恶现象为何屡禁不绝?由于交易隐蔽、流动性强等特点,扫黄打非行动虽然频繁,但效果却不尽人意。
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说“站街女”是让人厌恶的苍蝇,那么P娼的男人就是那有缝的蛋了。只有当蛋破了,发出臭味才会把苍蝇吸引过来。
也许一些男性会说是“站街女”的主动诱惑,他们才会一时“失足”。但是,如果那些P娼的男人身上没有一点“臭味”,即使一万只“苍蝇”在他旁边打转,也无法叮上去。
站街女在各个国家都存在,这是个时代产物。“站街女”数量泛滥,扫不完的“黄”,而且越打她们越猖狂,很难根绝。
如今,杨家门站街女“踢砖头”的现象一去不复返了。但保不准,同样的故事会在李家门、王家门、吴家门上演。
(照片与本文无关,侵权即删)
你还可以看(桐乡往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