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么做母亲”,这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刘盐约 寄居在世 2022-08-06

又到一年一度的母亲节了,这是一个对母亲表达爱和感恩的美好节日。这个节日不应该被商家主宰,成为营销促销的工具。而过母亲节,不仅仅是分享鲜花和礼物,也要停下来,反思一下母亲在亲子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不知大家还记得两年前武汉一位母亲当众扇儿子耳光导致儿子跳楼的悲剧吗? 

 

时间回到2020年9月17日,武汉市江夏一中初三学生男生张某锐因为和同学在教室里打牌,被班主任把母亲叫到学校进行“管教”。可是,等暴怒不已的母亲过来后,在教学楼走廊里,不由分说在同班同学面前甩了14岁的儿子两巴掌,同时嘴里还碎碎叨叨骂道: 

 

“你对得起我吗?你知道我为了你每天都多辛苦吗?”“你就是个废物,不如死掉算了……” 

 

仅仅过了5分钟,张某锐毫不犹豫地转身一脚跨过走廊栏杆,从五楼纵身一跃而下…… 

 

之所以提到这个事,是因为最近笔者从网上了解到,这位当众扇儿子耳光的母亲也已不在了。其实这位母亲也是苦命人,被有外遇的丈夫离弃,离婚时没有分得多少财产(大部分家产被陈世美式的丈夫事先转移到小三名下了),自己一个人带着儿子,靠打零工养家,非常辛苦。 

 

可以这么说,这位母亲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了。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位母亲对儿子的爱,可是我们又不得不说,她对孩子的爱有问题,她对孩子的管教也有问题。 

 

我们中国人常说“望子成龙”,表达父母对孩子极大的期待。可是,这句话还有另一面,那就是“恨铁不成钢”。而“望子成龙”和“恨铁不成钢”仅有一墙之隔! 

 

带着“望子成龙”的超强期待,尽可能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一切的需要,为的是让孩子实现自己心里的样式。而一旦孩子遇见挫折,或者表现得不理想,做父母的又换了另一幅面孔,“恨铁不成钢”,各种羞辱各种谩骂接踵而至…… 

 

所以,当武汉那位母亲接到班主任电话得知儿子在班级里打牌,赶到学校后,“恨铁不成钢”的她变得暴躁不已,失去理智,当众扇儿子耳光,还发出诅咒般的谩骂,如此公开羞辱自己的儿子,把儿子的尊严践踏在地,让儿子以后如何在同学面前“抬头”?她的一时冲动成了压垮儿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其实,类似于张某锐的悲剧,几乎每一年都有发生。2019年4月17日晚,上海一位17岁的男孩在回家的路上因受不了母亲的辱骂,突然打开车门,当着妈妈的面,从芦浦大桥上一跃而下,留下悔恨的母亲跟在后边哭倒在桥边……  

我还记得,1990年代初,青海西宁一位母亲因上小学的儿子考试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分数,暴怒之下竟然将自己的亲生儿子活活打死。我当时刚上初中,这个事件在当年影响极大,全国的媒体都在讨论这个事。过了一年后,那位母亲也在无尽的悔恨中自我了结。但这种操控式的管教模式又在多少家庭里蔓延…… 

 

家庭本该是孩子躲避风雨的美丽港湾,而父母尤其是母亲本是孩子在世界上最亲的人,何以会成为不共戴天的“仇人”呢?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过度给予溺爱,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当孩子长大一点,又想百般控制,处处惹儿女的气,甚至成了仇人。无论是溺爱,还是控制,都是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梦想的“工具”,全然不懂得尊重孩子。难怪有的孩子以自杀报复自己的父母! 

 

《中国儿童死亡报告》中显示,中国每年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这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这里又有多少是因亲子关系的恶化而导致的悲剧呢? 

 

西方有一句谚语:“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这句话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母亲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如果不懂得如何做母亲,不知道如何进行健康的亲子教育,那双“推动摇篮的手”,也可能带来毁灭。 

 

1919年鲁迅先生发表了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针对当时的父权社会,提出了“理解孩子”的观点。今天,怎样做母亲,同样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 

 

如何做母亲,是需要学习和操练的。十余年前有两本书在国内出版,分别是《母亲的使命》和《妈妈留下的礼物》,非常值得一看。一个敬虔的母亲才能更好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浇筑下深厚的根基。因为她知道孩子不是她的“私产”,不是用来满足个人欲望的“工具”。

其他推荐:1、别让自己的喉咙成了“敞开的坟墓”
2、“愚昧妇人亲手拆毁”:我可以接受你杀子,但不能接受你有孩子
3、被严重误读的雅比斯:这位“忧患之子”何以成为“尊贵之子” ?
4、有感于又一个“好见 证”翻车了——在灾难面前渲染自己的“幸运”,并不是好见 证
5、“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在这个世代要坚韧地活下去
6、这种愚昧也是一种病,得治!

 

温馨提示:欢迎关注,謝謝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